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科技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性学习实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指导学生开展“桃花水母的发现与习性研究”这一课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桃花水母的发现与研究”的课题指导
  ⒈课题的确定及研究过程
  在2008年9月2号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中的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在展示腔肠动物时,我结合湖南台报道的衡阳桃花水母的情况和2007年在湖南怀化舞水河发现了桃花水母,着重介绍了淡水腔肠动物——桃花水母的珍贵性和现存的情况。下课后,有一个学生找到我,说最近在小区见过类似的动物,我感到很惊喜,并详细询问她发现的情况,第二天,她便采来了样本,我一看到样本便知道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表扬了她善于观察的精神,并引导她们就此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这些是桃花水母吗?目前还没有在小区发现的记录,怎样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这些“小精灵”是怎样来到这个“家”的,如果是桃花水母,我们能做些什么?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如何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初步认定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为了确定它们的真实身份,我启发并协助他们先后带上样本去请教环保局和水产局专家,最后我为他们请来了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来到现场鉴定与指导。专家一致认定这就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桃花水母。电视台报道后,很多人来到小区想一睹水母的容颜并采集,很多小学生来抓水母,那么该如何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呢?目前还没有在同一个地方两次发现桃花水母的报道。这些“小精灵”明年还能否在这里出现?保护桃花水母就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于是他们成立了保护小组,并联系了小区的门卫加入保护的行列,阻止人们来水池抓水母,同时保护这里的水生环境。能否让这些桃花水母有一个新的家?学生发现学校的南校区和这里的环境也差不多,是否可以将一些迁移到南校区的水池?于是学生将10多只桃花水母搬到了新的家园,希望它们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桃花水母为什么能在能这一水池中生长?我引导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学生对水池内的环境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他们采集水样请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进行科学的测定,另一方面在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如用显微镜测定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测定水中的PH值、水体重金属的测定,同时调查居民了解水池环境状况。桃花水母还有哪些习性呢?他们在保护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每天记录气温,测定水温,观察和桃花水母早中晚的活动状况,在家中进行小实验探究光、水温对水母的影响,水温与水母的脉冲关系等。最后我引导学生完成了实验报告。
  ⒉课题的研究收获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他们了解了桃花水母的特点和习性,明白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知道什么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将近一个月的观察,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坚持,学会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了对照实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树立了团队协作精神。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如何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设科技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在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小组的组建,二是指导学生确定课题,三是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1)活动小组的组建。我们成立活动小组,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让学生自行组织,然后上报老师。学生每学期自主选择参与一个课题,教师对学生开学选定的课题进行统计,并将表格打印张贴在教室,及时督促提醒学生开展研究;因为学生课题与生物教学进度有关,教师清楚学生小组的课题研究项目,能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课题,并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汇报、展示。每学期末,对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如小论文、小制作、学生制作的网页、课题进行评比,对做得比较好的,由学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发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学有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题的确定。按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物学科,从生物学科走向生活”的理念,结合教学任务从教材中和教学中让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研究线索寻找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我们的生物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题材值得我们去研究。例如:食品安全及营养问题、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等都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问题。初中生物学的课程标准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们围绕这一思想来开发。如7年级上生物中重点内容是学会开展探究性实验,掌握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师生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和7年级上册的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如结合“种子的萌发”,师生共同开发了“制作种子萌发的过程标本”“种子萌发自身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装置的改进”等课题,学生从用黄豆、绿豆种子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到发豆芽菜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又开展“市场上花生芽的出售情况调查及花生芽的培育”“豆芽苗菜的培育”;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开展好实验,学校专门将一块长满灌木的丛林开辟成了一个生物园地,同学们将其命名为“开心农场”,师生利用这一“开心农场”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如栽种不同的蔬菜与花卉、为了解决蔬菜的肥料问题,同学们尝试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为了做到培育绿色有机蔬菜,同学们开展“自制有机肥”的研究。围绕“植物贴画”主题,同学们尝试了“用植物种子、果皮作画”“制作叶脉书签”“落花落叶不是无情物、用作贴画、书签更传情”等。学生不但制作了小的书签,还大胆地与室内装饰联系起来,制作了室内装饰画,倡导绿色装修。学生制作了大量的贴画、书签等进行义卖,学生的作品受到了热捧,他们将义卖所得的善款共742元全部交给了怀化市教师基金会捐助怀化贫困山区的同学。还开展了“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植物学具的制作”“参观怀化学院植物标本室”等多个课题活动,在学习植物的类群时,学生尝试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坚持用相机拍摄校园植物不同时期的照片,制作怀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志,开发了“怀化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之志”等课题。结合生物学科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生物学科教师首先要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技能,特别是社会热点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史及生物展望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找到适合的课题开展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事必躬身才是深”。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科技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也是我们进行新课改,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必然。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同志们:武钢党的建设研究会今天正式宣告成立了。下面,我就今年研究会的工作讲几点意见。首先,要充分认识党建研究工作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抓好党建研
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知情行意的心理转化过程。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经历由“知”向“行”的认识、实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经过一次又一次内容形式不同的“事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好一个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人生底色。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这样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晓“知”  小学生的行为,多半出于自己好奇心的驱使。所以,他们的言
<正>自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牡丹亭·游园惊梦》不仅风靡全国,名噪一时,而且还走向世界,享誉全球。这使我想起20世纪50年代《游园惊梦》演出时,"迤逗"读音之
本文利用山东省27个二位码的工业部门2000~2006年的189个观测值实证检验了影响FDI行业间溢出效应的东道国因素。借鉴已有的行业间溢出效应模型,选取行业开放度、技术差距、人
随着信息时代的迈进,互联网广泛普及,企业管理中对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从企业的管理与生产,到企业的运营与维护都不乏微型计算机的身影,它对于我们工作效率的提升
2012年12月28日,湖南省洪江市黔阳二中(以下简称“我校”)隆重举行第八届校园艺术节暨2013年元旦文艺汇演,全校90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喜迎新年到来,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将第八届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研究。方法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严重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男2例,女4例;年龄42-59岁。系统性红斑狼
电流保护是一种反应电流增大到整定值时就动作的保护。它可分为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等。文章重点就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时限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