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建设的思考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在国家教育部对新时期的高校学籍管理建设提出全新要求下,从转变精英教育观,增强法制意识,建立科学、合理、合法的学籍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大对学籍管理的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电子注册则是传统学籍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籍;学籍管理建设;管理改革;电子注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201-02
  
  学籍管理是大学生从入学注册取得学籍到毕业资格审查认定获得毕业证书的全过程管理,它是根据国家对高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学生学习和各方面表现进行阶段和全过程质量考核、记载、评价和处理,并按照有关政策、规章的要求,对学生入学、毕业、异动等进行控制。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制度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败。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陆续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件,对新时期的高校学籍管理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籍和学历证书管理势在必行。从2001年开始,全国高校学生学籍开始实行电子注册与信息上网管理制度,这一重大举措推动了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高校学籍学历证书的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电子注册成为确保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搞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建设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精英教育观,增强法制意识,建立科学、合理、合法的学籍管理制度,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从精英转为大众;教育功能的重心从塑造人格转向传授更为具体的技能;培养目标从单一转向多样;教育质量的标准由一个尺度转为多个层面;培养模式由一元转为多元。高等教育形势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用现代教育理念对现行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用大众化高等教育理念来构建改革后的学籍管理规定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其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摒弃传统精英教育观,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
  近年来,学生状告学校的现象屡屡发生,常使学校处于
  尴尬境地。这反映了目前一些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还存在着与国家的法律、政策不和谐的问题。学籍管理的对象为在校学生,它直接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在制定学籍管理规定时,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视学生为弱势群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考虑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建立科学、合理、合法的学籍管理制度。因此,这就要求新修订的学籍管理规定中应详细列明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及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时,要一丝不苟,程序合法,不能随意更改或违背学籍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学校的自主办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学籍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特点就是在高等院校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关键。学籍管理的理念、实践和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高校管理的水平,因此要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革高校学籍管理。
  2.1 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实行完全学分制
  实行完全学分制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计划体制下的学年制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制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它把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学分制以选课为前提,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完全学分制,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老师,自主决定学习进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2 适应学生要求,实现学籍管理的开放性、灵活性
  为了实施精英化教育,原来的学籍管理规定遵循学校培养模式一元化的原则,对学生升级、留降级、休(停)学、转专业、学习年限、毕业时间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细致的限定。这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余地和空间,无法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大众化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是相悖的。学校应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允许大多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确定学习年限。关于学生休学问题,除了允许因病的学生休学外,对创办企业、自愿参军、出国留学者等也应允许他们中途休学,分阶段完成学业。真正适应学生要求,实现学籍管理的开放性、灵活性。
  2.3 突破误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学籍管理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随着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呈现出了多层面、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考核和标准上要一如既往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比较灵活的学籍异动管理并允许其延长学习年限,使之既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又能符合大众教育的要求。
  2.4 创新制度,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学籍预警系统
  学生学籍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学校、社会、家长之间的多方沟通协作,对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警示学生学习过程将要走向的状态。学生学籍预警制度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加强修养,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减少社会、家庭因学生学业问题的带来的矛盾及困难,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
  3 加大对学籍管理的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增加,学生学籍信息的不断细化,学籍异动的频繁发生,这就形成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高度依赖,我们的学籍管理工作也要实现信息化。学校应该注重引进新的学籍管理软件,借助校园网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其中电子注册已成为确保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较有效手段。
  电子注册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计算机网络注册管理的一种办法,实行国家、省、学校三级管理。它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合理有效的新型学历证书管理制度,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完善高校的学籍和学历证书管理制度的必然产物。电子注册的实行,保证了高等教育质量,维护了国家学历制度和学历证书的严肃性,维护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学籍管理实行电子注册,有以下好处:有利于打击文凭制假贩假。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有利于严格学历证书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监督和审查高校毕业生名单及资格,保证人才公平竞争,从而保障人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维护学历证书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维护高校正面形象和社会地位。
  因此为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有效,对具体工作人员的确定,信息的收集、整理、确认和传输等方面都有必要进行规范,明确职责和权力,即保证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又保证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总之,学生学籍管理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并获得良好大学教育的手段。学校的学籍管理必须是刚柔并举的,应能够在一定框架下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学籍管理也应该是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的中心,学籍管理应该与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相适应,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相匹配,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成为为稳定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提供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董宇艳.浅析高校实施学分制的管理模式[J].中国高校研究,2002,(6).
  [2]何鸿雁.改革学籍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学籍管理平台[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
  [3]黄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谈高校学籍管理改革[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2).
  [4]杨秀萍.高校学籍管理的几点认识[J].德州师专学报,2000,(1).
其他文献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运动健身的口号。其顺序可以理解为;先发展再提高。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如何发展起一项运动和提高学生素质,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石。而排
木本粮油是粮油食品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管理和开发利用历史。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提高木本粮油生产能力势在必行。提高木本粮油生产能力不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