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五年制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语文教学需要改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转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校园文化,改变考核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7)36-0048-02
五年制学生在高职校园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他们因为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强,爱动不爱静,动手能力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等特点。
教育就是要因势利导,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搜索信息、与人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一、教师转变思想,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高职语文课堂存在诸多弊病,亟须改进,如教师满堂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语文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运用,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致使效率低下,学生期望一种由实践活动引领的自主型课堂。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师思想上的改变、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只有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尤其面对五年制的学生,语文老师的授课既不能像对中小学生一样,也不能像给高中毕业考入大专的学生一样,必须注重实践,注重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最后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学生的文化熏陶与实践应用水平能力得到有机结合。
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比如说到朗诵,教师首先要热爱朗诵,会朗诵,能真正指导学生的朗诵;再如写作能力,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爱写作、常写作,无论是随笔散文还是公文、论文,都要经常练习,并尝试投稿发表,只有来自实践的理论才更有说服力,对学生帮助达到最大。如果教师想让学生排练课本剧,自己对表演一窍不通当然也不能指导好学生。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课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训练。
(一)少讲解、多读书
现在的语文课,老师讲的太多,从文体知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到层次结构、主题思想,老师恨不得把能讲的东西都讲给学生听。而五年制的学生呢,却是心不在焉,昏昏欲睡,要不就是偷偷玩手机。一个班真正专心听课的学生也就10个左右,约占总人数的1/4。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是老师要少讲,要精讲。像文体知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生字词等内容,凡是学生可以课前查到,自行解决的绝不在课上讲,而是安排给学生自主合作预习。但对于真正需要讲的内容一定要精讲,讲精,让学生真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多读书。指导学生课上和课后多读书,课堂上朗读、诵读,大声读、默读,集体读、个人读等变化各种方法让学生读。因为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二)课本剧表演
五年制学生早就讨厌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单纯的讲授只能使他们昏昏欲睡,结合他们本身喜欢动、不喜欢静、好奇心重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别出心裁,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课本剧表演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说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特别是人物的行为、心理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项目教学法
如果说少讲解、多读书和课本剧表演更合适课文选篇的话,项目教学法则更适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工作项目”,学生们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
如“应用文调查报告”的写作,就非常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来指导学生。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把撰写一篇以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为项目,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以下任务:①确定主题;②设计调查问卷;③开展调查;④统计分析数据;⑤撰写报告;⑥汇报结果。
在整个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行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工作项目;最终形成了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当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开展调查需要到别的班级,如何与人沟通,说服别人填写问卷?还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于学生来说也并非易事。通过老师每个环节的认真指导,大家不断尝试,努力合作,最后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己小组的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人沟通、协调、合作等能力也更是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锻炼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与语文、文学、文化有关的活动,例如:传统文化讲座、古典诗词朗诵会;也可以开展诸如汉字听写、默写古诗文、经典故事大家讲、辩论赛、演讲、主持人大赛、征文等丰富多样的比赛;还可以举办读书沙龙、影评沙龙,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或者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等活动。
四、改革语文考核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评价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而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式应寻求更为有价值的思路。对于五年制高职前两年的语文学习,主要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及语文基本技能的掌握,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提倡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视多方评价的结合。
五、五年制语文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习水平。因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准确估计学生的接受水平,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二是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大力发展实践性教学,并不意味着轻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而大量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会促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强化。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7)36-0048-02
五年制学生在高职校园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他们因为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强,爱动不爱静,动手能力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等特点。
教育就是要因势利导,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搜索信息、与人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一、教师转变思想,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高职语文课堂存在诸多弊病,亟须改进,如教师满堂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语文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运用,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致使效率低下,学生期望一种由实践活动引领的自主型课堂。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师思想上的改变、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只有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尤其面对五年制的学生,语文老师的授课既不能像对中小学生一样,也不能像给高中毕业考入大专的学生一样,必须注重实践,注重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最后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学生的文化熏陶与实践应用水平能力得到有机结合。
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比如说到朗诵,教师首先要热爱朗诵,会朗诵,能真正指导学生的朗诵;再如写作能力,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爱写作、常写作,无论是随笔散文还是公文、论文,都要经常练习,并尝试投稿发表,只有来自实践的理论才更有说服力,对学生帮助达到最大。如果教师想让学生排练课本剧,自己对表演一窍不通当然也不能指导好学生。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课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训练。
(一)少讲解、多读书
现在的语文课,老师讲的太多,从文体知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到层次结构、主题思想,老师恨不得把能讲的东西都讲给学生听。而五年制的学生呢,却是心不在焉,昏昏欲睡,要不就是偷偷玩手机。一个班真正专心听课的学生也就10个左右,约占总人数的1/4。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是老师要少讲,要精讲。像文体知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生字词等内容,凡是学生可以课前查到,自行解决的绝不在课上讲,而是安排给学生自主合作预习。但对于真正需要讲的内容一定要精讲,讲精,让学生真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多读书。指导学生课上和课后多读书,课堂上朗读、诵读,大声读、默读,集体读、个人读等变化各种方法让学生读。因为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二)课本剧表演
五年制学生早就讨厌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单纯的讲授只能使他们昏昏欲睡,结合他们本身喜欢动、不喜欢静、好奇心重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别出心裁,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课本剧表演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说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特别是人物的行为、心理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项目教学法
如果说少讲解、多读书和课本剧表演更合适课文选篇的话,项目教学法则更适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工作项目”,学生们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
如“应用文调查报告”的写作,就非常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来指导学生。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把撰写一篇以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为项目,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以下任务:①确定主题;②设计调查问卷;③开展调查;④统计分析数据;⑤撰写报告;⑥汇报结果。
在整个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行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工作项目;最终形成了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当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开展调查需要到别的班级,如何与人沟通,说服别人填写问卷?还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于学生来说也并非易事。通过老师每个环节的认真指导,大家不断尝试,努力合作,最后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己小组的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人沟通、协调、合作等能力也更是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锻炼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与语文、文学、文化有关的活动,例如:传统文化讲座、古典诗词朗诵会;也可以开展诸如汉字听写、默写古诗文、经典故事大家讲、辩论赛、演讲、主持人大赛、征文等丰富多样的比赛;还可以举办读书沙龙、影评沙龙,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或者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等活动。
四、改革语文考核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评价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而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式应寻求更为有价值的思路。对于五年制高职前两年的语文学习,主要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及语文基本技能的掌握,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提倡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视多方评价的结合。
五、五年制语文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习水平。因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准确估计学生的接受水平,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二是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大力发展实践性教学,并不意味着轻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而大量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会促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