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BMSCs组、TMS组、TMS+ BMSCs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SCI模型.SCI后1d、14d、28d分别行BBB评分评定大鼠运动功能.取SCI 4周后大鼠损伤的脊髓标本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uN的表达,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GFAP、GAP-43、Nogo-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术后4周,BMSCs组、TMS组及TMS+ BMSCs联合组评分均较模型组及单一治疗组提高(P<0.01).BMSCs组、TMS组及TMS+ BMSCs组NeuN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加(P<0.01).BMSCs组、TMS组及TMS+ BMSCs组能够上调GAP-43的表达,下调GFAP、Nogo-A的表达(P<0.01),且TMS+ BMSCs组对以上蛋白表达调节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BMSCs、TMS及TMS+ BMSCs联合治疗组能通过上调GAP-43,下调GFAP、Nogo-A改善脊髓损伤局部微环境,有利于突触形成,减少瘢痕形成,从而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三尖瓣反流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疾病,既往一直被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并不是一种良性疾病,多数患者因手术风险高而只能采取药物姑息治疗,经导管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或是一种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目前经导管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方式与设备进行综述.
目的 明确物理治疗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所致的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干预效应.方法 检索201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PEDro、EBSCO和CNKI中CAI物理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按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CEBM)证据水平进行分级.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不稳定平面训练为主的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CAI患者下肢平衡控制能力(I A)和肌力(ⅡA);外部设备辅助下可提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结局预测模型的组成因子和准确率.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结局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提取内容为作者、出版年份、研究对象、监测项目、主要结局指标和结论.结果 共返回文献4313篇,最终纳入37篇,文献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2年至2021年,研究对象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测模型的组成因子包括临床量表、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