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剂量HAG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个体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064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61~78岁,平均67.1岁。经形态学、遗传学、骨髓病理及上级医院免疫学确认。其中,M1 1例,M2 8例,M4 2例,M5 2例。复杂核型3例,正常核型5例,其余无相关资料。8例为初治AML,4例为复发或难治的AML,部分既往接受DA、MA、HA方案化疗,1例为继发于喉癌放疗后低增生性白血病。
治疗方法:小剂量HCG,HHT 1mg/日静滴,维持3小时;Ara-C 10mg/m2静滴,维持3小时,每12小时1次,根据血象监测情况使用10~15天。G-CSF皮下注射,剂量、使用时间等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而定。G-CSF从150μg/日起,最大剂量300μg/日,皮下注射。WBC≥10.0×109/L时停用。当外周血WBC≤0.5×109/L,或血小板10×109/L时,停止化疗,输注血小板,并继续使用G-CSF。HGB≤70g/L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第1疗程化疗未达完全缓解(CR),隔2~3周重复1次。CR者,根据全身情况选择是否同前化疗,还是转为常规巩固维持化疗。仍未CR者,继续同前。同时患者接受一般对症治疗。住普通房间,常规紫外线消毒、漱口、坐浴,保护心、肝、肾功能。发生感染时,在经验性治疗的基础上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过程中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每2~3天检查1次血常规,每疗程结束后48小时和下一个疗程前检查骨髓常规。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腹胀、发热、皮疹等。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判断参见文献[1]的标准。血液学毒性判定按1981年WHO统一标准分为0~Ⅳ度。
结 果
13例均顺利完成化疗。其中第1疗程CR 5例,2个疗程达CR 3例,PR 2例,NR 3例。CR率61.6%,PR率15.4%,总有效率77.03%。在难治或复发患者中,3例CR,1例PR。随访至今,1例于第2个疗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1例经2个疗程化疗CR后拒绝下一步治疗失访。4例CR后继续小剂量HAG、MA方案化疗,持续缓解。7例CR后行常规方案巩固维持治疗,其中1例生存时间为59个月。生存时间3~59个月。
所有病例均出现骨髓抑制,并以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但较常规化疗反应小,化疗后血象恢复时间为3~18天。2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输注血小板后出血减轻。7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便秘,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1例天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一过性增高,1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同时增高。2例心电图呈现一过性T波改变。感染4例,病原学检查后1例发现大肠埃希菌,1例肺部感染,1例肛周感染,另1例未明原因。2例脱发。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肾功能及神经系统损害。
讨 论
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占AML的55%,因此AML是以老年人为多见的一种疾病[2]。因其异质性强,生理功能衰退,多伴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而且老年AML部分为低增生性白血病,浸润现象不明显,不能耐受化疗,常规化疗亦易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感染、心脑并发症等,化疗相关死亡率高,预后差。年龄是AML的一个重要、独立的预后因素。粗略估计,老年患者的CR率仅及年轻人的一半。由于并发症多,不能耐受反复的强化巩固治疗,故老年AML治疗一般以达到减少化疗相关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严格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结合患者一般状况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尽可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减轻患者的病痛。
用HHT替换阿克拉霉素的HAG方案在老年AML中疗效显著。而小剂量HAG方案作用缓和、骨髓抑制轻,非造血系统损害较轻且能及时复原,降低了老年AML的治疗风险,改善生活及生存质量。而且价位低廉,尤其更值得在卫生资源贫乏的偏远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6-116.
2 张战强,肖志坚.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因素.白血病•淋巴瘤,2007,16(6):467-47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064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61~78岁,平均67.1岁。经形态学、遗传学、骨髓病理及上级医院免疫学确认。其中,M1 1例,M2 8例,M4 2例,M5 2例。复杂核型3例,正常核型5例,其余无相关资料。8例为初治AML,4例为复发或难治的AML,部分既往接受DA、MA、HA方案化疗,1例为继发于喉癌放疗后低增生性白血病。
治疗方法:小剂量HCG,HHT 1mg/日静滴,维持3小时;Ara-C 10mg/m2静滴,维持3小时,每12小时1次,根据血象监测情况使用10~15天。G-CSF皮下注射,剂量、使用时间等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而定。G-CSF从150μg/日起,最大剂量300μg/日,皮下注射。WBC≥10.0×109/L时停用。当外周血WBC≤0.5×109/L,或血小板10×109/L时,停止化疗,输注血小板,并继续使用G-CSF。HGB≤70g/L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第1疗程化疗未达完全缓解(CR),隔2~3周重复1次。CR者,根据全身情况选择是否同前化疗,还是转为常规巩固维持化疗。仍未CR者,继续同前。同时患者接受一般对症治疗。住普通房间,常规紫外线消毒、漱口、坐浴,保护心、肝、肾功能。发生感染时,在经验性治疗的基础上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过程中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每2~3天检查1次血常规,每疗程结束后48小时和下一个疗程前检查骨髓常规。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腹胀、发热、皮疹等。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判断参见文献[1]的标准。血液学毒性判定按1981年WHO统一标准分为0~Ⅳ度。
结 果
13例均顺利完成化疗。其中第1疗程CR 5例,2个疗程达CR 3例,PR 2例,NR 3例。CR率61.6%,PR率15.4%,总有效率77.03%。在难治或复发患者中,3例CR,1例PR。随访至今,1例于第2个疗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1例经2个疗程化疗CR后拒绝下一步治疗失访。4例CR后继续小剂量HAG、MA方案化疗,持续缓解。7例CR后行常规方案巩固维持治疗,其中1例生存时间为59个月。生存时间3~59个月。
所有病例均出现骨髓抑制,并以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但较常规化疗反应小,化疗后血象恢复时间为3~18天。2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输注血小板后出血减轻。7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便秘,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1例天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一过性增高,1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同时增高。2例心电图呈现一过性T波改变。感染4例,病原学检查后1例发现大肠埃希菌,1例肺部感染,1例肛周感染,另1例未明原因。2例脱发。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肾功能及神经系统损害。
讨 论
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占AML的55%,因此AML是以老年人为多见的一种疾病[2]。因其异质性强,生理功能衰退,多伴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而且老年AML部分为低增生性白血病,浸润现象不明显,不能耐受化疗,常规化疗亦易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感染、心脑并发症等,化疗相关死亡率高,预后差。年龄是AML的一个重要、独立的预后因素。粗略估计,老年患者的CR率仅及年轻人的一半。由于并发症多,不能耐受反复的强化巩固治疗,故老年AML治疗一般以达到减少化疗相关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严格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结合患者一般状况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尽可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减轻患者的病痛。
用HHT替换阿克拉霉素的HAG方案在老年AML中疗效显著。而小剂量HAG方案作用缓和、骨髓抑制轻,非造血系统损害较轻且能及时复原,降低了老年AML的治疗风险,改善生活及生存质量。而且价位低廉,尤其更值得在卫生资源贫乏的偏远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6-116.
2 张战强,肖志坚.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因素.白血病•淋巴瘤,2007,16(6):46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