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把握住关键点、阻塞点、细节点、读写点这几个教学中的价值点,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渐提高,跨过瓶颈,提高深入探究的能力,尝试学以致用。
【关键词】微课;有效性;小学语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不少教师都选择使用微课丰富教学形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短8到10分钟的时间内就能让学生在自主观看中完成一个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成长。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却过分在乎形式的新颖,选择了不少图片、视频,但是却忽略了和文本相关的内容,这样便影响了微课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展开微课教学时,要围绕若干价值点展开教学,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聚焦关键点,辐射全面
课本编写者在设计课文时都会围绕某些重点进行设计,每一篇课文都展现了独特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些关键点展开设计,展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切实提高学习能力。
《孔子拜师》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孔子为何一定要拜老子为师,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什么才是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就可以围绕这些关键点展开教学,如首先可以展示一些孔子的名人名言,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此后则可以在微课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如:“孔子为何会提出如此多和学习有关的名人名言呢?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吗?在《孔子拜师》中能否看到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呢?”这样就促使学生向着文章的关键点进发,挖掘出孔子勤于治学的态度。此时则可以辐射全文,让学生说说文章如何通过言行体现孔子治学的态度。
围绕关键点展开教学的方法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师虽然在设计课件时没有面面俱到,但是却让学生重点关注了和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这样能让微课变得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紧扣阻塞点,跨过瓶颈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故此在阅读课文时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塞点。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些阻塞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逐步跨越瓶颈,掌握学习中的难点。这样能让学生感觉拨云见日,进而主动展开探究。
《可贵的沉默》的教学重点并非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而是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然而,这方面内容却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很难把握。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个阻塞点展开教学,首先在课件中展现母亲从怀孕到生育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儿的生日,娘亲苦难日”,古书中也曾经将生日成为“父忧母难日也。”此后则可以在课件中展现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对比展示的是孩子对父母的默然。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说说:“为何这个沉默如此‘可贵’?大家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吗?课文告诉我们的仅仅只是了解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更重要的是什么?”学生逐步意识到要主动关心父母,关心其他人。这样就起到了跨过瓶颈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围绕学生难以体会的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展开推理和探究,进而不断地逼近课本的核心部分。和直接灌输相关语文知识相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
三、探寻细节点,深度研究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具有整体性,同时也有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在阅读时要重点把握这些细节部分进行探究。然而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往往会忽略了这些细节部分。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展现这些微课部分,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探究。
《燕子》是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名作,作品形象化地展现了燕子的形象,并体现了对于燕子的赞美。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其中的细节,品味作者如何斟酌词句。如可以展示句子“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段文字中展现的是燕子怎样的姿态?”学生认识到:“体现的是飞翔的姿态。”课件进而提问:“那么作者又描绘了几种不同的飞翔呢?”学生发现:“有斜着飞,有掠过水面的飞。”课件继续提问:“为何同样是飞,作者要用如此多的笔墨来写呢?你觉得这段文字雷同吗?”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考文章如何多样化地展现燕子飞翔的姿态。
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展现课文中的细节,鼓励学生探究那些平常容易忽视的部分。回过头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再次阅读课文,尝试自主发现文章中耐人寻味的细节,并自主展开探究。
四、立足读写点,发展语用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些部分展开教学,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精华片段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采用续写、评论等方法参与到寫作中,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发展语用能力。
《鸟的天堂》是散文名篇,在微课课件中教师可以主要挖掘其中的读写点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在微课课件中逐步展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首先体现在平铺直叙的简明结构上;其次体现在准确传神的词句上,通过阅读能感受到作者对于鸟的天堂有十分深厚的情感;最后可以介绍作品欲扬先抑的气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展现各种自然界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尝试模仿《鸟的天堂》进行创作,更为形象化地展现自然界的美景。这样立足于读写点设计课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语言。因此在设计微课课件时教师也要抓住其中的读写点展开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微课设计的重点在于“微”,因此很难面面俱到,故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就要注意如何突出重点,起到直接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抓住课件的价值点,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谈慧星.悉心选点,让微课效益不再“微”[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6(3):46-46.
[2]刘丽娜.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7-48.
【关键词】微课;有效性;小学语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不少教师都选择使用微课丰富教学形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短8到10分钟的时间内就能让学生在自主观看中完成一个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成长。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却过分在乎形式的新颖,选择了不少图片、视频,但是却忽略了和文本相关的内容,这样便影响了微课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展开微课教学时,要围绕若干价值点展开教学,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聚焦关键点,辐射全面
课本编写者在设计课文时都会围绕某些重点进行设计,每一篇课文都展现了独特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些关键点展开设计,展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切实提高学习能力。
《孔子拜师》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孔子为何一定要拜老子为师,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什么才是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就可以围绕这些关键点展开教学,如首先可以展示一些孔子的名人名言,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此后则可以在微课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如:“孔子为何会提出如此多和学习有关的名人名言呢?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吗?在《孔子拜师》中能否看到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呢?”这样就促使学生向着文章的关键点进发,挖掘出孔子勤于治学的态度。此时则可以辐射全文,让学生说说文章如何通过言行体现孔子治学的态度。
围绕关键点展开教学的方法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师虽然在设计课件时没有面面俱到,但是却让学生重点关注了和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这样能让微课变得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紧扣阻塞点,跨过瓶颈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故此在阅读课文时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塞点。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些阻塞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逐步跨越瓶颈,掌握学习中的难点。这样能让学生感觉拨云见日,进而主动展开探究。
《可贵的沉默》的教学重点并非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而是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然而,这方面内容却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很难把握。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个阻塞点展开教学,首先在课件中展现母亲从怀孕到生育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儿的生日,娘亲苦难日”,古书中也曾经将生日成为“父忧母难日也。”此后则可以在课件中展现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对比展示的是孩子对父母的默然。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说说:“为何这个沉默如此‘可贵’?大家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吗?课文告诉我们的仅仅只是了解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更重要的是什么?”学生逐步意识到要主动关心父母,关心其他人。这样就起到了跨过瓶颈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围绕学生难以体会的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展开推理和探究,进而不断地逼近课本的核心部分。和直接灌输相关语文知识相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
三、探寻细节点,深度研究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具有整体性,同时也有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在阅读时要重点把握这些细节部分进行探究。然而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往往会忽略了这些细节部分。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展现这些微课部分,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探究。
《燕子》是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名作,作品形象化地展现了燕子的形象,并体现了对于燕子的赞美。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其中的细节,品味作者如何斟酌词句。如可以展示句子“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段文字中展现的是燕子怎样的姿态?”学生认识到:“体现的是飞翔的姿态。”课件进而提问:“那么作者又描绘了几种不同的飞翔呢?”学生发现:“有斜着飞,有掠过水面的飞。”课件继续提问:“为何同样是飞,作者要用如此多的笔墨来写呢?你觉得这段文字雷同吗?”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考文章如何多样化地展现燕子飞翔的姿态。
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展现课文中的细节,鼓励学生探究那些平常容易忽视的部分。回过头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再次阅读课文,尝试自主发现文章中耐人寻味的细节,并自主展开探究。
四、立足读写点,发展语用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可以围绕这些部分展开教学,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精华片段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采用续写、评论等方法参与到寫作中,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发展语用能力。
《鸟的天堂》是散文名篇,在微课课件中教师可以主要挖掘其中的读写点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在微课课件中逐步展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首先体现在平铺直叙的简明结构上;其次体现在准确传神的词句上,通过阅读能感受到作者对于鸟的天堂有十分深厚的情感;最后可以介绍作品欲扬先抑的气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展现各种自然界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尝试模仿《鸟的天堂》进行创作,更为形象化地展现自然界的美景。这样立足于读写点设计课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语言。因此在设计微课课件时教师也要抓住其中的读写点展开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微课设计的重点在于“微”,因此很难面面俱到,故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就要注意如何突出重点,起到直接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抓住课件的价值点,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谈慧星.悉心选点,让微课效益不再“微”[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6(3):46-46.
[2]刘丽娜.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