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kj1gjdgjsj456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主干课程之一,针对三本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该课程以实践应用为主,为了让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能增强实践应用能力,本文特此对“影视特效与合成”的课程教学进行研讨,以使课程内容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教学改革 ; 音效 ; 视觉特效 ; 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97-01
  引语
  “影视特效与合成”包含视频特效和音频特效两部分。随着电影、电视、动漫和广告业的不断发展,影视特效制作人才有很大的空缺。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影视特效制作技能,使其具备专业技术和从业素养,是开设《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课程《影视特效与合成》进行研讨,进行课程优化教学改革,主要思想和改革方式如下: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影视特效与合成》是兼具实践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视音频特效的制作,并将视频片段、电影片段、音频片段、图片、动画片段通过影视动画特效合成的方法制作成视频。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本专业开设的《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能学以致用,进而让毕业生能达到社会的需求。
  针对三本院校的学生,其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如下特征:重点要突出“应用”,且是中高级层次的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应让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掌握影视特效与合成制作中美的规律;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特效于影视作品中;能独立完成丰富的影视特效组织、构成影视画面元素,并有秩序和美感;具备较强的课程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影视特效与合成”技能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能适应岗位需求。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影視特效与合成》是一门核心技能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首先,需要具备视频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需要音频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三需要试听语言中声画关系的理解,第四影视特效使用到软件After Effects 、Audition等,利用软件进行视音频特效的制作与合成,软件涉及到的命令和菜单也是非常繁多的。
  作为一门实用的技能来说,知识性的内容是基础,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却不是学习的目标,所以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到工作中的实用性而选择有用的有启发性的内容重点教授,教学内容是经过科学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计多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提炼典型工作场景。在每个项目中都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过程,不以传统的章节和软件学习为授课主线。以真实的实例和项目为载体,以软件为工具,让软件为实例、为项目、为技能服务。在实训项目中,通过小的实例,如:飞舞的飘带、运动的气泡、动态背景的制作等有效地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再结合项目,如: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宣传片片头制作、微电影片头制作等与实际应用对应的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些小实例、项目的制作,将软件的应用贯穿在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习始终围绕项目的实现展开,提高了软件学习的效率,将知识点进行序化,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引入,符合认知规律和行动导向的原则,体现项目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这一重大特点,采取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方式,达不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本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采用案例分析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法:合理安排教程,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并模仿优秀影视作品的制作,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发现法:以实际问题为例,给出多种不同的特效合成结果,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特效应用的技巧。
  实践法:通过实训操作,让同学们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便于在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
  强化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制作复杂的特效效果,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教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们在掌握操作的基础上,又培养了他们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结束语
  三本院校的《影视特效与合成》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各院校应依据各自不同的优势组织实施,在改革过程中,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同时,不断创新,使课程建设更适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海芳. 《影视后期》课程教学思考与教学改革.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11.06 第30 卷第二期 总第70 期
  [2]周鹏程.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合成“项目教学法”应用探讨.信息与电脑.计算机教学信息化.2011.10
  [3]彭吉象.当代数字技术与中国影视教育.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 年第1 期总第118 期
  [4]李传忠,孙勇刚.音频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 3.0 从入门到提高(3)—单轨编辑和音频效果处理[J].音响技术,2010(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78-02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批改作业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每天都会做的常规的工作。批改作业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一项融知识、能力于一体的科学性工作,具有极强的技巧性。有效的作业批改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把教師从学生作业堆中解脱出来,保证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备课,同时又能使学生由单纯地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高中数学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实利益。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倡导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对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出几点建议措施,以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 探究式教学法 ;
口腔正畸治疗中,正确的使用正畸力是矫治成功的关键所在,正畸力就是正畸医生矫治畸形的“药”。机械张应力作用于牙齿后,会引起包括牙槽骨、骨缝甚至颞下颌关节区域的骨改建。近
【摘要】《办公软件应用》课程美是发现《办公软件应用》课程内容中的美,将办公软件教学活动作为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获取本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办公软件 ; 课程美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88-02  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Office
【摘要】本文根据教高16号文件精神,针对实践性比较强的软件开发专业的课程如何建设的问题解析了工学结合的概念,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模式,为高职教育中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进行课程开发提供了一点思路。  【关键词】高职 ; 工作过程 ; 课程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92-02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希望从高职院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要贴近生活,要用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善于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重视情感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焦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的: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是由中草药中分离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但其水溶性差、抗瘤谱窄和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限制了其广泛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80-0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