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有故事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ong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7日,珠海香洲区的网络课堂忽如一夜春风,催开了疫情教育的“梨花”。钉钉APP成了学习的平台,平台中“在线课堂”“家校本”“打卡”“通知”等成了我们常用的工具,而“早读”“课后作业批改与辅导”“小检测”等教学行为也随之补充进来。
   网络平台,手机、平板,这冰冷的物件,承载了知识,融进了师生的互动,就成了有温度的网课,仿佛让师生在这特殊时期都自带阳光。师生相互鼓励、相互感动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故事一:“您那么晚仍为我解答疑惑”
   夜深了,我还在奋笔疾书。上完英语网课,就急忙赶学校的作业。忽然想起语文课上的疑问,我想:严老师可能睡了吧?可是,这问题挺重要的,我咬了咬牙,还是想发短信问一问。我忐忑地按下了“发送”的按钮。没想到信息一发过去,就显示对方已读。更让我惊讶的是,老师“嗖”的一下秒回:《木兰诗》里“复沓、顶针、互文”的手法……引导我结合课本的语句,朗读后体会这些手法的特点。最后,还加了一句“早点休息哦”,我的心里感到了一股暖流。第二天,老师给我打了钉钉电话,仔细、耐心地倾听我对昨天疑问的理解,问我是否完全弄懂了。我的心又被老师震撼到了。严老师,是什么,让您那么晚仍为我解答疑惑;是什么,让您如此热心地教导我?
   故事二:“谢谢你激发了大家的思维”
   我把《邓稼先》的思维导图发给老师了,说实话,挺紧张的,怕自己没画好,没想到老师回复说:我反复琢磨,觉得你的导图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开始认为本文应该只有一层结构即“概括——具体——概括”,但是你的第一層是“概括——具体”,第二层是“总——分——总”似乎更合理一些。严老师的话,让我欣喜若狂,也让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课间,老师让我们在群里讨论导图第一层的结构。我的想法像江水一样奔涌而出:“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是邓稼先……”写完,我满意地按下了发送键。同学们在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发现他们的分析和我的不一样,甚至思维角度也截然不同:有的从结构说,有的从内容说,还有的从细节上说……而且他们的理由好像更充分。我有些动摇了,也有些失望,但我还是从大家的想法中收获了许多。后来,严老师表扬了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大胆表达,还为我的导图列举了课本里找到的词句等作为依据。老师又单独给我发信息说:“你很有主见,这是我修改后的‘概——具’型导图(图1),给你参考。谢谢你激发了大家的思维,我很开心,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看到这短信,我心里乐开了花。现在,我真正明白了:学习要独立思考,也要与同伴合作,多讨论就会多思考,多思考则多收获。的确,众人拾柴火焰高!
   故事三:“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业三选一,拍视频上交“家校本”)
   1.朗读诗歌——用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
   2.联想诗歌——写下你的经历、感受。
   3.仿写诗歌——仿照结构,内容关于“你如何积极、乐观面对逆境”的所思所想。
   完成朗读作业的同学,一遍又一遍地读,精益求精。
   联想作业例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联想到以前读过的一句诗“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冰冷的绝望中寻找希望,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啻一种人生乐趣”,它们都是鼓励人们在绝望中不要悲伤,要更多地从积极乐观方面看待事物。例如,我在练习运球时,手很酸,还一直做不好。这时,我脑海中闪过“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这些诗句,心想:会不会是我的体能太差,多锻炼,会好起来的。于是,我又有了继续训练的动力。
   仿写作业例举。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焦虑、不要难过。烦躁的日子里需要平复心情。相信吧,平静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着朝阳,现在却常是暗自哭泣。一切都只是一场暴雨,一切都即将会停息,而风雨过后,太阳又会重新升起。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哭泣。用乐观的心态,驱散那些不如意。虽然生活如眼前的苟且,但是诗和远方离你也很近。相信吧,幸运女神终将与你不期而遇。相信吧,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成功之门也会为你开启。
   故事四:“这无疑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母亲对我说:“这次的网络学习,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对于自觉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而对于不自觉的学生来说,足以毁了他。我希望,你能踏踏实实,努力地去学习。”的确,网络课堂,能让自律的学生一飞冲天,也能让懒惰的学生一落千丈。在这个延长的寒假里,我按照老师的要求,除周末以外,每天都摘抄规定的书目或美文里的好词佳句。因此,我积累的天数不下八十天。周末是休息日,而母亲却要求我利用这时间,把本周抄写的好词佳句理解并默写一遍。好不容易偷闲的我怎会同意,忍不住脱口而出“不可能”。母亲诧异地看着我,随即平静下来,说:“语文老师说,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默写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啊。况且,你摘抄了那么多,记住了多少?”面对母亲这番话,我顿时哑口无言,只得照办……几个星期下来,我感觉肚子里多了墨水,仿佛也多了一条路,一条通往广阔世界的路。都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也绝非易事,真心感谢老师的悉心引导和家长的栽培。不过,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一旦形成了,就难以更改,默写积累的好习惯也是如此,它让我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此时一个声音回荡耳边,那是我的追求“愿汝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我们经历了别样的教育经历,收获了别样的温暖。
其他文献
在地球上,核能早已被视为“永不枯竭的强大能源”。很多人的疑问是,既然海面上的航空母舰和海面下的潜艇可以使用核能为动力,往返于地球与太空之间的宇宙飞船为什么不用呢?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就秘密研究过核动力宇宙飞船,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被叫停。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秘密项目一直被列为高级机密,一些文件至今仍被锁在保险柜中。  “俄里翁”飞船: 先上火星,再上土星  在冷战史学家看来,
阿尔山“无底洞”  阿尔山“无底洞”隐藏在高山密林之中,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阿尔山市东南35千米。这是一个天然石洞,洞口直径约10余米,洞内宽阔,直径约20多米,斜入30米左右后,陡然直下,深不见底。有人扔下一块几十千克重的石头,但听不到任何声音。一位在附近防火的护林员说,在20年前,当地有人腰系绳索,带着刀和手电筒曾试着下过此洞,深入200余米,仍深不见底,遂茫然逃出。  据当地史料记载:无底洞
音乐帮助记忆  数千年前起,音乐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助忆手段。大卫·C·鲁宾是一个自传式记忆和口头传统领域的专家,在他的开创性书籍《口头传统记忆》中他解释了像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这样的史诗故事是如何通过诗歌的形式口头传下来的。在这些故事被写下来前,它们就被人们吟诵歌唱。  海马体和额叶皮层是大脑里与记忆相关的两大区域;每分钟,它们接收大量的信息,所以回忆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不是你想回忆就能回忆起来的。音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便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年终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古代的皇帝都发什么样的年终奖呢?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据
军用智能手机战场显神通  通过3G、4G等无线通讯系统,智能手机能迅速建立起军用通讯网络,实现作战指令、情报传输。作战人员可利用智能手机对重点目标及周围环境进行拍照、摄像,并自动搭配GPS信息上传给作战单元或指挥部,后者可据此迅速进行巡航导弹目标区匹配制导,进一步缩短从发现目标到打击目标的时间,提高作战效能。据报道,目前美国陆、海、空三军都制定了各自的军用智能手机发展计划。  据美国《军事时报》网
编者按:牢记历史,不忘初心。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弘扬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70年前,有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
我一直坚持写作,一直坚持读书。哪怕一整天坐在车上,没时间写,没机会读,也要掏出手机,看一点,或者听一点,否则就不舒服。这种习惯,似乎成为了一种信仰。只要一天没有翻几页书,内心会滋生痛楚。一天中,哪怕只是单纯地翻动,也能告慰自己的內心。后来慢慢发现,这种读书、写作的状态,其实也是一种病态。其实,这不是真读书,而是另一种功利心,是另一种读书人的虚伪。这种感觉,是自己对自己的佯装。任何一件事情,拉上了“
竞争激烈、压力山大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普遍感觉。  英国某权威心理健康组织指出:“绿色疗法”可辅助药物,有效地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心理困境。  所谓“绿色疗法”,主要包括林中漫步、海滨快走等。  养蜂、种花,或去农场干活等也可以。  专家曾进行过研究:让100名抑郁症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半小时在林中散步;  另一组每天半小时在大型超市内散步。  一个月后经统计发现:林中散步中75%的人感到抑郁程度减
说到天堂,人们都能会心一笑:那不过是对怕死之人的安慰罢了。  ……
战斗时,德军仿佛机器人  自从有了战争,士兵就不得不与睡意作斗争,有时一个扛不住,就会造成可怕后果。1937年,一种名为“甲基安非他明”的神经兴奋剂(就是今天人人喊打的毒品“冰毒”)出现,这种药可以令服用者精神亢奋,对周围的环境更加警觉,据说健康人服用后还能数天不吃不睡,仍神采奕奕。  甲基安非他明的出现引起了军方注意,希特勒了解了此药的效果后立刻决定大量生产并供德国士兵服用。2003年,德国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