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高校课堂教育中融合国学经典教育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中,高校课堂应当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注重从多个角度培育学生的技能。国学经典著作在现代化教育中,有相当多的思想内涵可以得到实时借鉴和发展。本文主要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国学经典教育进行科学融合、推动实践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课堂;国学经典;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国内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而在高校课堂上,如何综合培育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是教师关注的首要内容。但是,在现如今的高校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知,对于学生的教育仅集中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上,而对于学生的各种实践,并没有进行实时的引导,相应的教学效果必然很难完全地展现出来。
  在我国的国学经典当中,蕴含着许多的教育思想,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这些思想的实践性并没有发生太大改观,依旧存在着相当良好的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的高校课堂教育中,教师也可以从国学经典教育方向进行实时的教育拓展,更多地运用国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整个教育过程也会更加科学有效。
  一、国学经典教育思想在现代高校教育的开展方向
  (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
  在国学经典中,对于教育的实质概括为知与行的融合,而这里的“知”指的便是理论知识,行则是综合实践。但是现如今的高校教育,明显更加注重对自身理论教学的强化,许多时候所开展的课堂教学,仅是在传播一些浅显的理论知识内容。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即将走向社会,所欠缺的已经不再是浅显的理论知识,转而应当是科学的实践能力。如果仅仅注重单一的理论教学,容易使得学生的实际素养难以深层次迎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时推动下,现代高校教育也开始加强了对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注度,并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入手制定最为合理的引导教学策略。这样的思想本质与国学经典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并且都在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实时培育学生的良好学习办法,而不能一味地传授教学内容,否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二)综合培育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在我国的国学经典著作中,最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于对教学的认识上,许多国学著作都提出了学生成长在整个教育当中属于最为关键的内容。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指导功能,这部分功能并没有相应的实践性,整个实践过程依旧需要学生来亲自完成。同时,国学思想与现代教育体系都认为教与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在于将简单的知识理论传递给学生,这部分内容往往十分容易完成;另一个则在于对学生的深层次思想引导和培育,使得学生形成全新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教与育组成了教育当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在这两个阶段的具体实施当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方面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进而使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切实的培养。
  二、国学经典教育思想在现代高校教育当中的开展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育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盲目地将大量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整个学习过程十分茫然,难以取得较高的学习成效。在我国的国学经典中,对于教学的模式开展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老师在整个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引导,而真正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来完成。但是,如何能保障学生实时地完成学习操作呢?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方法培育,注重于传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各种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同时,教师还需要开展合理的实践技能强化教育,鼓励学生实时地进行课外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实时地运用到生活中。正如国学经典所倡导:“知所以为知,因其用于生活,否,则恒失其意,不以教为称。”如果高校所传授的知识不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或者未来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它又有何意义可言呢?教师需要展开科学的实践教育,将各种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迅速走向社会。
  (二)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想教育
  在现如今的高校教育当中,思想教育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思想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实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有效性,还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但是,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思想教育呢?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融合国学经典思想,展开合理的现实教育。同时,对于不同的国学思想,可以运用到教学示范当中,要求学生对于不同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相应的钻研和学习,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如国学当中的基础思想观念:“生无为谋利,而为名,为世。虽短犹长,愿尽烛光力,照尽世间明。”这句话强调的是人应当具有一定的向往,而不应该仅仅追逐名利,需要将眼光放远,尽可能通过自己短暂的一生为世间做出最大的努力。整段话中透露着人生的哲学,对于学生的思想培育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三、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课堂教育,应当加强对国学经典教育思想的综合应用,调整相应的教育手段。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认真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注重于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多方面地进行思想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育,进而实现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牛玉.浙江省高校国学教育品牌活动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
  [2]梁阅.国学经典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馮浩.大学国学教育制度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在教学中,其不仅要沟通学生与任科教师的关系,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从多个方面来保证学生
推动德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对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德国具备五大优势,即地缘优势、经济优势、外交优势、安全优势、对接
有人提倡让儿童读经,也有人主张让学生远离文言文。人们对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地位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为此本刊特邀著名语言学家王宁教授予以澄清,也欢迎读者朋友就此发表意见
本文从题型和题量两方面对中美两国初级汉语教材“把”字句练习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国教材有共有题型和独有题型。共有的题型应该非常广泛,而有些题型则应用范围
【摘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语文课堂引一丝“源头活水”,是我们深思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激活语文课堂;生机与活力;课堂的主体;源头活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摘要】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积累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语文老师要注意调整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以上的几种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科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熏陶感染
防化装备器材供应链的管理对于提升防化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情况中,防化装备器材供应链中存在供应商管理不到位、需求预计不精确、库存管理策略不合理等诸多问
本文从装配式钢结构及其优点出发,结合其连接节点设计原则,对钢结构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摘要】写作是学习高中语文的一项重要方面。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拓宽学生阅读视角,注重其日常素材积累,指导其勤写勤练,并做到有效评改作文,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让学生在面对写作时,从害怕恐惧到从容应对,真正的学会用“心”创作,积极感悟和理解,写出真情实意的文章。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做照本宣科的“机器人先生”,而是要做厚积薄发、生动有趣的教书先生;要把教学变成快乐的输  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以致用,学而有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功夫在诗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像一扇门——门里,是对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划的句号;门外,又是对高中语文学习做的铺垫,承前启后,意义重要。  一个学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