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黄山,初步领略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的神奇。本节课我们将继续踏上黄山旅程,边读书边欣赏黄山松树独特的神奇之美。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画出写三棵松树神奇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我画出了“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迎客松用躯干欢迎客人。
  师:是用“躯干”吗?
  生:不是。是斜伸的枝干,就像手臂。
  师:对,这个特点写出了“迎客松”中的哪个字?
  生:写出了“迎”字。
  师:也就是写出了松树的造型——
  生:独特。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他的独特造型。(生读)
  师:如果你是迎客松,你会怎么欢迎客人呢?
  生:远方的客人,欢迎你的到来。
  师:你真好客,我们一起来读出迎客松的好客。(生读)
  师:迎客松还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能读出它的神奇吗?(生读)
  师:你为什么把“饱经风霜”读得充满感情呢?
  生:它经历了许多風霜,很不容易。
  师:那么,它经历了哪些风雨呢?大雪来了,迎客松如何挺立的?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师:那么在大风来临时,它又是如何抗争的呢?
  生:它顽强地抓住岩石,屹立不倒。
  师:在炎热的夏天呢?
  生:它顽强地从石头下吸取水分。
  师:好,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它对艰难的抗争。(生读)
  师:迎客松已经有八百岁了,在读到“饱经风霜”时,要想象它的八百年经历,在读到“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时要读出赞美之情,苦尽甘来的感觉,我们一起读。(生读)
  师: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造型,生命力顽强,所以,课文写道——
  生:(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乃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甚至”的意思。
  师:能换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为什么不能换?(出示:医院护士和病人吵了起来,甚至动手打伤了病人,真令人难以置信。)
  师:迎客松的神奇,成为松树的代表,成为黄山的代表,应该吗?
  生:应该。
  师:下面的句子呢,医护人员和病人吵架,应该吗?
  生:不应该。
  师:打伤病人呢?
  生:更不应该了。
  师:“乃至”和”甚至”分清了吗?
  生:分清了。
  师:好,我们读一读。(生读)
  师:客人来了,该谁出场了?
  生:陪客松。
  师:陪客松有什么神奇之处。
  生: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师:它是怎么陪客的?
  师:在炎热的夏天,它怎么陪?
  生:它为客人挡住炎热的太阳,让客人享受清凉。
  师:在下雨的时候呢?
  生:它用自己的枝叶挡风遮雨。
  师:多么细致周到的陪客松啊!我们把它的细致周到读出来。(生读)
  师:送客松又神奇在哪儿呢?
  生: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师:它会和客人说什么呢?
  生:欢迎下次再来黄山游玩!
  师:你真是一棵很有礼貌、很有文化的送客松!
  师:它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生: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师:我们欣赏一下图片,“蟠曲”看懂了吗?
  生:懂了。
  师:“天然盆景”是谁修剪的?
  生:大自然。
  师:好,我们来读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读)
  师:三棵名松令人难忘,优美语句令人陶醉,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生读第2自然段)能根据老师提示,不看书背出来吗?(生尝试背)我们分工一下,男生读迎客松语句,女生读陪客松语句,男女生一起读送客松语句。(生感情背诵)
  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黄山仅仅是它们三棵名松吗?
  生:不是。
  师:第3自然段的哪一个词概括了它们的众多和神奇?
  生:千姿百态。
  师:课文写了几种姿态?
  生:七、八种。
  师:这离“千百”还远吧,作者怎么写出千万的?
  生:太多了,不能全部写出来,就用了省略号。
  师:对啊,语言就是如此有魅力,标点也如此神奇,我们把这些读出来。(生读)
  师:黄山的名松比比皆是,我们来欣赏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欣赏的过程中给它们起个名字,说说它们在干什么?
  生:飞龙松,它正飞往天空;孔雀松,正在向游人展示美丽的羽毛……
  师:黄山之行该结束了,回首挥手告别黄山,你有何感想?
  生:黄山太美了,令我流连忘返!
  师:想去黄山吗?准备一段介绍黄山神奇魅力的精炼语段,以此打动你们的父母,让他们带上你同游黄山。
其他文献
苏教版国标本低年级教材选文优美,富于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生活,就连练习设计都是“蹲下来看孩子”,以儿童的朋友的语气说话,或启发、或激趣、或鼓励、或期待,使儿童感到亲切、新奇、有趣、自信。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文本呢?  一、 整合教材,完善目标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这一理念在教材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如二上《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丹顶鹤
当下,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导致课堂指导不到位、不及时,学生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效率不高,没有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对此,笔者想谈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一、 小组学习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有的教师时常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上顿时热闹非凡。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小组学习许多学
苏教版四上《练习6》“做做说说”:“先听老师介绍核潜艇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这道题,笔者经历了两轮的教学实践,也参加了“同题异构”的专题教学研讨。通过课堂观察、效果评析,深切地感到:“做做说说”不能丢开“做”,而只求其“说”。“做”是“说”的基础和前提;学生是“做”的主体,“说”的原创者;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课堂上,老师有关核潜艇知识的介绍、复述要点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