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门架系统多维数据融合应用探析

来源 :中国交通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全国两万多个ETC门架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门架系统产生和沉淀了与车辆通行相关的海量数据。本文分析了门架系统元数据的产生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门架系统的多维数据进行融合,并探索研究了门架数据在车辆行驶全过程监控、车流量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目的是通过挖掘ETC门架系统的数据价值,实现高速公路的精细化管理,并为关联行业的发展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未来的智能交通,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智能的“生态体”,整个交通体系也将逐步具备类似于人类那样的“下意识”反应和自主判断的能力。如今,智能交通领域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云边协同”,虽然“云边协同”在业内并没有形成十分明确的定义和共识,从不同角度(如技术角度、业务角度)对其概念的解读也不一样,但如果将“云边协同”做一个形象的比喻,那便是交通系统实现“下意识”反应和自主判断力的前提基础。
雨污分流制区域存在雨污混接和地表径流污染,降雨仍然是影响河道水质波动的重要因素。以昆山高新区典型雨污分流制区域的大同中心河为研究对象,在连续一年监测河道水质和降雨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河道水质随降雨强度和降雨间歇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水水质波动幅度与24 h降雨量、降雨等级和降雨间歇期有关。当24 h降雨量 5 mm时,降雨后河水的COD浓度总体较降雨前升高。降雨后河水氨氮浓度的变化受雨水冲刷
本文针对目前服务区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并对比各区域服务区建设的成果和需求,对智慧服务区的建设思路、系统平台架构、应用功能及场景、技术融合及预计效益、创新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平台采用视频分析识别及统一智能物联网关技术来提升服务区的管控、经营、服务及设备运维效率。
介绍了常温条件下(22~28℃),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在某屠宰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该工程废水处理规模为4 000 m~3/d。该反应器有机负荷可达5~6 kgCOD/(m~3·d),COD去除率达50%~55%。工程实践表明,反应器运行稳定,不需要加热,具有较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可为其他屠宰行业废水处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