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秋海棠》的空间建构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和空间的关系是耐人寻味的,秦瘦鸥作为新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于20世纪40年代初创作出代表作《秋海棠》。该小说将人物形象设置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不仅折射出人物的情绪变化,也使主人公对自我价值的迷失和寻求在与生存空间的磨合中表现出来。
  人们的生活和生命是建立在空间之上的,空间并非死亡的、不动的,它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就像福柯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世代相袭是空间带给我们的。”
  一、大空间下的生存漂泊
  参照现实社会的生活空间,空间承载着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成为分析空间存在意义的重要参数。文学是一种抽象的活动世界,它产生于社会生活,也高于其所赋予的意义,人类在社会里的活动场所,读者在文学文本中依旧能够找到。在作品《秋海棠》中,人们发现小说以秋海棠在城市和乡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小说人物的活动空间。在此,经历着城乡迁移的秋海棠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因为城乡空间本身便存在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对抗,而在这一系列的对抗中,人物性格特征、心理矛盾冲突、人际关系就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小说以梨园弟子吴玉琴一生坎坷经历为线索,写出了动荡时代中小人物悲惨而难以抵抗的命运。吴玉琴为了照顾乡下年迈的母亲,来到了城市的玉振班唱戏,出科后改名秋海棠并红遍北平。后来,他爱上了袁镇守的姨太太罗湘绮,东窗事发后,其俊秀的面容被毁,不得不重返乡间。在乡间一边种田一边照顾女儿梅宝,后来因为战乱又再次回到城市。在离乡—寻城—返乡—归城的空间迁移中,主人公吴玉琴的心理变化和他同周边人物关系的转变不仅仅折射出城乡间的差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
  作品中城市生活空间的设置,是相对于乡村空间而设定的,城市对于乡村来说充满了对物质和权力的追求,吴玉琴因为经济原因离开乡间来到城市谋生。如他所愿,凭着一口好嗓子在北平唱的是声名鹊起。可当他渐渐熟悉了城市生活时,也感受到了都市人际关系的复杂。他被贴身随从荣奎为了金钱利益而出卖,差点陷入旁人设下的桃色陷阱。沈麻子出言不逊侮辱吴玉琴,师弟玉昆打抱不平不幸入狱,使得吴玉琴前去袁公馆求情,也因此结识了罗湘绮。得知罗湘绮是袁宝藩聯手马厅长等人耍尽手段骗婚娶得时,他对她的遭遇既感到震惊又十分同情。面对如此居心叵测的人际关系,吴玉琴活得更为小心谨慎。
  人们居住的社会生活环境存在于世界的框架之下,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他者而生活,而文学文本中空间的人际关系体现的背后其实隐含了一定的文化意义。中国人之间的来往,也必须先确定是“自己人”才好进行。如果没有这种关系,就必须先去“拉关系”“拉交情”,多半是经由熟人“介绍”。这种富有人情色彩的交往方式正是中国特有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
  在城市生活许久的秋海棠面对人为灾难时,选择逃回乡村隐世避难。乡间与城市不协调的生活状态和全新的环境,以及戏子身份的丢失使得他在乡间生活的精神状态渐欲消沉。“乡村里的生活,虽然使秋海棠的一颗心渐渐地平静了下去,但同时,这样的环境却又未免太寂寞了。”即使后来融入了乡间生活,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可吴玉琴内心始终回味着过去唱戏的日子和曾经面容姣好的自己。除了思虑往事再加上繁重的农活,吴玉琴的身体状态也一日不如一日。乡间生活并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容易,田地被收,被催缴粮食,又面临存款危机,日子过得可谓举步艰难。而乡村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同样并非易事,女儿梅宝被邻居孟老掌柜连同他的亲戚使计掳走唱戏,看不透人心险恶的秋海棠遭受这些打击后,整天愁眉不展,病骨支离地躺在炕上。心里终于打了退堂鼓,他觉得在这里也是住不久了。可再次回到城市生活对于秋海棠来说也并非易事,容貌丑陋的他无法再回到台上唱戏,身份的落差,使得秋海棠不得不感叹世态炎凉。往事的一切都已如云烟,未来的生活也影影绰绰,秋海棠沦落成一个在乡村和城市间徘徊的边缘人。
  二、小空间下的生存经营
  作品中除了像城乡这样地理界限清晰的空间外,还有一种相较于城市和乡村而更为具体的地理空间,如舞台、房屋等封闭式区域。“建筑比其他原始艺术具有更强的人类生存状况的隐喻。”它们都和秋海棠等人的生活状态紧密联系。舞台的存在对于秋海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舞台对他来说既是寻求个人价值、摆脱边缘人身份的平台,也是他找回生存动力的源泉。小说的后半部分,无论是生活在乡间还是流浪在上海,他都会回忆过去唱戏的那段日子。值得注意的是,成名后的秋海棠看似并非拥有边缘人身份,其实却一直处于精神流浪的状态。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寻求一种归属感。舞台给予秋海棠物质上的富裕,并使其远离边缘人的身份,但无法弥补他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所以,在秋海棠心中,舞台这个封闭式空间的重要位置到后来就被家也就是屋取而代之。
  屋除了指代具体的房屋建筑之外,也是家的别名,屋是家庭生活的载体。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也常常处于道德伦理形态的中心位置,一直受到人们的特殊关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家庭为他们无处安放漂泊的灵魂提供了栖息。对于秋海棠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当他爱上罗湘绮,便产生了和她组建家庭的梦想。虽然明知有违伦理,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在有了梅宝后,他打算和罗湘绮私奔并在沧州乡下置办了田产房屋,后来又在英租界租下一间小洋房照顾梅宝。可以说对屋的执念使得秋海棠摒弃了一切,人们能看到在奋不顾身去组建家庭的那段日子里他是开心和满足的。甚至到了最后当他得知梅宝也将有个稳定的归宿后,他才放心地远离这个世界,结束自己的苦难。家的存在使得秋海棠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归宿。
  除此之外,文本中描绘了人物的美好梦想。例如,秋海棠对美好爱情和家庭的渴望,希望梅宝能够学业有成,找到归宿;梅宝想念母亲,希望他们一家三口早日团圆,能够继承父亲的衣钵站在舞台唱出个名角赚钱养家等。这些美好的向往其实也是一种空间形式,是相对于现实空间的虚构空间。面对这些憧憬,折射出的却是现实的残酷。冷漠黑暗的军阀统治使得秋海棠和罗湘绮生离死别,战争的爆发又使得秋海棠和梅宝无家可归。这些不过是当时社会一角小小的缩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活得怯怯不安,社会治安混乱,饥饿和死亡的阴影围绕在人们的心头,那些小小的梦想或许是最后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勇气。
  三、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人与空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通过空间折射出来的人类生存状态不仅与时代权力相关,也深深地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色彩。当人与城市、乡村、舞台、家庭等不同特点的地域场所相遇时,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一切都被置于空间之下。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中央红军长征 ,是指党中央、中革军委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党史军史研究中 ,关于中央红军的长征究竟始于何时何地这一问题 ,至今仍说
一杭州西湖“鲍庄”,是一院旧宅,别号“一庐”,是西湖的名胜之地。旧宅的正堂雅名“君子堂”,君子堂里有一副对联,为明代大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当年在浙江任遂昌知县
少年时代,我就很喜欢读书和画画,懵懂中常常手随心至,乱涂一气.由于家道贫寒,无钱购书买纸,只好望着寺庙中的壁画和左邻右舍家中挂的字画痴痴傻看.
现代公司法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要加强对公司债权人权利的保护,如《公司法》规定的出资补充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等.然而,其在实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对违反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农村初中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
某句话,你不相信,说明你具备怀疑精神;你把你不相信的这句话说了出来,说明你人云亦云;你在很多场合,无数次重复这句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还试图让别人相信,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你不仅不
《党的文献》 2 0 0 3年第 1期刊载了翁有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特委”与农村武装革命》 (以下简称《翁文》)的文章。这是一篇专门研究中共地方特委的文章 ,阅后受益
本文主要从人情美、人性美、亲情美、文化表达及文明反思几方面对阿克日布的母语散文主题进行解读.同时,对阿克日布借鉴诗歌及小说创作手法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性的抒情意象的
我从小喜欢读书。直到今天,母亲还能说出我读书入迷的种种故事。比如撞了电线杆子、砸了酱油瓶子、摔进土坑、忘了回家等等。那时候家里穷,根本买不起书,只能找别人借,甚至不
2008年年底,英国皇家环境污染专门委员会(The Royal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简称RCEP)公布了一份关于纳米材料可能导致未来出现问题的报告。在全面分析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