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定位研究——评《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相比于文学的发展史,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历史不算悠久的文学理论研究,但它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现在学术界所公认的比较文学概念,源于一百多年前法国学者的倡议,是以欧洲文学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我国自晚清时期受西风东渐浪潮的影响,才开始大量翻译引进西方文学作品。以梁启超、辜鸿铭、蔡元培、鲁迅等为代表的具有先进思想意识的文学家、思想家,进行了大量中西文学、文化间的对比研究。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末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无论是观念上的革新、
其他文献
在数字时代,对中国戏曲服饰纹样的展示研究和呈现新方法的探索实践,是从中国传统戏曲纹样活化的综合维度视角探究传统纹样的发展。本文将呈现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和互动新媒体科技的形式对中国戏曲服饰纹样展示的创新视觉设计研究。以纹样元素的信息管理技术与互动式遗传算法及纹样编码数据作为设计的主要工具和灵感源的设计,创造动态化的、创新性的、超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呈现,是未来的。
期刊
文学书写与文学类型均是一种历史范畴,其形成、演进以及内涵的观念形态受制于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与社会条件。因此,从物质文化角度考察,不仅可以有效追溯某一文类的历史发生学,也可以透视该文类内涵的扩延逻辑。英国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骑士传奇及其演进到后期的言情书写是其间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这一书写在展示社会风貌的同时,也通过对物的持续表征和关联,将其中隐含的转型观念加以播散。这一文
To avoid the damage caused by big wind and wave in cage culture,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supply faced by automatic breeding equipment, a new type of floating breakwater, named as Savonius d
期刊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凸显。信息是人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其他要素都存在,但没有信息的存在,那么其他要素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事物之间的联系缺少媒介来具体呈现,人类无法获得所需要的反馈来作为行为发生的依据。信息缺失使国际贸易面临潜在风险,如果无法较为精准地预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则会消极影响国际贸易发展。国际贸易使得国与国之间跨越时空式的发展已成为常态,繁忙的交易形成买卖双方之
期刊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世界文学已成为一个饱受热议的前沿理论话题。歌德作为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率先在西方的语境下将世界文学概念化。但是长期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其后的变种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后来由于美国的崛起及其综合国力的强大,欧洲中心主义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甚至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
"新世界文学"始于1990年代,与"后理论"同步出现,体现了相同的知识态度和批评气质。"后理论"面对的资本主义"全球化"问题使得"民族""族群"等单一概念无法概括和命名最新的现象,新世界文学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全球本土化"等跨界概念;理论界也认识到大数据的兴起和认知方式的改变,新世界文学引领了"远读"和"缩放阅读"讨论;它们都受惠于解构主义对语言和文本的关注,因此都体现出对语文学回归的热情;"后理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1901年)中曾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1)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身就是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中国之中国"是华夏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亚洲之中国"是中华民族与亚洲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而"世界之中国"则是中华民族与世界范围内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范围虽有不同,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实质却亘古未变
期刊
在英语翻译中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可以有效解决当下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该文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特点和应用要求以及英语翻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英语翻译的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口译、意译和综合翻译的方法,在英语翻译中还要注重翻译目的、翻译通顺性、文本材料类型等内容。
在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研究在我国呈现出多元化和多维化的趋势。英美文学作为国内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非常熟悉且广泛关注的领域,近年来无论是在研究方向还是在研究方法上,也都呈现与时俱进的新动态。其中,苏焕莉编著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英美文学》一书,基于比较文化的视角对英美文学中的多样表达进行了阐释。
期刊
近年来教育部关于"新文科"建设的现实需要推动了世界华文文学学科重新思考如何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构建中国话语、凸显"中国"面向的重大问题。对此,正面应对海外学界发起的"华语语系文学"的理论冲击,严厉批判我国台湾地区文学的分离主义话语、捍卫台港澳文学等境外文学的"中国性",以及谨慎辨析海外华文文学诸板块与中国文学"兼容"的可能性和限度,便成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不可回避的理论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