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徒生童话中景物描写的意义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徒生的童话创作被视为现代童话成熟的标志,景物描写是其童话整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一些区别于传统民间童话的开拓性艺术潜质:安徒生童话的景物描写使其与民间童话相比有了更加充实、具象的物理空间呈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童话的空间概念;此外,童话中具有北欧地域色彩以及季节感受的自然景物描写,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具有一种文化标识的意义。
  关键词:景物描写 童话空间美学 地域性
  儿童文学学者韦苇在其著作《外国童话史》中指出:“现代童话成熟的标志,是安徒生童话的出现和安徒生童话在欧陆的普及。”①所谓成熟,从整体上说,包括安徒生童话在题材、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童话艺术表现的道路。本文在关注安徒生童话的成熟性时则聚焦于其景物描写之上。景物描写的单薄与丰富看似不过是民间童话与现代童话一个细微方面的差别,然而在这种细微之处,笔者认为蕴藏着现代童话所具有的一些开拓性的艺术潜质。本文试图从童话空间美学建构及文本的地域性色彩两方面入手来对安徒生童话中景物描写的意义作一番探寻。
  一
  关于文学文本中描写的意义,杰拉尔·日奈特在《叙事的界限》中作了这样的阐释:“叙述依赖于被视为纯行动过程的行为或事件,因此它强调的是叙事的时间性和戏剧性;相反,由于描写停留在同时存在的人或物上,而且将行动过程本身也当作场景来观察,所以它是打断了时间的进程,有助于叙事在空间的展现。”②可见,相对于动态的叙述语言在时间上推进了叙事的进程而言,静态的描写性语言则在空间上拓展了叙事的广延性和伸展性。而在各种描写中,具有特定客观形态的景物描写则是构成作品具体空间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空间的概念,爱因斯坦在相对空间理论中提出四度空间之说:第一度空间指线,第二度空间指平面,第三度空间指立体,第四度空间指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③如果援引这种空间概念来对各类童话作一番大致的考察,我们会发现在民间童话中,人们很少能见到纷繁复杂的景物描写,而往往用几个具体的词汇指明景物的存在,比如“大森林”“华丽的宫殿”等等。民间童话的空间呈现大多停留在线与面的维度,很少有立体的、多层次的空间建构。同时,民间童话中虽然存在幻想世界,但由于在人类早期的思维体系中,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常常是混同在一起,因而民间童话中的幻想世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与随意性,很难形成自己清晰、独立的幻想空间。而到了作家创作的文学童话阶段,童话进入人生的角度日趋细腻,作品中充满了作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点点滴滴的细心体会,故事的情节进展和语言不再一律简洁明快,作家更愿意把笔停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对之进行细致描绘,从而延伸了童话的叙事空间。其中一个典型的体现就是这些作品中常常出现大段的对于自然景物丰富而精巧的描写,它们使童话中的现实空间显得立体而丰满。更重要的一点是,文学童话中充满了想象,对于这种幻想空间,作家倾注大量的心血对之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从而给人以一种清晰、完整的印象。其中,很多笔墨就花费在构筑空间实体感受的景物描写上。安徒生童话不论是从其神奇、瑰丽的超现实景物描写而言,还是从其细腻、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而言,都彰显了其作为文学童话创作之集大成者在童话空间艺术方面所做的开拓与努力。
  在安徒生早期的童话创作中,有相当部分的作品来自民间故事,或者至少是与民间故事相类似。在这些作品里安徒生沿袭了传统民间故事中有关魔力的概念。但他并未仅仅停留在对魔力的神奇效用的叙述上,而是开始使用细致的笔调为人们勾画魔力世界本身的面貌,用丰富的事物来填充、组合成魔力世界的内在景观。就拿《妖山》中的宴会来说:“妖山里的正中央是一个装饰得整整齐齐的大客厅。它的地板用月光洗过一次,它的墙用巫婆的蜡油擦过一番,因此它们就好像摆在灯面前的郁金香花瓣似的,射出光彩。厨房里全是烤青蛙、蛇皮裹着的小孩子的手指、毒菌丝拌的凉菜、湿耗子鼻、毒胡萝卜等;还有沼泽地里巫婆熬的麦酒和从坟窖里取来的亮晶晶的硝石酒。”在这段描写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传统民间故事中有关魔力的各种元素:女妖、巫婆的蜡油、硝石酒等等,但又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不是一篇模仿民间文学的作品,作品摆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个模糊的妖山的概念,而是十分清晰、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妖山的整个内部景象。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然而由于其内部景物结构的合理性——从外到内,从大客厅到厨房,由于其各种具体事物的形象性、生动性,使这个虚构的魔力世界获得了一种实在感、空间感,使人仿佛真的走进了一个妖山的世界,看到了那么多奇妙而有趣的事物。这种阅读感受在以往的民间故事中是很难获得的。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到了后来像《海的女儿》这样的成熟之作,更是以对于现实世界的细致体察和对于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的完美憧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现实空间与幻想空间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在这部作品里,以海面为界,人间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它是宁静的,又是壮美的:“这时整个的天空看起来像一块黄金,而云块呢——唔,她真没有办法把它们的美形容出来!它们在她头上掠过,一忽儿红,一忽儿紫。不过,比它们飞得还要快的、像一片又白又长的面纱的,是一群掠过水面的野天鹅。它们正飞向太阳,她也向太阳游去。可是太阳落了。一片玫瑰色的晚霞,在海面和云块之间也慢慢消逝了。”海底的世界是幻想的世界,作者极富个性的、飞扬的想象力赋予了它一种神奇、瑰丽的色彩。“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着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沙子,但是蓝得像硫黄发出的光焰。”
  如果说,《妖山》中的幻想世界还保留几分民间故事的朴素气息的话,在《海的女儿》中,不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幻想世界都更加体现出作者多层次空间构想的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审美追求。从海底到地面,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从而使人物有不同的活动空间、活动形式,它们各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而每一层空间的建构又都是以内在的和谐为目的:从景物颜色的组合,再到景物形态的组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一切都显得尽善尽美。而一组组形象化的比喻更加强化了读者阅读过程中所能获得的细腻感觉,从而给人以一种逼真的临场感,很自然地从日常空间进入到这个非日常空间,从现实世界进入到幻想世界中去。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解决关于契诃夫评价的一个难题:他是冷冰冰的“客观主义”和“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充满内在热情的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分析,揭示了契诃夫在文学写作上朴素而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在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上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作家,其创作思想具有实验性和多元化特点。他的封笔作品《痊愈期间的梦》借鉴视觉意象、荒诞派艺术、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