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子邮件和几乎可以惠及全民的电信服务的强势冲击下,写封书信贴上邮票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演变为一种复古和浪漫的抒情方式。作为邮资凭证而存在的邮票是否也将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事态并未完全朝这个方向发展。2008年6月16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北京首次推出了个性化邮票网络定制服务。当邮票被赋予个性化的新内涵,与互联网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相接合时,一种革新性的产业趋势正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中。
中国邮票产业的历史悄然间出现了一个转折。而这个转折的意义和未来价值究竟有多大呢?
邮票初现国内Web2.0
在人们的心目中,邮票总是与伟人、英雄或风光、历史古迹联系在一起,以“国家名片”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但自从1999年3月澳大利亚邮政首开先河,开办了个性化邮票业务以后,打破了邮票发行常规,邮票从昔日的高不可攀,飞入了寻常百姓家。2001年,我国邮政面向社会开办了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使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个人登上“国家名片”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但这个现实离寻常百姓仍然有很长一段距离,因为有着较高的门槛,不是名人很难得到批准。
当邮票的功能性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时,是否可以赋予它新的价值?它与互联网的接合,让普通人也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邮票以纪念珍藏,这无疑是一种大胆尝试。
6月16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副总经理邓慧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启动网络定制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地定制邮票,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这是用户的要求,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事情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背后实现和两大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非易事。6月16日,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中国集邮总公司正式宣布授权UU定制网在互联网上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大众个人肖像内容和主题策划的个性化邮票服务业务。
消费者可以在电脑里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登录UU定制网后进入个性化定制平台,选择边框就可以完成邮票的制作。个性化邮票分为12枚一版和16枚一版,目前可以提供的主票包括“岁岁平安”、“同心结”、“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太阳神鸟”等十几种主票图案,每套价格为299元至399元。一个普通人,到UU定制网几分钟就能看到自己设计出来的邮票。这种令人惊喜的用户体验,具备典型的Web2.0的特征。
“第一次接触到个性化邮票的朋友都会问‘这是真的邮票吗?可以用来寄信吗?’这是真的邮票,是国家邮票印制局印制的,不仅可以用来寄信,更是珍藏纪念的好礼物,也是宣传企业形象、新产品的好载体。”UU网的联合总裁谌慧宇向记者介绍说。从买卖的角度看,UU 定制网是融合了B-C、C-C的互动电子商务网站。在这里,人们购买自己设计的商品,也可以在别人设计好的商品上加入自己的新设计再购买。
此项业务的另一个互联网合作伙伴是国内知名搜索网站百度。现在人们不仅可以通过UU定制网,还可以通过登录百度空间中的相册,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进入个性化定制平台,完成将自己喜欢的照片做成个性化邮票、个性化书刊、T恤衫、水晶饰品等礼物的过程。
国际范例和中国国情
2008年初,美国按需定制平台Zazzle被Crunchies评为最佳商业模式。成立于2005年的Zazzle因为曾投资过Google的风险投资家多尔投入1650万美元而风生水起,2006年开始获得美国邮政授权经营个性化邮票,同时经营T恤、马克杯等商品;同年,个性化邮票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最有创意的商品。
其实不止在美国,据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刘燕明介绍,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有网络定制个性化邮票的先例。在开启网络定制个性化邮票业务之前,他们曾走出国门做过调查,在这些国家,网络邮票定制业务远远少于美国。因为美国对这项业务很重视,宣傳推广力度也很大。
“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根据调查我们认为需求市场会比世界其他国家都大,因为中国人天生喜好收藏,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事件的纪念收藏热情会比别的国家都高。我们希望从儿童开始做起,这符合中国家庭对初生孩子尤为重视的特点。除此之外,生日写真和婚纱纪念邮票都将是巨大的需求市场。”他说。
对于邮票这一传统业务的大胆创新是件服务社会的事,但如何解决内容监管问题?是不是所有个性化的内容都可以自由生成邮票?
“个性化不是无序化,我们鼓励健康向上的个性。我们有一个关于邮票的标准,在互联网上有我们有公告。随意的照片和图像传过来,是做不了的。比如说,邮票上有一个小孩,带一个日本的军帽,拿一个日本的刀,就不能上。”谌慧宇告诉记者,在互联网平台需要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公安系统的信息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只能用自己或者孩子的图像制作个性化邮票。作为网站,他们自身有三级审查机制,经审后的图像再交付邮政总公司根据国家相关的邮票管理规定进行终审,以保障内容健康性。
“从2001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个性化邮票业务有4到5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10左右。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全球所有邮政的传统业务,就是我们所说的信函业务,都在下降,所以在整个邮票的发行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激发人们对传统邮票的收集兴趣和它的使用功能的进一步挖掘。”邓慧国告诉记者。
事态并未完全朝这个方向发展。2008年6月16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北京首次推出了个性化邮票网络定制服务。当邮票被赋予个性化的新内涵,与互联网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相接合时,一种革新性的产业趋势正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中。
中国邮票产业的历史悄然间出现了一个转折。而这个转折的意义和未来价值究竟有多大呢?
邮票初现国内Web2.0
在人们的心目中,邮票总是与伟人、英雄或风光、历史古迹联系在一起,以“国家名片”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但自从1999年3月澳大利亚邮政首开先河,开办了个性化邮票业务以后,打破了邮票发行常规,邮票从昔日的高不可攀,飞入了寻常百姓家。2001年,我国邮政面向社会开办了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使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个人登上“国家名片”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但这个现实离寻常百姓仍然有很长一段距离,因为有着较高的门槛,不是名人很难得到批准。
当邮票的功能性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时,是否可以赋予它新的价值?它与互联网的接合,让普通人也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邮票以纪念珍藏,这无疑是一种大胆尝试。
6月16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副总经理邓慧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启动网络定制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地定制邮票,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这是用户的要求,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事情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背后实现和两大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非易事。6月16日,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中国集邮总公司正式宣布授权UU定制网在互联网上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大众个人肖像内容和主题策划的个性化邮票服务业务。
消费者可以在电脑里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登录UU定制网后进入个性化定制平台,选择边框就可以完成邮票的制作。个性化邮票分为12枚一版和16枚一版,目前可以提供的主票包括“岁岁平安”、“同心结”、“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太阳神鸟”等十几种主票图案,每套价格为299元至399元。一个普通人,到UU定制网几分钟就能看到自己设计出来的邮票。这种令人惊喜的用户体验,具备典型的Web2.0的特征。
“第一次接触到个性化邮票的朋友都会问‘这是真的邮票吗?可以用来寄信吗?’这是真的邮票,是国家邮票印制局印制的,不仅可以用来寄信,更是珍藏纪念的好礼物,也是宣传企业形象、新产品的好载体。”UU网的联合总裁谌慧宇向记者介绍说。从买卖的角度看,UU 定制网是融合了B-C、C-C的互动电子商务网站。在这里,人们购买自己设计的商品,也可以在别人设计好的商品上加入自己的新设计再购买。
此项业务的另一个互联网合作伙伴是国内知名搜索网站百度。现在人们不仅可以通过UU定制网,还可以通过登录百度空间中的相册,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进入个性化定制平台,完成将自己喜欢的照片做成个性化邮票、个性化书刊、T恤衫、水晶饰品等礼物的过程。
国际范例和中国国情
2008年初,美国按需定制平台Zazzle被Crunchies评为最佳商业模式。成立于2005年的Zazzle因为曾投资过Google的风险投资家多尔投入1650万美元而风生水起,2006年开始获得美国邮政授权经营个性化邮票,同时经营T恤、马克杯等商品;同年,个性化邮票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最有创意的商品。
其实不止在美国,据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刘燕明介绍,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有网络定制个性化邮票的先例。在开启网络定制个性化邮票业务之前,他们曾走出国门做过调查,在这些国家,网络邮票定制业务远远少于美国。因为美国对这项业务很重视,宣傳推广力度也很大。
“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根据调查我们认为需求市场会比世界其他国家都大,因为中国人天生喜好收藏,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事件的纪念收藏热情会比别的国家都高。我们希望从儿童开始做起,这符合中国家庭对初生孩子尤为重视的特点。除此之外,生日写真和婚纱纪念邮票都将是巨大的需求市场。”他说。
对于邮票这一传统业务的大胆创新是件服务社会的事,但如何解决内容监管问题?是不是所有个性化的内容都可以自由生成邮票?
“个性化不是无序化,我们鼓励健康向上的个性。我们有一个关于邮票的标准,在互联网上有我们有公告。随意的照片和图像传过来,是做不了的。比如说,邮票上有一个小孩,带一个日本的军帽,拿一个日本的刀,就不能上。”谌慧宇告诉记者,在互联网平台需要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公安系统的信息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只能用自己或者孩子的图像制作个性化邮票。作为网站,他们自身有三级审查机制,经审后的图像再交付邮政总公司根据国家相关的邮票管理规定进行终审,以保障内容健康性。
“从2001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个性化邮票业务有4到5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10左右。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全球所有邮政的传统业务,就是我们所说的信函业务,都在下降,所以在整个邮票的发行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激发人们对传统邮票的收集兴趣和它的使用功能的进一步挖掘。”邓慧国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