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平原不同退耕年限湿地土壤持水量变化

来源 :湿地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以自然恢复方式退耕还湿后土壤保水能力的变化规律。用环刀法分别取得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样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壤。按照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方法测定土壤持水量。结果表明:(1)大豆田、退耕还湿样地和天然湿地0~20 cm土层的土壤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显著高于20~50 cm土层(P <0.05),恢复样地和对照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均为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2)大豆田0~20 cm土壤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恢复样地和天然湿地(P <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研学后教”的概念,分析教师与学生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中课前研学、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并以具体地理题目展示详细的目标设计案例,以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研学后教 区域地理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116-03  “研学后教”是
本文分析特殊教育的基本情况,对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阐述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