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气氛的营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一些相关的教育方面理论书籍深入研究发现,要想活跃课堂气氛,仅仅依靠老师改革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加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创造出与之配套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指物质环境,一方面包括精神环境,其中精神环境也就是指课堂气氛。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由良好的课堂教学烘托出来的,课堂气氛的好与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还会对师生之间是否得到良好的沟通起着制约的作用。课堂气氛好坏对老师和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良好,就会使老师与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双方共同创建一个积极愉快的氛围,从而增进他们的沟通能力,激发了双方的教学能力以及学习和适应能力。而一个沉闷的课堂气氛,就会使学生们采取一种消极对抗的学习态度,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接纳新的知识,这种情况就连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更别提其他的知识掌握了。所以,搞活课堂气氛至关重要,老师们应当给予重视,从而实现促进课堂知识吸收,培养学生情趣等目标。以下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积极的小学英语课堂气氛。
  一、教学观念改革
  在新课标开始实施的阶段,将会有一些问题展现出来,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掌握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进一步确保学生们始终处于一个活跃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中,来吸收知识,提升自己,展现个性。老师们是怎样来搞活英语的课堂气氛的呢?就要改变教学理念,接受新式的教学观点,学习新型教材,建立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把改进后的教学形式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具体做到以下四点: 1)应试教育改进为全面教育; 2)启发教学代替填压教学; 3)从课堂里面走出去,实现封闭教学与开放教学完美统一; 4)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他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起四类教育理论:1)全面性。全面控制课堂教学气氛,全
  面发展老师和学生的各种学习因子,提高他们对于教材、实践等方面的整体优化;2)重视学习。促进以学替教的转变;3)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4)愉快观。要把愉快的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经过研究发现,儿童时期才是学习新语言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心理障碍,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自然而然地会对新语言学习拥有强烈的兴趣。不过,儿童阶段也有注意力不太集中的问题,无论孩子对知识如何感兴趣,都不可能关注很长时间。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必须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加强,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老师们是怎么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呢?重点在三个阶段:第一、在课前进行引导。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尤其是开课的前十分钟左右,可以做一些英语类的游戏,或者唱些英文歌曲,使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让学生们对这堂课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第二、建立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果语言离开了当时的情景和具体实践,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就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情境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图片等。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一些课外活动支持。例如,创办英语板报和编辑学习园地,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也可以引入一些小英语游戏,如诗歌,猜谜等等;还可以以小组形式举行英语课外活动,做一些如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小品等节目。这些具体的活动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学习中来
  三、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仅需要好的教学环境,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种崇拜与信任,需要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人生的成长过程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如何处理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老师更需要以极大地包容与耐心来引导学生的自我完善。学生时代是敏感的,他们会切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否是真情实意地关心体贴他们,一旦老师拿出真情,学生们也一定会付出更多地信任与真情,这样就会促进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也会主动积极搞活课堂气氛,老师与学生就会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以完美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学生更积极、更有效率。
  四、结论
  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们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会进一步开发出学生们的潜能,能够使学生们快乐地接收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这种实现多方位交流与沟通的课堂上,全体师生将会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不但充实了思想还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会真正最大程度体现出老师的劳动价值以及教师职业魅力,更多促进学生们得到更多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在传授做人的道理,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把够把科学知识、哲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与统一。所以,我们要为建立一个活跃、良好互动的课堂氛围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方法也产生了新的变化,逐渐由具象的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中年级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关键。低年级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以及实践”的形式来认识事物的主要特征,进入中年级以后,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归纳与推理,由此来认识同类事物的相同特质。科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认识科学事物,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成为高素
教师,作为最具有传承意义的职业,传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优良的文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只有爱存在时方可发挥淋漓。那么“爱”的教育就成为育人的必要课程。  那么我们要倡导的爱是什么?我们常常用大爱引导学生,倡导他们要爱他人、爱校园、爱祖国,却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爱的全面教育,所谓爱又何止是爱民族、爱人类、爱自然的“大爱”?所谓的爱又何止只能由教师言传身教?大爱无声,那就是小爱吗?小爱恒之,那就是大爱吗?
教学上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
小学科学是科学启蒙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同时认识事物规律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对于科学教学来说非常关键,教师应当保证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由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中,由于受到器材等条件的影响,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表面上热闹,实际上并未达到实验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探究实
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两个重要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当之无愧。众所周知,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凸显其重要性,教育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写作是学生最难做的一件事,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十重视,尽力做好作文教学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对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