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景 笔下有序 心中有思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8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简介


  钱萍,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研训员。

升格支点


  对很多同学来说,将旅途中的见闻、经历写成可读性较强的游记,并非易事。游记写作最常见的误区是写成流水账——依次述说游玩的活动轨迹,缺乏对景物的具体描绘;文句优美,但与景区说明书雷同,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出有特色的游记,关键在于“三有”——有景、有序、有思。有景,是指选取最富有特色或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其余的略写甚至不写。有序,是指紧扣行踪理清顺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随着时间推移和地点变换,完整有序地写出主要的游览过程。有思,是指将景物描绘和抒情言志相结合,让自然景物成为有情之物,表达出自己游玩的独特感受,给人启迪或深思,提高文章的品位。

原文呈现


  登庐山有感
  盛夏,燥热不堪,自然是要去避暑的,却也未必去那极北苦寒之地。庐山,可不就是一道天然屏障!什么都别带,一双眼,一颗心,足矣。
  才入山,一股清凉便自心田发散而出,满眼皆是青葱林木,棵棵昂首向阳,遮住那似火烈日。风掠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一道道绿色屏障,暑气收敛了许多。
  渐入山中,又多了个好旅伴——鸟儿。伴随着树叶的沙沙作响,叽叽喳喳的鸟啼声当真有趣,声响越大,你越觉得山中寂静,心自然也沉淀下来。 盛夏的燥热,在这悦耳的天籁声中消失了大半。
  又盘山而上几里,发觉口渴,心有靈犀一般,面前一汪清泉悠然而生。快步跑上前去,双手掬一捧清凉送至唇边,甘甜可口,自喉口入,缓缓地,仿佛注入全身筋脉,心中愈发清明。导游提醒我:“浅尝即可,不能多贪这份凉气。” 美好的事物也要享受得当,不可沉沦于此。
  不知不觉,竟已登了大半的山,气喘吁吁是在所难免的,正想停下歇会儿,隐隐有水声传来。好奇心使然,又重振力气循着那水声走去。渐渐地,水声越来越大,如鼓点般有力。赫然,一条白练直泻而下。想必,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三叠泉瀑布了!湍急的水流自晴空而落,直冲向那河谷最深处。即使远隔数十米也免不了被飞溅的水花打湿衣衫。 衣衫湿了,便无所顾忌,干脆走得更近些。抬头,仰望苍穹,目之所及,那自九天银河之上飞奔而下的天水,气势滔天,这一刻,任何语言在它面前都是那么苍白无力,任何生命都是如此渺小。的确,在自然面前,人力不值得一提,我们虽不能主宰自然,但至少,不要让自然主宰我们!
  恋恋不舍地与瀑布道别,疲惫早已全无,继续朝山顶迎难而上。
  晌午时分,终于到达了山顶。竟是这般好风景!庐山虽不如泰山宏伟、黄山奇丽、华山险峻,却自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美。迎面而来的是云遮雾绕的重峦叠嶂,想来贾宝玉梦游的太虚幻境也不过如此吧。 俯视山脚,似乎当真能一览天下,只可惜隔了层云雾。也罢,这无字天书又岂是人人看得见、看得懂的?人生在世,本就只求个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又何须事事非得看个通透?登山亦是如此,终点确是山顶,可并不意味着沿途的美景不可驻足欣赏,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人更有动力前行。
  生活如山,心眼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巍峨。
  综合点评
  小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根据游山踪迹以及时间的变化,描写了所见之景,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但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描写鸟啼、清泉、瀑布、云雾等景物时平均着力,未能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在阐述因观景而产生的感悟时,有的地方稍显牵强,较难引起读者的共鸣;遣词造句方面也有不规范之处。
  升格指津
  景物描绘是情感或哲思生发的基点,所以要对庐山之行做一个梳理,优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标性的景物,紧扣其特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合理有序地展现给读者,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抒情说理要自然恰当,前后要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样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佳作出炉


  登庐山有感
  盛夏,燥热不堪,忽然萌生了避暑的念头,再三斟酌,选择了庐山。出发,什么都不带,一双眼,一颗心,足矣。
  才入山,满眼皆是青葱林木,以杉树居多,棵棵昂首挺立,将似火烈日隔在林外。行走在浓密的树荫下,一阵山风掠过,我感觉到了久违的凉意,心中顿时轻松了起来。
  渐入山中,又多了个好旅伴——鸟儿。它们和沙沙作响的树叶以及躲藏其中的鸣蝉一起,合奏着美妙的乐章。有趣的是,鸟儿唱得越响,你却越觉得这山中寂静,不由得想起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山后的燥热,也在这悦耳的天籁声中消失了大半,心沉静了下来。身处红尘,也应如此,在外界的喧闹声中,为自己寻一方宁静,守着自己的内心。
  走走停停,已是中午,口渴难耐,心有灵犀一般,一汪清泉赫然出现在路旁。快步跑上前去,掬起那水轻啜了起来,清甜的凉意自喉口入,缓缓地,仿佛注入全身筋脉,心中愈发清明。导游提醒我:“浅尝即可,不能多贪这份凉气。”是的,何止凉意不能多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不能多贪,否则都会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不知不觉,入山渐深,速度也慢了下来,正想停下歇会儿,隐隐有水声传来,导游说三叠泉快到了。好奇心使我重振力气循着那水声走去,渐渐地,水声越来越大,如鼓点般有力。刚转过弯,就传来惊呼声。我快步向前,一抬头,不由得也喝了声彩:一条白练赫然眼前,从三层大楼梯似的山崖边一级级跌落下去,这就是三叠泉了!第一叠如一道滑梯从天而降,气势磅礴,正是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绘的景象。第二叠如白墨飞溅,溅起的浪花珍珠般在空中飞散,又似白马在空中驰骋。最壮观的还是第三叠,雪白的泉水从近百米的峭壁上倾泻而下,注入幽谷深潭,宛如游龙奔腾而来,雷霆般的轰鸣响彻天空。 看着,听着,我忽然觉得自己在缩小,越来越小,小到如一朵水花,一粒纤尘。在大自然面前,我懂得了敬畏,学会了谦卑。
  晌午时分,终于到达了五老峰,又见到了另一景象——云雾!庐山虽不如泰山宏伟、黄山奇丽、华山险峻,却自有一股它山不及的灵动与清逸出尘。漫步山道,云雾就在襟袖之间,时而又飘然远去,恍惚间,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俯视山下,想看清庐山真面目,可重峦叠嶂在云遮雾绕中若隐若现,这才想起东坡先生千年前的感慨。其实,山间也好,人间也罢,万事万物又岂是人人都能看清看透的?且留一点糊涂留一分想象吧。这么想着,心头忽然一片澄明,暑气更是无影无踪了。
  生活如山,心眼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巍峨,生之愉悦。
  综合点评
  这篇游记中,作者以游历庐山的行踪和时间的变化为顺序,叙写了登山的见闻感受,脉络清晰,描写细腻生动,感悟自然深刻。文章的结构极为严谨,开头“一双眼,一颗心”总领下文,作者一边描写所见之景,一边吐露心中所思。跟着作者,我们听鸟鸣,饮清泉,观瀑布,拂云雾,既完成了一趟庐山之旅,又进行了一趟心灵之旅。小作者是一个能察善思的同学,对其而言,景物之美不仅诉诸眼耳口鼻,更诉诸心。在小作者的笔下,庐山是避暑名山,也是心灵之山,不止涤荡了暑气,也涤荡了尘气。
  小试牛刀
  请选择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其他文献
助学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八年级(下)的最后一个单元,你们将接触到一种全新的文体——演讲词。初初给大家讲讲关于演讲的故事吧!  古埃及一位法老告诫儿子麦雷卡说:“当一个雄辩的演讲家吧,你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舌头是把利剑,演讲比打仗更有威力。”  古希腊演讲大师德摩斯第尼说:“雄辩的口才,比准确的子弹更有力;弹无虚发的子弹,敌不过锐利如刀的辩才。”  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认为:“一人之辩,重于
勾股定理是人类历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是人类最早发现并用于生产、观天、测地的第一个定理;它是联系数学中最基本、最原始的两个对象——数与形的第一定理;它揭示了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它开始把数学由计算与测量的技术转变为论证与推理的科学.满足勾股定理方程a2 b2=c2的正整数组(a,b,c)就称为勾股数组,简称勾股数,也叫毕达哥拉斯数.  勾股方程a2 b2=c2中含有3个未知数
【问题情境】如图,台球桌上有一个白球、一个红球,如何用球杆去击白球,使其撞到AB边反弹后再撞到红球?  【思路解析】台球桌上隐藏的秘密实际上是“光线反射”原理,在数学上反映的是“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径”的本质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如图1,已知点M、N在AB的同侧,在AB上找一点D,使得MD ND的和最小。  這就需要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作点M关于AB的对称点M′,然后连接M′N,与AB的交点即为D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 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灵活运用,“变”才是数学的灵魂.看到“变”,很多同学会产生恐惧,其实我们只要熟练掌握核心概念、定理,抓住其形变而神不变之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下面我们以“勾股定理”这一章中的一道课本例题为例,对它进行一些变式探究.  原题 (苏教版教材八上第86页例1)《九章算术》中有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意即: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
术人声诺,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状,曰:“官长殊不了了!坚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为南面者①所怒。奈何!”其子曰:“父已诺之,又焉辞?”术人惆怅良久,乃云:“我筹之烂熟,春初雪积,人间何处可觅?唯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谢,或有之。必窃之天上乃可。”子曰:“嘻!天可阶而升乎?”曰:“有术在。”乃启笥,出绳一团,约数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掷去;绳即悬立空际,若有物以挂之。未几,愈掷愈高,渺入云中,手中绳亦尽
这时节,总免不了要对桂花絮叨几句。  它是那么顽皮,又是那么莽撞,如装着满肚子好奇的稚气小童,跌跌绊绊地奔着、跑着,总是趁人不注意,偷袭于人,扰了人的心思。人在花香里愣神。也仅仅是稍一愣神,立即明了,哦,是桂花开了。  香,是它特有的香。无论是在烟雨朦胧的江南,还是在苍翠笼罩的秦岭,那香,是不改一丁点的。万千花木之中,你只要轻轻一嗅鼻子,就能轻易地辨认出它来。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纵使久别,你也
小明系列漫畫之小明篇
期刊
升格支点  写好人物的秘诀,就是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以展现其形象,突出其个性。描写细腻的作文,会给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而描寫粗糙的作文,会给读者留下人物形象模糊、缺少感染力的感受。因此,同学们在已经学习了人物描写的基础上,做到描写细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次升格训练的重点就是描写细腻、生动形象。  不少同学由于缺乏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力、比较力以及思考力,
速描  “我是陈凌真,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七(8)班。我喜欢读书,尤其是英文原版书籍。一本本有趣的英文书让我沉醉,也让我了解了很多的课外知识。” 优雅大方的谈吐,恬淡温和的笑容,这是陈凌真给初初的第一印象。交谈下来,初初觉得陈凌真最大的闪光点莫过于对英语学习的执着与热爱。今天,初初就和同学们一起聊一聊陈凌真学英语的“那些事儿”。  故事  家庭环境从小熏陶  不同于很多小孩童年时沉浸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