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分析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应该也是人人皆知的。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也重视阅读,也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作文与阅读的衔接却是油水分离的。那对于阅读与写作的衔接,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到效率的最大化。在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觉得智趣的阅读对于写作有很大的作用。
  “智趣”中的“智”就是“智慧”或“智力”;“趣”就是“兴趣”。可见,所谓的“智趣阅读”就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学生的写作素养。“智趣语文”中的“智趣”不是“智”和“趣”的简单相加,而是充满智慧的趣味或是充满趣味的智慧。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阅读的智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所选的文章严格把关,使之符合“智趣”的要求。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文章,第一,从篇幅上来说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1500字。因为太长的文章,一堂课无法完成,如果把相应的任务留到下一堂课去完成,起不到一气呵成的效果,这样带来的课堂效率会打折扣的。第二,从文章的内容上来说,我们所选的文章不能太深奥,如果太深奥,学生會失去阅读的兴趣。第三,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看,我们所选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有时代的气息,有生命价值的关注。学生能从相应的文章中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物,从而体会相应的情感。尤其是所选的文章与学生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观书有感”,个性会得到极度的张扬,思维会达到空前的活跃。
  其次,选好相应的文章后,我会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分享阅读,让文章中的“趣”促发学生的“智”。第一,我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而我们现在好多的语文课堂忘记了这个核心要素。课堂上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到文章所在的意境,进而使得学生在读中享受到文章中的情趣、意趣。第二,在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享文章中特别有感触的一个点,并由这一句谈谈它勾起哪些触动。这个触动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或者一个物,或者一个细节。
  这样通过学生的分享,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体会别人的经历、人生、经验的同时,能够勾起同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经验。这样的分享让我们在文章的趣味中寻找到自己的“趣”。如果学生的人生中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在其他人的人生中学会关注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经验。久而久之,我们能够促发学生的“智”。在分享相应的文章时,针对跟学生生存方式、心理状态等有紧密关系的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童心本位,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智趣飞扬。
  接着,在分享文章后,我会让学生在素材积累本上写下自己感触的点以及相应的理由。这样让学生的思维之花能够最大限度地绽放。有阅读就应当有摘抄,这一点语文教师应该都知道怎样去做。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学生摘抄的时候,是放任。我认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以我对学生的摘抄是按照以下表格来要求的。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对文章的“趣”的感触可以更深一点,进而促发更加广阔的“智”。
  最后,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一般而言是五个素材积累后,我要求学生针对五个素材中的任意一个感触进行一次写作的训练,以便让学生的“智”开发得更持久一些,让学生的文字精灵起舞。
  梁晓声曾说:“高中生的作文应该有思想含金量,有价值观,有批判立场,有作品意识。”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让学生写作时要做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但对于“高远”“深刻”的理解却又是模糊的,甚至只是个口号。而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文章不真诚,学生的文章只是古人、伟人的天下,只知道给圣人代言,而没有自己的真诚的个人的见解。可现实中学生的经历确实有很少,很浅。所以,我们通过智趣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有情趣、有意趣的内容,真实地感触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在其他人的经历中得到经验教训,这样体验就真实些。再把这样的真实性反馈到自己的写作中,那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真实,进而在作文的一次次训练中做到“高远”“深刻”。
  众所周知,当今的课堂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当代教育者追求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以前的“注入式”的教学早已失去它生存的土壤,启发式的教学思维已登堂入室。作为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一个板块,作文教学如何在新的环境之下找到自己高效的生存方式,我觉得“智趣”的阅读是作文教学走好的前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了“趣”,又何必去担忧学生智慧的开发,又何必去担忧学生的作文不“高远”“深刻”?
其他文献
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其目的是为了训练思维方法,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加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所以,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学会运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文章内容来源于生活,具有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  一、作文教学的指向与着力点  其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作文能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涉及语文能力、思想修养、
“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歌是高中诗歌鉴赏的重点类型。古人远足踏青,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借山水来抒情达意、洗涤凡俗、获得安慰和启迪。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写景抒情诗歌,吟诵诗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透过意象,感知富有生命意蕴的画面;展开联想,体味诗人未尽之意,理解诗歌中的别样情思,从而在掌握鉴赏技巧的同时颐养性情。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只有
以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诱导结晶工艺回收磷对反硝化除磷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当摩尔比n(Ca^2+)/n(PO4^3--P)提高到5∶1时,反应器内回收率没有明显的提高,最佳n(Ca^2
研究了短时延网络在网络时延、丢包和数据包时序错乱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控制系统(NCSs)的建模、稳定性分析、状态反馈增益设计以及控制器参数优化等问题.在稳定性分析中,获得了
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较之其他书籍有更高的认知价值和教育功能。农村中学生不喜欢读传记文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阅读传记文学,并学会运用呢?教师要激趣使学生喜读,定时定量设阅读目标,检测阅读效果使学生乐于用传记,设计活动督促學生阅读,养成习惯,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阅读传记的好处  在高考中,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的一种,且较为热门,而文言文
个别辅导是指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有意识、有目的地展开的师生交流活动,它不受时空约束,形式灵活多变,内容针对性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个别辅导是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的“民心工程”和“品牌工程”,在高考语文复习尤其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中作用巨大。  高考考查学生的素养,检验学生的技能,更考验学生的心理,要求学生在解决个性化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综合能力。同时,语文学科有不同于其
近年来,笔者采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创新能力是构成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实践.许多高校为此设立了工程创新训练环节,让学生在完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和基本工艺实习的
初中语文教育由于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疑惑。通过使用元认知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用元认知策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其次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最后在教学之后进行相关评价。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并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