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腹腔镜行腰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6~66岁,平均52岁.腰椎滑脱症18例,其中Ⅰ度16例、Ⅱ度2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变性2例.患者症状为反复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行L4,5节段融合13例,L5S1节段10例.功能评估采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摄X线片,观察椎体的融合情况和Cage有无下沉.结果手术时间为5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80ml.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1例为镜下定位错误,1例为小血管出血.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个月.ODI评分手术前为(35.25±5.36)分,术后2周为(41.77±11.43)分,3个月为(45.14±7.35)分,6个月为(44.87±3.56)分,12个月为(46.35±5.48)分,术后各时限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2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1例6个月融合.1例术后3个月发现相邻椎体滑移2 mm,6个月时融合.2例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丢失1 mm.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植物松动、脱落及逆向射精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适用于腰椎不稳、局限节段的椎间盘变性及Ⅱ度以下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出血少,损伤小,但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大血管的暴露和牵开。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全民食盐加碘(USI)对住院甲状腺疾病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甲状腺疾病住院病史.结果 USI实施1~4年甲状腺疾病占总住院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由7.6‰升高到11.0‰;男/女比例由1:3.6升到1:4.1;<20岁组比例由2.5%上升到3.4%;甲状腺良性肿瘤由48.5%下降到38.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27.1%上升到37.2%.实施USI后居民食盐碘含量和尿碘中位数
目的 探讨经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亚甲蓝染色法检测62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在乳腔镜下切除SLN,随后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SLN、腋窝淋巴结同时行HE染色,评价SLN检出率及假阴性率.结果 62例患者61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成功率98.4%.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5例,转移27例,假阴性率0. 结论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高,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对于乳
目的 研究丝裂霉素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过程中p38MAPK表达的变化,探讨p38MAPK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用AnnexinV-PI染色及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丝裂霉素及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经丝裂霉素及SB203580处理人胆管癌RBE细胞后,p38MAPK及其下游ATF-2(反映p38MAPK激酶活性)的表达水平. 结果丝裂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照射野和楔形板的最佳匹配及照射野间最佳的衔接方法.方法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等中心胸壁1/4野及15°~20°角虚拟楔形板技术照射,锁骨上下区野与胸壁切线野用半野相衔接.共治疗乳腺癌66例,与不用此方法治疗乳腺癌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此法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近期临床观察无一例因剂量分布不均或过量造成皮肤组织损伤,因漏照欠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客观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新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法(NASBA)测定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标本中巨细胞病毒信使核糖核酸(pp67-mRNA),并与CMV抗原pp65检测法作比较,了解pp67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测移植术后患者50例,pp65阳性患者(≥1个/5万WBC)26例,其中pp67阳性患者16例;有症状的CMV病患者9例,pp65与pp67均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