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肌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检测了64例SLE伴肌炎患者和43例皮肌炎(DM)患者的血清肌酶、肌电图、肌肉活检等,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SLE肌炎的发生率为35.5%,症状轻,有轻度肌萎缩;与DM比较肌无力不明显(P<001);未见吞咽困难;SLE伴肌炎患者病情活动发生率[75%(48/64)]高于非肌炎组[43.9%(29/66)],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酶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均不超过正常值的50%,与DM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电图肌炎检出率为74.4%(32/43),与DM组81.4%(35/4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活检显示:肌间质血管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明显;肌纤维灶性肿胀,匀质变性,横纹模糊,未见坏死断裂,病变轻微.

结论

SLE肌炎较为常见,与SLE活动相关,症状轻,肌酶升高幅度小;肌电图与DM无异;肌活检间质病变明显,肌纤维病变轻微,有明显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而有别于DM.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变异及其对肥胖患者基础代谢率(BMR)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测定
Developments in ceria-based soot oxidation catalysts,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s of the activity, durabilit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