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中隐性教学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除了将教材实验中的知识点讲解和实验过程操作外,如果能发现实验中一些容易被人们忽略却又非常丰富的资源并加以利用,那么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而且还可以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稳步提升。而这些资源,通常被称为“隐性资源”。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隐性教学资源展开发掘,并尝试应用于实践及指导,从而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两方面不断丰富和提高。
  关键词:生物实验;隐性;探究;教学资源
  一、 结合生活实际,发掘实验材料
  生物实验的实际教学过程不能停留在教材安排上,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中发现一些有用的教学资源,并不断丰富整个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对学生产生有利的引导,继而促进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做个生活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或材料。我们实际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东西就可以作为实验材料,比如洋葱可以用来作为“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这个实验的材料,纸板可以用来作为“空气尘埃测定板”这个实验的材料,喝完的透明饮料瓶可以用来作为“蚂蚁的社会行为”这个实验的材料。比如,在“了解小肠壁的结构及其特点”的生物实践操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身边常用的材料模拟制作这一模型,如剪刀、胶水、纸板、线团、尺子等。由于这些材料在生活中很常见,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二、 开放实验方式,开发隐性资源
  采用开放实验是开发隐性资源的常用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实验之前将实验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向学生交待清楚,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步骤,教师整个过程中只起到适当指导的作用。比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个实验中,教师先说明实验目的及具体要求后,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步骤。但是,经过学生自主实验之后,发现了两组截然相反的实验结果,即高浓度酒精使水蚤的心率有变慢也有变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当指导学生去思考其中缘由,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经过这样反复思考后,学生不仅对实验更加感兴趣,而且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知识掌握也更加牢固,这就是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
  三、 从生活实践出发引发探究,实现实验选题的多元化
  作为最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生物学与每个人的生活的每一点滴联系都非常密切。所以,课题的选择和研究能够有效创造学习主体的思维。在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以往传统的讲学实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开放式实验。所以,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除了注重学科与生活密切联系外,还要重视师生参与讨论的必要性。只有这样,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和巩固,另一方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容易形成。不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要注意到生活与教学中的细节,如此才会不断发掘生物实验资源。
  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探究课题出现,才会有更多的资源生成。比如七年级第三单元里面讲到了植物对环境的作用,有些学生听完之后,结合可吸入颗粒物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因素,想到了是否可以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的叶片對粉尘吸附的效果也不同。在学生与教师交流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资源设计实验,并和学生共同完成。
  四、 善用实验中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思维都比较活跃,而且想象力非常丰富。加上好奇心很强,所以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往往实验还没有开始正式操作,有的学生就已经动手操作。这样一来,实验过程中出错难以避免。此时教师不应责怪学生,应借助这一错误资源,顺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学生将手指甲和头发放在载物台发现并未观察到物体。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将教材知识和实验进行对比。之后,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薄且透明的物体才会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如此一来,学生通过错误的资源就学会了其中一个知识点。而教师在利用这个错误资源时,不仅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又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又如,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生物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需要组织学生到野外捕捉一定数量的鼠妇作为实验的主要材料。并且,待该实验完成以后,应该将捕捉的鼠妇放生。但是,放生的鼠妇却成了学生的玩物。教师在发现这一缺少爱心的行为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后,学生却认为鼠妇本有害,应该被消灭掉。不能说学生回答错误,为此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讨论鼠妇是否应该被消灭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了学生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了生物链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具有阶段性,所以在未接触到相关内容时,存在一些错误也可以理解。教师反而可以利用这些错误作为教学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学及生物实验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终让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可用于生物实验中的教学资源非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和实验中来,而且还要不断挖掘一些生物实验中所包含的隐性教学资源。利用一颗包容的心,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题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拥有更广阔的思路空间,而且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石美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2).
  [2]庄秀虹.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促进乡村中学生物教学[J].华章,2013(31).
  [3]谭群霜,何英姿.初中生物实验中隐性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J].教学与管理,2015(16).
  作者简介:
  李惠婉,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龙文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而开放性、合作性、互动性的教学特点,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课后复习中、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小组合作;特点;对策  2003年,教育部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向进行教学改
摘 要:人教版必修二的《DNA分子的结构》一节囊括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科学史和模型构建活动,本文的设计尝试将二者有机融合,以科学史的学习作为脚手架,让学生自主构建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科学史;模型构建;生物学素养  一、 生物学核心素养  2017年的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
摘 要:初三阶段是初中生了解化学科目的启蒙阶段,化学这个神奇的科目在初中生的视野里完全是全新的世界,因此初三学生对于化学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比较强。作为一线化学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开启学生的化学思维、拓展学生化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启蒙;化学;坚实基础  多媒体影像展示、化学实验、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步融合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绝佳方法,也是教师教授化学时最有
摘 要:目前,多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多会在课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本文拟简要探讨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物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但具体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本文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分析该问题。  一、 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  在具体的
摘 要: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向“互动式”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化学理论课的探究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化学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探究教学  探究互动式教学是在课堂上建构起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多边互动的一种教学,从而在化学思维、质疑解惑、动手实验等方面,能有效地进
血清孕酮是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用于黄体功能判断和异常妊娠的诊断,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血清孕酮的常规测定方法主要为各种免疫分析方法,由于校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加入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充满了实践与兴趣,有利于形成化学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我们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创新,以新的理念来强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教学  一、 引言  高中生学业压力大,每天都有繁忙的学业、功课以及不同的概念需要学习,所以对于化学实验教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论学任何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拿物理教学来说,目前教学上还存在着很多因素在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慢慢解决。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策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捕捉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