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种难卖”是合作社发展中遭遇的最大困境,皇母合作社通过"农超对接"扩大了市场,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农超对接”的供应模式实现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双赢,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超对接 合作社 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11-02
近年来,上海市郊“上海皇母蟠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农超对接”活动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放眼国际大都市,整合多方资源,攻坚克难闯市场,“皇母”蟠桃打入上海多家超市的几百家销售网点,促进了果农增产增收,大大推动了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皇母合作社的发展困境
“会种难卖”是合作社发展中遭遇的最大困境。上海皇母蟠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组建,注册“皇母”商标。该社有 250户果农,其中36户的种植面积超过了30亩。“皇母”蟠桃品质优良,2006年通过了农业部安全卫生无公害产品论证,2007年5000多亩种植基地还首批入选为上海世博会优质特供果品基地。但蟠桃销售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会种不会卖”是果农先天不足,传统销售方法是农民在桃林边、马路口设摊,等着顾客上门,靠熟人口口相传传布信息,市场狭小,渠道不够畅通、信息不够流畅,根本解决不了成规模的产品销售。况且,蟠桃成熟期短、上市集中,不耐长途运输,保存期只有两三天,没有保鲜设施的客商都不敢贩运。尽管在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每到临近蟠桃收获之际,合作社会主动联系客户,定点销售。但是,这种销售模式也并非完全稳定。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把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消费引导生产的功能不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频繁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是合作社发展的困境。蟠桃销售时间主要在夏秋季,正直上海地区台风多发期,对成熟期的产品威胁很大,2005年“麦莎”台风途径上海,一夜间蟠桃全部落地,烂在地里,果农遭受重大损失,不少农户一年白辛苦,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影响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
二、开展“农超对接”活动
所谓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
在我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皇母合作社通过“农超对接”扩大了市场,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皇母合作社在解决“农超对接”中的做法有三点,第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镇两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 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连续几年开展“农超对接”活动,政府主要领导出席,邀请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农委相关处室领导参加活动。华联吉买盛、大润发、易初莲花、农工商等大型超市和本区二十多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席“农超对接”活动。活动达成共识,“农超对接”的合作基础在于:合作双方应共取信任、共赢互利、共建平台,才能将“农超对接”工作成为一个沟通平台、信息平台和合作平台。第二是创新体制、试点先行。皇母合作社创办人意识到,不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合作社就难以巩固和发展,解决销售问题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要突破合作社销售瓶颈,就必须创新经营体制,必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合作社多次与供销社沟通、协调,与2008年7月引入供销社成为其法人股东之一。供销社有着广泛的销售资源、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供销社的参与弥补了合作社果农社员“会种难销”的空当。当年就与上海市果品公司的配送网络建立了联系,沟通了彼此的需求。在市果品公司协助下,2008年起组织蟠桃进入市区超市,首次实现农超对接。第三,多方合作、擴大对接。区农委和区供销社十分重视农产品销售问题,在宣传、推介、销售金山优质农副产品上主动出击。针对金山农民种植难、销售更难的实际,为了促进金山农副产品更好地走出金山,走向市场。近几年,区社与区农委共同联手,在市“两会”及市农副产品大联展上,设摊位,建窗口,积极宣传、推介金山优质农副产品,连续多年将金山蟠桃打入联华、家乐福等超市,实现农超对接。2012年8月2日,第六届上海金山蟠桃节开卖仪式在上海世纪联华中环店举行。鲜甜的金山蟠桃大规模进入市区超市,供应上海市民。上海皇母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共有70万斤蟠桃陆续进入百联集团旗下的30家标准超市、38家大型卖场和200家网点。首批由金供配送中心连夜运送的5万斤蟠桃还进入了麦德龙、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卖场,另外,市果品公司、联华超市也将以此次蟠桃销售为起点,近一步加强与金山区合作,将更多的金山优质农产品引入市区,让更多的上海市民了解、品尝、分享金山优质农产品。 三、“农超对接”对合作社的积极作用
1.实现了生产者和超市双赢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产品供给的各个阶段是相互独立的,农产品供给链上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是间断的、分散的。而在现代农业阶段,消费终端成为决定农产品供给链各节点利益的决定力量,只有提供多样化的、快捷、安全的农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超市多为连锁企业,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超市经营人员直接进大棚,看产品、谈价格、签合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批发诸多的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产品的新鲜度。同时,经过严格筛选、包装和加工后的农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超市采用现代化经营方式,设施齐全且管理到位,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农超对接”解决了果农难以预测销售市场的后顾之忧,也节约了商家成本,多方受益。
2.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超对接”供应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商家按照市场需求,提出品种和数量要求,农民按其品质、安全进行生产。期间,商家通过中介服务和适当方式,从技术、知识角度向农民提供服务,比如农药喷洒与采摘期的衔接时间,少用、不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或降低其残留量于安全值内。”而农民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将更注重于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要保持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必要的消费者偏好的研究、创新的包装、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广告费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切必然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降低流通费用,增加农民收入
用大型商业企业利用自身网络渠道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环节费用,将更多利益留给了农民和消费者。
四、巩固和发展“农超对接”的建议
1.进一步理顺“农超对接”的渠道
流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试点连锁超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产业基础牢、产品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好、农户成员多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定期举办专卖场对接洽谈会、产品展示推介会等形式,为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对接平台。连锁超市要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信息、加工包装技术、运储以及价格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和优惠。
2.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有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试点连锁超市要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自有鲜活农产品品牌,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增强消费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
3.增强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能力
皇母蟠桃在短短幾天销售七十万斤,得益于金山农产品配送中心。要重点支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新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4.调整连锁超市商品经营结构
围绕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适当调整连锁超市商品布局,增加鲜活农产品销售种类,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面积,提高鲜活农产品销售比重。通过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商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5.坚持贸农结合、以商促农
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基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贸农结合,以商促农,促进连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
6.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安排相应资金;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对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予以信贷支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鲜活农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培育农产品现代流通人才,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四是要加强组织落实。
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超对接 合作社 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11-02
近年来,上海市郊“上海皇母蟠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农超对接”活动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放眼国际大都市,整合多方资源,攻坚克难闯市场,“皇母”蟠桃打入上海多家超市的几百家销售网点,促进了果农增产增收,大大推动了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皇母合作社的发展困境
“会种难卖”是合作社发展中遭遇的最大困境。上海皇母蟠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组建,注册“皇母”商标。该社有 250户果农,其中36户的种植面积超过了30亩。“皇母”蟠桃品质优良,2006年通过了农业部安全卫生无公害产品论证,2007年5000多亩种植基地还首批入选为上海世博会优质特供果品基地。但蟠桃销售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会种不会卖”是果农先天不足,传统销售方法是农民在桃林边、马路口设摊,等着顾客上门,靠熟人口口相传传布信息,市场狭小,渠道不够畅通、信息不够流畅,根本解决不了成规模的产品销售。况且,蟠桃成熟期短、上市集中,不耐长途运输,保存期只有两三天,没有保鲜设施的客商都不敢贩运。尽管在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每到临近蟠桃收获之际,合作社会主动联系客户,定点销售。但是,这种销售模式也并非完全稳定。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把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消费引导生产的功能不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频繁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是合作社发展的困境。蟠桃销售时间主要在夏秋季,正直上海地区台风多发期,对成熟期的产品威胁很大,2005年“麦莎”台风途径上海,一夜间蟠桃全部落地,烂在地里,果农遭受重大损失,不少农户一年白辛苦,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影响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
二、开展“农超对接”活动
所谓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
在我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皇母合作社通过“农超对接”扩大了市场,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皇母合作社在解决“农超对接”中的做法有三点,第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镇两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 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连续几年开展“农超对接”活动,政府主要领导出席,邀请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农委相关处室领导参加活动。华联吉买盛、大润发、易初莲花、农工商等大型超市和本区二十多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席“农超对接”活动。活动达成共识,“农超对接”的合作基础在于:合作双方应共取信任、共赢互利、共建平台,才能将“农超对接”工作成为一个沟通平台、信息平台和合作平台。第二是创新体制、试点先行。皇母合作社创办人意识到,不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合作社就难以巩固和发展,解决销售问题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要突破合作社销售瓶颈,就必须创新经营体制,必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合作社多次与供销社沟通、协调,与2008年7月引入供销社成为其法人股东之一。供销社有着广泛的销售资源、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供销社的参与弥补了合作社果农社员“会种难销”的空当。当年就与上海市果品公司的配送网络建立了联系,沟通了彼此的需求。在市果品公司协助下,2008年起组织蟠桃进入市区超市,首次实现农超对接。第三,多方合作、擴大对接。区农委和区供销社十分重视农产品销售问题,在宣传、推介、销售金山优质农副产品上主动出击。针对金山农民种植难、销售更难的实际,为了促进金山农副产品更好地走出金山,走向市场。近几年,区社与区农委共同联手,在市“两会”及市农副产品大联展上,设摊位,建窗口,积极宣传、推介金山优质农副产品,连续多年将金山蟠桃打入联华、家乐福等超市,实现农超对接。2012年8月2日,第六届上海金山蟠桃节开卖仪式在上海世纪联华中环店举行。鲜甜的金山蟠桃大规模进入市区超市,供应上海市民。上海皇母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共有70万斤蟠桃陆续进入百联集团旗下的30家标准超市、38家大型卖场和200家网点。首批由金供配送中心连夜运送的5万斤蟠桃还进入了麦德龙、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卖场,另外,市果品公司、联华超市也将以此次蟠桃销售为起点,近一步加强与金山区合作,将更多的金山优质农产品引入市区,让更多的上海市民了解、品尝、分享金山优质农产品。 三、“农超对接”对合作社的积极作用
1.实现了生产者和超市双赢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产品供给的各个阶段是相互独立的,农产品供给链上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是间断的、分散的。而在现代农业阶段,消费终端成为决定农产品供给链各节点利益的决定力量,只有提供多样化的、快捷、安全的农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超市多为连锁企业,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超市经营人员直接进大棚,看产品、谈价格、签合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批发诸多的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产品的新鲜度。同时,经过严格筛选、包装和加工后的农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超市采用现代化经营方式,设施齐全且管理到位,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农超对接”解决了果农难以预测销售市场的后顾之忧,也节约了商家成本,多方受益。
2.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超对接”供应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商家按照市场需求,提出品种和数量要求,农民按其品质、安全进行生产。期间,商家通过中介服务和适当方式,从技术、知识角度向农民提供服务,比如农药喷洒与采摘期的衔接时间,少用、不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或降低其残留量于安全值内。”而农民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将更注重于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要保持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必要的消费者偏好的研究、创新的包装、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广告费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切必然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降低流通费用,增加农民收入
用大型商业企业利用自身网络渠道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环节费用,将更多利益留给了农民和消费者。
四、巩固和发展“农超对接”的建议
1.进一步理顺“农超对接”的渠道
流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试点连锁超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产业基础牢、产品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好、农户成员多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定期举办专卖场对接洽谈会、产品展示推介会等形式,为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对接平台。连锁超市要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信息、加工包装技术、运储以及价格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和优惠。
2.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有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试点连锁超市要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自有鲜活农产品品牌,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增强消费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
3.增强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能力
皇母蟠桃在短短幾天销售七十万斤,得益于金山农产品配送中心。要重点支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新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4.调整连锁超市商品经营结构
围绕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适当调整连锁超市商品布局,增加鲜活农产品销售种类,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面积,提高鲜活农产品销售比重。通过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商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5.坚持贸农结合、以商促农
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基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贸农结合,以商促农,促进连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
6.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安排相应资金;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对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予以信贷支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鲜活农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培育农产品现代流通人才,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四是要加强组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