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办学: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ma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学校有道有形的围墙,而我们的教育也有一道无形的“围墙”——我们的教育有着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开放办学就是打开这道无形的“围墙”,打破校际界限,在更广阔的领域施展手脚,有效整合与利用教育资源,使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元走向多元,促进学校内涵丰富,强劲发展。开放办学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被人们广为实践研究。下面笔者就以温岭市联合艺术学校的办学实践为例,谈谈开放办学的内涵和实际操作。
  一、“开放办学”的内涵分析
  开放办学应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办学构建起“有墙学校,无墙教育”的办学策略,根据学校这一办学主体的界限,可以把开放办学的形式分成两大类。
  一是引进来。社会资源非常丰富,且发展迅速。学校要善于捕捉各种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资源,巧妙利用、整合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力量,就能激活学校的体制、团队和活动,丰富学校的内涵。只要适合的都可引进,引进的内容有:先进理念、人力资源、教育方法、活动项目甚至办学资金等,让各类资源为我所用。
  二是走出去。这是面向世界的教育方式。杜威、陶行知等人的“生活教育”思想值得推崇。学生不能在“四角的天空”中学习,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在广阔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学习、锻炼。开放办学就要坚持“社会、实践与生活即课堂”的教育思想,主张用活用好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把课堂扩展到课外去,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生动鲜活的知识,学会创造。
  开放办学就是以“学校发展,学生培养”为中心,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二、“开放办学”的实践探索
  开放办学旨在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它是办学的一个策略。而如何运用好这个策略,在办学实践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就以开放的思维,高远的视野,改革的精神,探索着优化办学的种种措施。
  1.联合办学,借力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接受“贵人”指点,或获取丰富的资源,以便学校更稳健地发展。
  温岭联合艺术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专业艺术教学的学校。这对开办者来说是个挑战,为此,“借脑办学”浮上水面。开办之初,经多方努力,教育局同中国音乐学院深入协商,筹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温岭联合艺术学校”。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在组织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甚至教师委派等都给予细致的指导和支持。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又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挂钩,成为他们的教学实践基地、招生基地。众多专家来校传经送宝,指导办学与教学,为学校打开了一扇扇进入艺术教育的大门。
  学校在创办的同时,优质生源成为我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广泛开展校与园的合作,以推动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兴盛。在幼儿园的主动要求下,目前同五所幼儿园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授予“协作幼儿园”的牌匾。这就把艺术教育向幼儿园延伸,为学校的优质生源打下基础,形成“双赢”的效果。
  联合办学还有校际交流、家校合育、社校共建、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多方联合,和谐共进,在理论上或技术上给予指导与帮助,给学校发展奠定广泛的基础,给学校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推动,也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2.引进师资,各显神通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要素,一个特色教师的力量能打开学校的一片天空。近期,看到北京大学邀请印度前总统、“导弹之父”阿卜杜勒·卡拉姆任教。这样的例子在大学似乎很多,但在我们中小学很少见,是否也能创新教师聘用机制,求贤访能,走师资多元化的道路,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我们学校在这几年对这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构建了“正式教师 外聘教师 家长义工”为架构的优秀团队。学校非常重视文化课教师、艺术课教师两支队伍,着力打造“能力较强 艺术特质”的优秀教师队伍,而艺术教师队伍的组建是重中之重。这几年,我们拓宽思路,争取教育局的支持,通过教育局的研究生引进和非师范类招考,学校逐步招聘了高学历的优秀的艺术专业课教师。目前,研究生引进两位,来自全国著名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十多位。他们的云集,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学校外聘了当地艺术名人担任专业课教学,还不断外聘知名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由此,学校构建了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得到很大得升。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义工更是学校工作的有效补充。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义工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家长义工可分很多种,根据学生家长的社会能力、才能特长、兴趣爱好到学校做义工,为学生服务。如我们开设“百家讲坛”,以讲坛的性质,让拥有专长的家长向学生讲述各类知识技能。家长义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学校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超越课程,特长发展
  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是当前教育的要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充实、丰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资料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超越课程的理念,探讨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目标,以“国家课程 特长课程”为主要内容,构建“全面发展 特长发展”的“双轨课程”体系,并进而养成了“和谐、多样、趣味、专业”的课程文化。
  有学者曾深刻指出:“没有特长的人才是没有竞争力的人才,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突出特长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由此,我们在关注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系统的艺术特长课程,给孩子们多元发展的机会。根据总体思路,学校研究艺术素养培育,实施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艺术基础课开设了电子钢琴、视唱练耳、合唱、音乐欣赏和形体训练等;艺术专业课开 设二胡、琵琶、扬琴、唢呐、大提琴和钢琴、舞蹈、书画等十三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参加基础课学习,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参加其中一项特长训练。这样,学校在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培养的同时,加强艺术教育;同时,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实施,将艺术教育主动、积极地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实施“以艺促智”策略,把艺术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注重特长教育,让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得以发挥,是教育的重要功能所在。   “双轨课程”力求打磨精致,每一门课程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精编的校本教材、细致的实施要求,综合的课程评价。这些课程为孩子们提供更为平等、多样、优质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的视野放眼广阔的天空,让学生的爱好找到生长的土壤,让学生的特长因为“双轨课程”的正轨教学而得以放大。
  4.拓展空间,推广游学
  《少年闰土》中的“我”向往围墙外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今天我们的学生同样有着对校外活动的喜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相应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是学校的责任。
  开发、设计与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的重要课题。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贯以“游学”的名称,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意为让学生在游览中、游玩中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用自己的童眼,发现自然的奥秘,感受社会的真谛,用童言记录下无穷的快乐体验和感受。我们开设了五门科目,一是自然类:到田野、山区和海边感受质朴的风光;二是景区类:到当地及其他有特色的景点游览,如长屿硐天、石塘渔港;三是场馆类:到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观看,如王伯敏艺术馆;四是厂区类:到大型工厂、公司参观,如钱江摩托公司、爱仕达公司;五是建筑类:参观古今各类建筑,如当地的东辉阁、寺前桥。这些科目,有些链接并拓展课堂教学,有些是让学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外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有五次游学活动。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科目,或独立完成,或结伴而行,或在家长的带领下游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游学活动,取得实际效果,我们制作《游学手册》,包括游学计划、游学记录、家长寄语及游学推荐等项目。每学期,学校对《游学手册》进行检查,考核学生的游学成绩,并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鼓励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学习。游学活动就是在学习之中放松,在游玩当中学习。游学活动,这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也在当前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5.引进项目,激活教育
  引进项目,这在政府或企业是常事,而对学校还是新鲜的事。其实,学校中日常的运作可以统一按照项目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进而实现项目化管理。学校管理也就是做项目,活动项目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引进一些优秀的项目,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引进项目可以与解决难题联系起来,引进项目可以与发展需求联系起来。学校可以实施“引进一个项目,创造一个品牌”的策略,激活学校的教育,打造学校品牌。
  学校项目指的是管理方法、教育教学方法、活动方法、校园建设等。只要我们向外看,就可以从广阔的外部世界中找到先进理论和优秀做法。在教育内部,一些内涵丰富的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管理和教学方法,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导学项目”做得非常成功,朱永新的书香校园建设已在全国推行。在教育外部,世界更精彩,企业管理理论常引用到教育中,电视台设计的活动节目也常在学校里引用。如《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类节目,把这个项目引进学校,将大大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给读书活动找到一个竞争而有趣味的平台。《校园吉尼斯》是最近兴起的活动,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非常丰富,它诱发学生挑战自我、冲击极限,它能让每个学生参与进去,把紧张的学习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些是学校用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当然,我们在引进时,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改造,让它校本化、教育化、趣味化。同时,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提高项目效果,逐步打造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品牌。?
其他文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能让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书籍是点燃智慧的明灯,因此也就离不开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是新课标在第一学段要求的阅读目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培养兴趣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怎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办班级图书角——
采用2010—2018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数据,分析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总体结构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使得黑龙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社会观念也日益多元化,这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比如网络、电视、书刊等。根据以往社会调查,中小学生是网络媒介使用者的主要构成者之一。由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主体参与意识,他们在接受和汲取知识信息方面更有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着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在知识信息方面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活动应该如何开展呢?《英语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的,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通过创设各种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采用活动途径,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发
每一位上课老师都会自问:“我还原了吗?”每一位听课老师都会质疑:“你还原了吗?”我认为“还原”只是阅读教学的形式,而“还原到位”才是阅读教学的目的。现在很多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上都进行了还原,但有些阅读教学只是游离于形式之中,却没有真正达到还原的效果。我认为要还原到位,就是教者引导学者在文章和生活之间来回走几趟:从文本到生活(学),再从生活到文本(悟),又从文本回到生活中(用)。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本文以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CR法规事件为例,建立了区域分工模型,并分析了浙江区域性特色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风险以及区域分工的效率与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