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活熊取胆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熊的智商和人类三岁的孩子很像。它们和我们人的生理非常接近。我们会疼,它们也知道疼;我们焦虑,它们也有焦虑;我们难受,它们也难受,一模一样的。你忍不忍心给一个三岁的孩子打洞,日复一日地抽它的胆汁,直到它痛着死去?
  ——摘自坎昆会议特刊
  
  近日,福建归真堂被曝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和年繁殖黑熊200头等项目,遭到社会舆论强烈反对。
  归真堂风波
  2月14日,亚洲动物基金从香港给福建证监局发传真和快递抗议,认为“一家以活熊取胆为主业的企业,不应获得上市批准”。 云南卫视自然密码制片人余继春的微博“如果真上市,那今年就是熊的末日。”被大量转载。2万名以上的网民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以及投票上表达了自己对于“活熊取胆”之残忍性的批判态度。
  对于如潮般的民间反对声浪,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则不以为然,“养熊是林业部颁发批文,生产熊胆粉是1995年卫生部颁发药准字号,都合法。”邱淑花的话也非空穴来风。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门指出:“熊胆作为中国独有的中医药宝藏,已入味123种中药,其独特的止痛消炎的功效目前尚无其他药物可替代,且目前大量的患者需要依赖这些药物治疗,因此,在找到好的替代品之前。中国目前不会设定取消‘养熊取胆汁’的时间表。”而据悉,目前在亚洲中国是唯一一个允许活熊取胆产业合法存在的国家。
  不过,一位业内资深律师表示,“网民自发声讨一家拟上市公司并最终成功阻止其上市融资尚无先例。尽管归真堂的经营行为并不违反现行法规政策,但如果有关政府部门不顾及民意一味为归真堂上市‘挡箭’的话,那么民间的怒火便极有可能转移到相关政府部门,甚至其直接负责人身上。相关政府部门应会慎重考虑意见双方的声音。”
  归真堂能否上市,至今尚无结论。而这场风波却将活熊取胆背后的真相公之于众,至今它的必要性还饱受争议。
  活熊取胆堪比酷刑
  亚洲黑熊分布在从伊朗到日本以及东南亚的整个亚洲地区,是世界八大种熊类之一,性情温顺,因为胸前长有新月形的金毛,又被称为月熊。1983年,朝鲜发明了活熊取胆的技术,养熊业因此产生。在此之前,人得到熊胆的惟一办法就是剖腹取胆,一命换一胆。目前全世界野外黑熊数量仅剩25000只,中国大概有16000只,像东北、四川、云南都是养熊大省。至少有7000到10000头黑熊被圈养,成为“胆熊”。
  活熊取胆虽不取黑熊性命,却能让它痛苦得生不如死。据悉所谓活熊取胆,就是在取胆汁时,用一根长10cm~20cm不等的金属或橡胶质地导管穿过腹壁直插胆囊,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让胆汁顺着这根导管流出,一般一天抽两次。为增加胆汁的流出量,熊场会用特制的针管抽扎进胆囊取胆汁。疼得惨嚎的熊会把自己抓得血肉模糊,甚至将内脏拉扯出来。为了防止伤口愈合,人们会不时挑拨创口,为阻止黑熊自己拨开抽管,还会给它们穿上重达10公斤的铁马甲。
  虽然无管引流熊胆汁作为目前唯一合法的取胆方法,摒弃了之前铁马甲和插胆汁引管等粗暴方法,然而黑熊的痛苦并未因此减少。因为所谓无管取胆,是将原本抽取胆汁的管道材质由金属或橡胶管替换为熊的自体组织,此种方式仍然无法避免细菌通过管道直接进入黑熊腹腔进而引发疾病的危险。亚洲动物基金外事总监张小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亚洲动物基金对被解救的黑熊进行体检时发现,每只黑熊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胆囊炎、胆囊脱落甚至肝炎,脓血和胆汁常常混合在黑熊腹腔内。这一点在黑熊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中可以得到佐证。
  另外,几乎所有的取胆熊,都会落下精神病根儿,不停摇晃脑袋,从此形成习惯不能自已。因为黑熊取胆是早晚各一次,如果放养会降低效率。所以很多养熊户便将黑熊长期囚禁于狭窄的铁笼中,从它三岁开始取胆至死,历时十五至二十年。因为恶劣的养殖条件患上各种疾病的黑熊,最后结局就是在病痛中苟延残喘直到死亡。据称,在一养熊场曾发生一头多年被活取胆汁的母熊,趁人不注意,挣脱枷锁,撕碎幼仔的事件。
  黑色产业链
  抽出来的胆汁被制成各种熊胆粉、熊胆眼药水、熊胆痔疮膏等,现在连竹盐牙膏、御术熊胆洗面奶里都含熊胆成分了。据了解,一家成熟的熊场基本都会全产业链经营——养熊场隔壁即是酿酒的酒窖和机器,熊胆直接制成熊胆酒。酒既可直接兑上胆汁,也可以泡上熊胆粉。还能加点糖水制成一种保健口服液。
  死熊也并不是产业链的末端,会有人来收。最值钱的是熊掌,一般都卖到餐馆,熊皮和熊骨也有人要,这样七零八落地能卖个一万多块钱,跟刚买来时的价格差不多。
  也有人把病死的黑熊剁碎,连皮带肉外加骨头,装在一只大锅里炖,炖满七天七夜,连锅带汤一起送到客户那里去,这个的行话叫大补。据说早些年很多韩国人来吃熊胆,就直接买下一头“原熊”,当场杀掉,把胆囊取出来,“割开胆包,仰头喝掉走人”。
  据张小海介绍,东北的多数养熊场会在5月至10月的旺季接待大批韩国旅行团,有些大型的养熊机构,还开发出特色旅游线路,全程韩语讲解,韩语标识,先参观、听讲座,后购买。其次,日本客人也曾是主要熊胆收购者,有一段时期,日本商业机构曾经大批囤积胆粉。“没什么理由,就像囤积石油一样,他们认为是好的东西,就会囤积。”张小海解释道。随着日本和韩国相继签署“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非法胆粉入境,来自日韩的购买者大大减少,熊胆粉的主要市场开始转向国内。据悉,成品熊胆粉的价格从未低于每公斤3000元。
  药用价值被夸大
  “40%的抽胆黑熊都有肝癌,因为胆汁是肝脏分泌的,长期强行让黑熊滴流胆汁会引起肝脏病变。”成都军医总医院出具了一份被救黑熊的病理报告,告诉人们被强行取胆的黑熊并不健康,农户抽取的胆汁中,还夹杂了细菌、脓水、血水、消毒药水、胆结石等杂质,在烘烤过程中,一旦温度超过60℃,熊胆粉就会失去药效。
  更加吊诡的是,这么多黑熊承受巨痛,被迫舍命取胆,而其药用价值却有被夸大之嫌。熊胆入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载“熊胆气味苦寒、无毒、入肝胆心经”。现代医药学研究也证实,熊胆粉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UDCA),对人类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诸多病症疗效显著。
  然而早在1954年日本的化学家就已能用胆酸合成熊去氧胆酸,屠宰场废弃的猪胆、牛胆、羊胆都能用来做原料。国际上用的熊去氧胆酸药物大都是合成的。明尼苏达州大学的斯迪尔教授是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其发展方面的专家。他证实:脱氧熊胆酸完全可以人工合成,无需从动物身上获取,生产成本低廉。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大黄等,疗效比熊胆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亚洲动物基金会外事部总监张小海也称,熊胆的价值大于药效,由于其获得难度大,近年来通过市场推广,包装精美的熊胆制品成了高档商业礼品,在名贵中药的概念炒作下,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熊胆牙膏和熊胆面膜。
  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兼CEO谢罗便臣女士说,“健康熊的胆汁是明亮的橙黄色或绿色的液态物质。而我们的兽医却观察到从我们所救助的黑熊的胆囊里流出的是‘黑色黏稠’的物质。”
  需求成就了市场,作为需求方如果能慎重了解一下这些情况,估计这个市场终会消失吧。
  
其他文献
今年的中文教室4月9号第一天开学。从二年前的一个班,现在增加变成了两个班:入门班和初级班。来学中文的人,以公司职员为主。现在日本公司与中国的业务越来越多,学好中文是这些公司职员的当务之急。  第一堂课,首先自我介绍,来上课的日本人都谈到自己学中文的目的。大部分人是出于工作需要,例如要去中国出差,一句中文不会的话,很不方便,等等。  自我介绍之后,开始上课。入门班上,首先谈到中文发音的四声。  我问
近年来中国的大国外交搞得有声有色,可谓长袖善舞。但在大国关系基本底定的情况下,中国周边的局势反而日趋复杂:在朝鲜半岛,朝鲜退出“六方会谈”后,正在进行新的冒险;在东海和南海,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有所加剧,相关国家的纷争明显升级;在西南地区,中印领土争端再度凸显,印度向藏南地区增兵6万,并增加火力修建机场。      在本世纪前20年的机遇期里,中国遭遇各种各样的麻烦是必然的。这确实是对于中国人民
三口人五份工资竟  抵不上一个公务员退休金    在本次改革中“毫发无损”的公务员,却成了“千夫所指”。    先看一个故事。中国网一个名为BOBO的网友以其亲身经历,写出了“三口人五份工资竟然抵不上一个公务员的退休金”的家族内部的“不和谐故事”:  “我母亲2004年从国有企业退休,经过3次企业养老金上调,年底退休金才刚过1000元。由于退休金太低,她只能通过亲戚介绍到民营企业当仓库验料员,工资
世界各国曾经染指飞行坦克     人们常用“如虎添翼”来形容强者更强。那么,坦克这个“陆地猛虎”如果插上了钢铁的翅膀,那岂不就是天下无敌了么?几十年来,不论是出于战争需求的推动还是设计师们的灵感迸发,世界各国或秘密或公开地对飞行坦克付诸了实践探索。    美国工程师克里斯蒂设计的克里斯蒂飞行坦克,也称M1932,于1936年制成样车。它的战斗全重只有5吨,乘员3人,武器为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一挺机枪
央视名嘴赵忠祥,可以爱小沈阳。他爱谁,这是他个人的权利,哪怕爱得死去活来。  5月2日,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店开业,这个喜庆的开业庆典有张艺谋、赵忠祥、成龙、冯小刚、宋祖英、葛优等30余名大腕前往捧场。而小沈阳尤其受欢迎,连名嘴赵忠祥都化身其“粉丝”,向他追讨签名。  问题是,赵忠祥爱小沈阳的雷人之语着实令人担忧:“我很震惊,我从业50年,没看到一个人一夜成名,能火成这样。我让他签了个名,我为自己,我
当骗局被逐个揭穿,“非道德者”被逐个“揪出示众”,有人大呼痛快,也有人高喊网络暴力,但更多人体验到的是不寒而栗:并无专业背景的普通网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搜出他人详细资料,从单位、住宅到孩子是否领养,再到三围尺码,如此赤裸地昭示天下,下一个会是我吗?    其实与道德无关    从最早的“铜须门”事件开始,“道德”一直就是人肉搜索客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字眼。    “铜须”是一男玩家的网名,他通过网络游
布克萨尔,印度东北比哈尔的一个城市。1764年10月,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对阵的双方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及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英国派出了7072人,其中只有857名欧洲人,莫卧儿帝国军队则有4-6万人。  印度军队人数上的优势,在英国人的武器优势面前毫无作用。英国方面在阵亡了847人后,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役的结局,不仅彻底改变了印度,也彻底改变了中国——此时,正是大
“希腊闻名世界的将不再是历史古迹,而是财政废墟。”  ——英国《每日电讯报》对希腊做出的点评    欧洲怎么了?希腊怎么了?  今年2月,欧洲很多国家,工人、市民、高级白领、航空公司、机场服务公司纷纷罢工,甚至公务员也进入罢工者的行列。紧接着,英国、德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等国航空业工会相继宣布罢工。  5月上旬,一场200万人参加的希腊历史上最大的全国性大罢工,终于把欧洲的罢工潮推向了顶点,一
《南方周末》涉嫌抄袭?  鉴于刘慧儒先生在网上发表《文化作坊离黑店还有多远?》一文,指控本报记者夏榆的“诺贝尔文学奖专题”报道“抄袭、剽窃”,并对记者本人以及本报多有诟病,本报职业规范委员会依例启动调查程序。最后得出结论:本报在此稿的采编诸环节不存在“抄袭”和“剽窃”问题。(广州《南方周末》)  赫塔·米勒:“我是在书桌前,不是在鞋店里”,署名《南方周末》记者夏榆。全文不到4000字,连读两遍,也
我们给航空工业的整个儿投入,尚不及我们对越南援助的1/10,给朝鲜援助的零头。    2009年是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大庆时刻,随着歼-10的大量列装,中国空军不仅获得了进入21 世纪的主要装备,中国航空工业也在此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科研人才。但最为遗憾的是:歼-10最为关键的部分——发动机仍然采用的是原装俄罗斯发动机AL31系列,这成了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心痛。    中国飞机的“心脏病”    我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