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过多年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这一体系目前仍保持相当规模,仍是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难以替代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各级农业推广机构经过分化、整合和转型,角色定位日渐清晰,并以新的形势发挥作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科技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功能,我国农村科技服务格局正在发生一系列的重要转变。但毋庸讳言,目前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村发展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对影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构建;因素;应对
1 影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的因素
1.1 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对28个县县级农技站的运作经费及增长情况进行统计,自2006年到2012年间,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总收入和政府拨款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和2.7%,远低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17%的年均增长率和GDP8.1%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同期农业国内生产总值3.2%的年增长速度。而且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支出,直接用于推广活动的经费很少。
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强度偏低,尤其是财政投资强度偏低,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一些地区的基层在岗在编农业科技人员工资待遇无法保障,许多人只是象征性的拿很少的工资。有些地方县乡为减少财政支出,下放机构,缩减事业费,甚至挪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经费;有的将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视为创收实体,不仅不给予支持,反过来要求上缴,使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办实体的积极性受挫,阻碍了自我发展。还有一些乡镇政府平调、拍卖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国有资产,而拍卖所得全部上缴乡镇财政使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处于经费不足与自我发展壮大“两难”的境地。
1.2 农业科技推广现行体制不健全
1.2.1 现行管理体制不明确,影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开展。
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结构的管理体制较为复杂,乡镇一级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过去一直实行的是县乡“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大部分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下放给乡镇政府。管理权限下放导致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业务脱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推广工作的开展。加上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不同专业分属农业、畜牧、农机、水产等不同部门领导,也降低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效率。
1.2.2 现有体制制约农业科技推广走向市场。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具有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在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以及刚开始的年份,由于农村基层组织比较健全以及农民收入不高并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民采用农业科技的效益明显,这种体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与产量提高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旧体制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表现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定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和效率降低。
1.2.3 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分离严重。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兴旺,科研、教育与推广服务有机结合,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得不到科研教育部门的有力支持,科研部门研究开发的成果无法顺畅的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教育部门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能很快的适应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需要。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既不利于各自的发展,也不利于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合力。
1.3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
从我国专职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现状分析,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或根本是外行,严重缺乏既懂农业科技理论又会技术操作实践的专业人员,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素质与国家要求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工资没有保障,许多乡镇农技站已多年没有补充过大中专毕业生,原有的许多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忙于生计,无心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重经营,轻服务”的现象普遍,导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功能严重弱化。
2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议
2.1 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向农村科技综合服务转变
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农业科技服务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外延大大拓展。农村科技服务的范围、内容和功能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首先,农村科技服务不再局限于农业领域,而是面向整个“三农”,包括教育、卫生、居住、体育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更广阔的领域。其次,农村科技服务不再限于技术推广的范畴,还包括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及各种知识的传播和扩散。第三,更加强调服务功能。现在农民既需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服务,更需要有人帮助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生产经营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和乡村的综合发展。
2.2 推动自上而下单项推广模式向双向互动服务模式转变
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式的变化,新时期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必须加强供需之间的双向互动。随着广大农民对多元化、个性化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需求的日益加强,以及广大农民参与式服务意识的逐步增强,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正在形成。各类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组织的发展更是为个体农民的参与提供了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农村信息化成都的不断提高,也使得服务供需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
2.3 推动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向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转变
经过30年的改革,农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去的明显成效,以往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一,各类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或主体大量涌现,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如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企业、科研教育部门及其兴办的农机服务机构等。第二,政府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中的职能发生转变。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逐步分离,逐步明确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承担者的职能定位,与其他推广服务主体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第三,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的管理趋于综合化。农村科技服务成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性事业,所有部门在政府同意领导下承担相应责任,引导和调控农村科技服务的发展。
3 结语
综述所述,为了有效构建农业推广体系,一是要不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组织架构,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农业推广组织架构;二是构建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需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农业推广专业人才队伍;三是要加大对农业推广的经费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因为经费投入不足引起的农业推广问题;四是要不断构建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平台,切实发挥科技成果在农业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宪武,王媚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矛盾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5(5):64-65.
[2] 张永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 李孔岳.科技成果推广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6(1):58.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构建;因素;应对
1 影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构建的因素
1.1 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对28个县县级农技站的运作经费及增长情况进行统计,自2006年到2012年间,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总收入和政府拨款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和2.7%,远低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17%的年均增长率和GDP8.1%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同期农业国内生产总值3.2%的年增长速度。而且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支出,直接用于推广活动的经费很少。
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强度偏低,尤其是财政投资强度偏低,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一些地区的基层在岗在编农业科技人员工资待遇无法保障,许多人只是象征性的拿很少的工资。有些地方县乡为减少财政支出,下放机构,缩减事业费,甚至挪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经费;有的将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视为创收实体,不仅不给予支持,反过来要求上缴,使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办实体的积极性受挫,阻碍了自我发展。还有一些乡镇政府平调、拍卖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国有资产,而拍卖所得全部上缴乡镇财政使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处于经费不足与自我发展壮大“两难”的境地。
1.2 农业科技推广现行体制不健全
1.2.1 现行管理体制不明确,影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开展。
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结构的管理体制较为复杂,乡镇一级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过去一直实行的是县乡“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大部分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下放给乡镇政府。管理权限下放导致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业务脱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推广工作的开展。加上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不同专业分属农业、畜牧、农机、水产等不同部门领导,也降低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效率。
1.2.2 现有体制制约农业科技推广走向市场。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具有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在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以及刚开始的年份,由于农村基层组织比较健全以及农民收入不高并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民采用农业科技的效益明显,这种体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与产量提高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旧体制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表现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定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和效率降低。
1.2.3 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分离严重。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兴旺,科研、教育与推广服务有机结合,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得不到科研教育部门的有力支持,科研部门研究开发的成果无法顺畅的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教育部门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能很快的适应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需要。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既不利于各自的发展,也不利于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合力。
1.3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
从我国专职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现状分析,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或根本是外行,严重缺乏既懂农业科技理论又会技术操作实践的专业人员,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素质与国家要求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工资没有保障,许多乡镇农技站已多年没有补充过大中专毕业生,原有的许多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忙于生计,无心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重经营,轻服务”的现象普遍,导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功能严重弱化。
2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议
2.1 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向农村科技综合服务转变
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农业科技服务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外延大大拓展。农村科技服务的范围、内容和功能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首先,农村科技服务不再局限于农业领域,而是面向整个“三农”,包括教育、卫生、居住、体育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更广阔的领域。其次,农村科技服务不再限于技术推广的范畴,还包括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及各种知识的传播和扩散。第三,更加强调服务功能。现在农民既需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服务,更需要有人帮助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生产经营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和乡村的综合发展。
2.2 推动自上而下单项推广模式向双向互动服务模式转变
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式的变化,新时期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必须加强供需之间的双向互动。随着广大农民对多元化、个性化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需求的日益加强,以及广大农民参与式服务意识的逐步增强,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正在形成。各类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组织的发展更是为个体农民的参与提供了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农村信息化成都的不断提高,也使得服务供需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
2.3 推动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向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转变
经过30年的改革,农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去的明显成效,以往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一,各类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或主体大量涌现,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如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企业、科研教育部门及其兴办的农机服务机构等。第二,政府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中的职能发生转变。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逐步分离,逐步明确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承担者的职能定位,与其他推广服务主体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第三,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的管理趋于综合化。农村科技服务成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性事业,所有部门在政府同意领导下承担相应责任,引导和调控农村科技服务的发展。
3 结语
综述所述,为了有效构建农业推广体系,一是要不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组织架构,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农业推广组织架构;二是构建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需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农业推广专业人才队伍;三是要加大对农业推广的经费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因为经费投入不足引起的农业推广问题;四是要不断构建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平台,切实发挥科技成果在农业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宪武,王媚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矛盾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5(5):64-65.
[2] 张永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 李孔岳.科技成果推广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