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小龙
编剧 代表作:《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好家伙》等
主旋律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它甚至不一定是忧患,也许就是一种自信,也许它是该有的自尊。我认为主旋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要找的一个平衡点,任何国家都是这样的。做得比较好的主旋律作品都是有趣的。我觉得好玩是一个很丰富的东西,像洋葱一样,拨开一层又是一层。
陈枰
编剧 代表作:《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三七撞上二十一》等
《激情燃烧的岁月》按说是个主旋律的东西,但是在它的身上一点主旋律的俗套都没有,更接近人。作为编剧,我有一个偏好,比较喜欢写比较复杂的人、比较复杂的事、比较复杂的情感。
尹力
导演 代表作:《张思德》、《无悔追踪》、《好爸爸,坏爸爸》等
怎么才能让主旋律好看?像我拍《张思德》这样的题材,“毛泽东”、“八路军”、“延安”几个关键词凑到一起,不可避免就是一个主旋律。你怎么能通过艺术的表达首先让观众不排斥、能接受,接着还能让其中某一部分触摸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感动?这是一个问题。到《云水谣》我们更是有意把两岸关系这样宏大的叙事化解到最普通人的情感里,最能让年轻人接受的,就是爱情。它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类型片的创作元素,包括偶像演员、三地合作、数字特技,它在慢慢改变观众对这类影片的认同。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你对这个社会的变化会有自己的内心感受,你不会局限和停留在故事层面,一定还有一些建构。这种建构既有形而上的,也有美学的、电影形态上的,会有一些个人化和风格化的表达。
陈秋平
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家协会编剧分会秘书长
我们需要的主旋律,是弘扬真善美和主流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而不是思想和观点的宣教片。经验告诉我们,宣传总让人逆反。你越是在作品中宣传什么,观众就越是在心里抵制它。
为什么主旋律这么难看?因为多数主旋律作品见事不见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图解和宣传,而不是人和人的故事。我个人的观点,主旋律作品,应该着重讲人的故事,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故事。只不过,这个人恰好是一个中国人,恰好是一个工人、一个快递员、一个农民、或者一个党员。
常青田
编剧 代表作《新水浒传》、《三侠五义》,《红色黎明》等
什么是主旋律?我个人理解就是主流价值,就是信仰,就是真善美,就是忧患意识,就是正能量。与此相悖的就是粉饰生活、歪曲现实、真假不分、善恶不明、以丑为美、哗众取宠;然而,不幸的是当下主旋律题材影视剧却大量充斥着这样非主流的东西,且愈演愈烈,这也许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和信仰已经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袁子弹
编剧 代表作《下海》、《国歌》、《郁达夫》等
我们需要更高尚更纯粹,不刻板有趣味的主旋律。主旋律不该是桎梏,而应该表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值得骄傲、最可留存的文化和精神。主旋律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更是对更美好时代的向往和追寻。
现阶段的主旋律作品难看,一是缺人情,二是少趣味。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写活了他们,主旋律作品才可能精彩,好看。
余飞
编剧 代表作:《永不消失的电波》、《重案六组》、《警坛风云》等
我们需要貌似没有说教又很好看的主旋律。中国的主旋律作品之所以难看,最主要的是想得到某种宣传效果就必须直给,先抑后扬、调侃等手法都不许用,导致里面的人和事无个性、无亮点。写戏有起伏才好看,女人有曲线才诱人。
王强
导演、编剧 代表作:《雪白血白》、《魂断楼兰》等
我理解主旋律应该大众认同的,所以对大众而言,不可能难看。如果大众都觉得难看的话,只能说明这不是主旋律,或者是伪主旋律。
刘嘉军
编剧 代表作:《真情难移》、《保卫延安》、《硝烟背后的战争》等
我理解主旋律就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从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意义的角度出发,艺术化地塑造好人物,跌宕起伏地编织好情节,对观众具有引领作用。
张道清
编剧 代表作:《抗日名将左权》、《杨得志围城打援》等
重大革命题材作品创作难,难就难在这是一根红色高压线,风险高,责任大。
华明
剧评人、电视剧策划;参与策划电视剧《潜伏》
无论作品传递多大正能量,价值观如何积极向上,如果没有传播效果,都算不上成功的作品。中国主旋律为什么难看?一是能力,二是意识。如果用政府买单的模式,彼岸那些传播美国梦的作品还能这样成功吗?
昃文江
山东影视集团编导室副主任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一味追求主旋律作品的产量与数量,而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加强主旋律的精品化上。我们需要创作初衷定位在打动人心而不是取悦人心的主旋律。我们需要用艺术去滋养意识形态,而不是用意识形态去滋养艺术的主旋律。
将主旋律与政治意识形态过度关联,想当然地给创作套上太多枷锁,因此对主旋律概念形成群体性误读。用一颗警觉之心投入艺术创作,必然言而不尽,情而不真,文而不美。因为先期创作上的诸多误读,必然也会引起观众的误读与加剧观众的逆反,并最终导致很多主旋律作品两头不讨好情况的发生。
张燕燕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编剧 代表作:《决战南京》、《奠基者》,《我是特种兵》等
主旋律影视剧一定不能是政治课,它必须让每一个观众能从中看到与自己相关的的温暖、善良、软弱、无奈等等人性的光辉,从而引起共鸣与认同,于无声之中沁润人心。
中国的主旋律之所以不好看,正因为多数将其做成了重现历史的专题片演绎剧。如此,观众当然不需要去看你的影视剧,读书时候的教科书上早就写过了。至于那些以明星大腕云集为卖点的影视剧,不过是一帮明星演绎了一段专题片而已,以此求得市场票房的剧目不看也罢。
九年
并非只是歌颂党歌颂政府的作品才是主旋律。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寓教于乐的作品才是电视剧永恒的主旋律。我们的主旋律之所以难看,第一是因为创作者对“主旋律”三个字本能的抵触,自己就抵触,怎么指望做出一部让观众买账的作品?第二是把"教"和“乐”的关系弄反了。娱乐是第一位的,在娱乐中把教育意义传达给观众。如果一上来就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态,观众是不搭理你的。
翁良平
江西电视剧制作有限公司策划部经理
主旋律要重新定位,它不仅仅是革命话语和宏大叙事,一切传达真善美,传递爱与信仰、给人以温暖和勇气,传承人文关怀的影视剧,都是主旋律。主旋律创作应吸收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之所长,要好看,在潜移默化中沁入人的灵魂。
韩生
编剧 代表作:《我的经济适用男》
减弱对主旋律作品的政策性扶持,将其放入市场竞争中,让这些作品真正接受市场选择的洗礼。主旋律作品传达价值观的方式不应是灌输式和说教式的,而应包裹在好的故事里,而且它们仅仅是提供众多价值选择中的一种,供大众辨识取舍。
施晓宇
编剧 代表作:《单身公主相亲记》
我们要唱响的主旋律是贴近生活,以人为本,笔下的英雄们要凑响内心的情感与大情怀,如果构思的故事与角色不是处于命牵一线的高危走钢丝中,且压力、张力与人物弧光不是层层叠加,那这样的主旋律作品就不会有人感兴趣,而构思这些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事。
孔令峥
编剧、影视策划 代表作:《小小飞虎队》
所谓主旋律,就是一部作品呈现出来的基本价值观。中国作品有,美国作品一样有。它应该是正面的、能触动观众内心共鸣,起到激励作用的。中国的主旋律作品长期以为被认为不好看,问题不在于内容和出发点,而在于形式。自认占据了道德高点的创作者不屑于通过故事表现理念。故事为末,主题为本,采用观念硬植入广告的方式给他人洗脑,自然得不到观众的认同。
南景
编剧 代表作:《空姐日记》
我觉得最好的主旋律剧是《士兵突击》,斗志昂扬的人物许三多,明媚的励志主题,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让我震撼了好久。我实在想不出有比《士兵突击》更典型的主旋律啦。
编剧 代表作:《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好家伙》等
主旋律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它甚至不一定是忧患,也许就是一种自信,也许它是该有的自尊。我认为主旋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要找的一个平衡点,任何国家都是这样的。做得比较好的主旋律作品都是有趣的。我觉得好玩是一个很丰富的东西,像洋葱一样,拨开一层又是一层。
陈枰
编剧 代表作:《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三七撞上二十一》等
《激情燃烧的岁月》按说是个主旋律的东西,但是在它的身上一点主旋律的俗套都没有,更接近人。作为编剧,我有一个偏好,比较喜欢写比较复杂的人、比较复杂的事、比较复杂的情感。
尹力
导演 代表作:《张思德》、《无悔追踪》、《好爸爸,坏爸爸》等
怎么才能让主旋律好看?像我拍《张思德》这样的题材,“毛泽东”、“八路军”、“延安”几个关键词凑到一起,不可避免就是一个主旋律。你怎么能通过艺术的表达首先让观众不排斥、能接受,接着还能让其中某一部分触摸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感动?这是一个问题。到《云水谣》我们更是有意把两岸关系这样宏大的叙事化解到最普通人的情感里,最能让年轻人接受的,就是爱情。它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类型片的创作元素,包括偶像演员、三地合作、数字特技,它在慢慢改变观众对这类影片的认同。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你对这个社会的变化会有自己的内心感受,你不会局限和停留在故事层面,一定还有一些建构。这种建构既有形而上的,也有美学的、电影形态上的,会有一些个人化和风格化的表达。
陈秋平
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家协会编剧分会秘书长
我们需要的主旋律,是弘扬真善美和主流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而不是思想和观点的宣教片。经验告诉我们,宣传总让人逆反。你越是在作品中宣传什么,观众就越是在心里抵制它。
为什么主旋律这么难看?因为多数主旋律作品见事不见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图解和宣传,而不是人和人的故事。我个人的观点,主旋律作品,应该着重讲人的故事,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的故事。只不过,这个人恰好是一个中国人,恰好是一个工人、一个快递员、一个农民、或者一个党员。
常青田
编剧 代表作《新水浒传》、《三侠五义》,《红色黎明》等
什么是主旋律?我个人理解就是主流价值,就是信仰,就是真善美,就是忧患意识,就是正能量。与此相悖的就是粉饰生活、歪曲现实、真假不分、善恶不明、以丑为美、哗众取宠;然而,不幸的是当下主旋律题材影视剧却大量充斥着这样非主流的东西,且愈演愈烈,这也许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和信仰已经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袁子弹
编剧 代表作《下海》、《国歌》、《郁达夫》等
我们需要更高尚更纯粹,不刻板有趣味的主旋律。主旋律不该是桎梏,而应该表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值得骄傲、最可留存的文化和精神。主旋律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更是对更美好时代的向往和追寻。
现阶段的主旋律作品难看,一是缺人情,二是少趣味。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写活了他们,主旋律作品才可能精彩,好看。
余飞
编剧 代表作:《永不消失的电波》、《重案六组》、《警坛风云》等
我们需要貌似没有说教又很好看的主旋律。中国的主旋律作品之所以难看,最主要的是想得到某种宣传效果就必须直给,先抑后扬、调侃等手法都不许用,导致里面的人和事无个性、无亮点。写戏有起伏才好看,女人有曲线才诱人。
王强
导演、编剧 代表作:《雪白血白》、《魂断楼兰》等
我理解主旋律应该大众认同的,所以对大众而言,不可能难看。如果大众都觉得难看的话,只能说明这不是主旋律,或者是伪主旋律。
刘嘉军
编剧 代表作:《真情难移》、《保卫延安》、《硝烟背后的战争》等
我理解主旋律就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从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意义的角度出发,艺术化地塑造好人物,跌宕起伏地编织好情节,对观众具有引领作用。
张道清
编剧 代表作:《抗日名将左权》、《杨得志围城打援》等
重大革命题材作品创作难,难就难在这是一根红色高压线,风险高,责任大。
华明
剧评人、电视剧策划;参与策划电视剧《潜伏》
无论作品传递多大正能量,价值观如何积极向上,如果没有传播效果,都算不上成功的作品。中国主旋律为什么难看?一是能力,二是意识。如果用政府买单的模式,彼岸那些传播美国梦的作品还能这样成功吗?
昃文江
山东影视集团编导室副主任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一味追求主旋律作品的产量与数量,而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加强主旋律的精品化上。我们需要创作初衷定位在打动人心而不是取悦人心的主旋律。我们需要用艺术去滋养意识形态,而不是用意识形态去滋养艺术的主旋律。
将主旋律与政治意识形态过度关联,想当然地给创作套上太多枷锁,因此对主旋律概念形成群体性误读。用一颗警觉之心投入艺术创作,必然言而不尽,情而不真,文而不美。因为先期创作上的诸多误读,必然也会引起观众的误读与加剧观众的逆反,并最终导致很多主旋律作品两头不讨好情况的发生。
张燕燕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编剧 代表作:《决战南京》、《奠基者》,《我是特种兵》等
主旋律影视剧一定不能是政治课,它必须让每一个观众能从中看到与自己相关的的温暖、善良、软弱、无奈等等人性的光辉,从而引起共鸣与认同,于无声之中沁润人心。
中国的主旋律之所以不好看,正因为多数将其做成了重现历史的专题片演绎剧。如此,观众当然不需要去看你的影视剧,读书时候的教科书上早就写过了。至于那些以明星大腕云集为卖点的影视剧,不过是一帮明星演绎了一段专题片而已,以此求得市场票房的剧目不看也罢。
九年
并非只是歌颂党歌颂政府的作品才是主旋律。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寓教于乐的作品才是电视剧永恒的主旋律。我们的主旋律之所以难看,第一是因为创作者对“主旋律”三个字本能的抵触,自己就抵触,怎么指望做出一部让观众买账的作品?第二是把"教"和“乐”的关系弄反了。娱乐是第一位的,在娱乐中把教育意义传达给观众。如果一上来就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态,观众是不搭理你的。
翁良平
江西电视剧制作有限公司策划部经理
主旋律要重新定位,它不仅仅是革命话语和宏大叙事,一切传达真善美,传递爱与信仰、给人以温暖和勇气,传承人文关怀的影视剧,都是主旋律。主旋律创作应吸收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之所长,要好看,在潜移默化中沁入人的灵魂。
韩生
编剧 代表作:《我的经济适用男》
减弱对主旋律作品的政策性扶持,将其放入市场竞争中,让这些作品真正接受市场选择的洗礼。主旋律作品传达价值观的方式不应是灌输式和说教式的,而应包裹在好的故事里,而且它们仅仅是提供众多价值选择中的一种,供大众辨识取舍。
施晓宇
编剧 代表作:《单身公主相亲记》
我们要唱响的主旋律是贴近生活,以人为本,笔下的英雄们要凑响内心的情感与大情怀,如果构思的故事与角色不是处于命牵一线的高危走钢丝中,且压力、张力与人物弧光不是层层叠加,那这样的主旋律作品就不会有人感兴趣,而构思这些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事。
孔令峥
编剧、影视策划 代表作:《小小飞虎队》
所谓主旋律,就是一部作品呈现出来的基本价值观。中国作品有,美国作品一样有。它应该是正面的、能触动观众内心共鸣,起到激励作用的。中国的主旋律作品长期以为被认为不好看,问题不在于内容和出发点,而在于形式。自认占据了道德高点的创作者不屑于通过故事表现理念。故事为末,主题为本,采用观念硬植入广告的方式给他人洗脑,自然得不到观众的认同。
南景
编剧 代表作:《空姐日记》
我觉得最好的主旋律剧是《士兵突击》,斗志昂扬的人物许三多,明媚的励志主题,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让我震撼了好久。我实在想不出有比《士兵突击》更典型的主旋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