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化学教学的艺术之花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教学中成功学习的教学情境创设,是一门对学生启蒙、激励、鼓舞的教学艺术。实践证明,创设较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时刻处于最易接受知识的状态,求知欲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有趣、有效。德国教育家第斯都惠对教学就有深刻的见解,他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创新教育的今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教学观,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呢? 本人认为, 要授人以渔,就必须创新,需要体验,需要探究,而这些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化学学科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些商贩打出免费清洗黄金首饰的广告,可信吗?学生们感觉不可信,可是却又回答不上个所以然来。老师告诉学生这些商贩表面上是不收任何费用,但是通过首饰在他们的“浴液”里的一番清洗,神不知鬼不觉的超额收取了清洗费,而你的金戒指却莫名其妙的瘦身了。想戳穿他们的鬼把戏吗?很简单,奥妙就是那特殊的“浴液”和金属的性质,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以后,就会明白黄金洗个澡竟然会洗“没”了,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找他们索回你的宝贝疙瘩了。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都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联系当前的能源危机,介绍清洁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一些举措,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一些超级市场将顾客开关门消耗的能量储存起来,转化为电能用于超级市场的电能消耗。这些生动的实例,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的原因。
  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社会实际中。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九年级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学习时,充满了好奇和了解真相的期待,因此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亲自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从好奇心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上来,有目的的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成为他们有意识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鉴于此,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发令枪为什么要有大量的白烟?子弹里面装的是什么物质?第一个问题回答很轻松,可第二个问题就难以回答了,我告诉他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就可以圆满的解决,立马就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表现出一脸的期待。在完成了红磷燃烧的实验后,大家七嘴八舌的喊我知道了,是红磷,红磷燃烧产生白烟。甚至有人喊烟雾弹里面也是红磷,也有一个同学问那么照明弹里面装的是啥?
  三、通过化学故事,形成轻松愉悦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借助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创设教学情感的常用方法。在学习《元素》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科学的研究态度,介绍了关于元素钒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北方极远的地方,住着一位名叫“钒”的女神。一天,她正坐在桌子旁边时,门外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敲了一下门。但女神没有马上去开门,想让那个人再敲一下。没想到那个敲门的人一看屋里没动静,转身就回去了。看来这个人对他是否被请进去,显得满不在乎。女神感到很奇怪,就走到窗口,看看到底谁是敲门人。她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伍勒这个家伙!他空跑一趟是应该的,如果他不那么不礼貌,他就会被请进来了。过后不久,又有一个敲门的人来了。由于这个人很耐心地、激烈地敲了很久,女神只好把门打开请客人进来。这个客人就是塞夫斯朗姆,他终于把‘钒’发现了”。在化学教学中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像波尔多液的发现,怕冷的金属“锡”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创设情境极好的素材。
  四、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有趣等特点,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所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化学教学中,趣味性强的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常见的酸》的教学中,对学生说你们见过也吃过白色的雪糕,今天我让你们就开开眼,做一个黑色的雪糕。我在一个小烧杯里先加入10克蔗糖,然后在蔗糖中滴入浓H2SO4并且用一根竹筷搅拌,发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这些引人入胜的化学实验,起到了拨动学生心弦的作用,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黑色物质是什么?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为什么形成了疏松多孔像海绵一样?有没有生成气体,是什么气体?……学生能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我则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杯、汤勺和适量食盐,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食盐溶于水实验,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食盐,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食盐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食盐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水量,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于是会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食盐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五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介绍酸雨的知识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酸雨的形成过程,以及酸雨危害的录像,在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酸雨?学生根据所看到的视频资料,就很容易归纳出关于酸雨的相关知识。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的,老师应在教学过程当中坚持触景生情,因材设境,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宜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而深入地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研究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范坪学校 730060)
其他文献
拿起笔,写下一行字:生命是不可预测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比较含蓄的表达.事实上,我得了白血病,即“血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癌症”这个词可能或者将要和我扯上任何关系.
7月实地督察,8月集体约谈,9月启动问责……一场针对违法违规用地的问责风暴已拉开大幕.在这场风暴的背后,一连串的诸如汇率改革、调整出口税率、调高多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等
南·凯利是海关总署主办的倒数前20个国家节目以及大奥普里节目主持人,她的丈夫查理·凯利,是曾经4次获得格莱美大奖的艺术家和音乐制作人.2008年,对于他们夫妇来说,本应是生
根据思品开卷考试科目特点,本人认为洋思教法对思品教学是先进的,可取的 ,有价值的 。表现在:一、有利于转变观念,明确目标;二、有利于抓住知识点,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熟悉教材。三、有利于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课堂的实效。四、有利于仔细审题,避免盲目照搬照抄。  今年来,教育局号召全县中小学在教学中学习洋思中学的教学方法,本人在认真学习了洋思中学的教法后认为,洋思教法突出的特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中,教师必须有预先确定的教学思路与设计,但是又不能机械地根据原先的预设进行教学,而是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由教师灵活地调整,进行动态生成
2008年9月,我被诊断为乳腺癌.当我们坐在放射医生的办公室里等待活检结果时,我和丈夫约翰都非常有信心:结果一定是阴性的.证据在我家这一脉,我的家族史上没有任何人得过乳腺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很可能正坐在候诊室里等着看医生或专家,或者正在接受输液或放射治疗.也可能此时的你手掌里满是汗水,心率过速,心里充满了恐惧.
经常听到癌症康复者说,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他们结束治疗后能尽快回到“正常”状态中来.很多文章中也都提到癌症康复者要将自己调整到“新的正常状态”.可是什么是“正常”
玻璃是国民经济中一种重要的产品,其中平板玻璃是建筑玻璃中用量最大的一种.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需要,其制品由过去单纯作为采光和装饰功能,逐步向着控制光线、调节热量、节约
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n——艾青,rn1938年11月17日rn故乡的那片土地,尘封在发黄的岁月里,留存在儿时的记忆中——rn我出生在农村,土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