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病毒在雏鸭体内的动态定量分布及其潜伏部位研究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鸭瘟病毒的组织细胞嗜性及其潜伏部位,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病毒的组织器官分布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鸭瘟病毒在肝、脾、外周血淋巴细胞、法氏囊、三叉神经节、肾、肺和心脏等均能增殖;动态定量分析发现,随疾病发展各器官病毒荷载量不断上升,至死亡时达到顶峰;肝、脾中病毒载量高,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耐过鸭多数组织器官中病毒逐渐消失,但三叉神经节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感染后38d仍能检测到低拷贝病毒DNA,表明除三叉神经节外,外周血淋巴细胞也很可能是潜伏部位。
其他文献
以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OVA、LCMV NP CD8+T细胞表位的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tG2F)为免疫原,经口服途径接种BALB/c小鼠,每2周加强免疫1次,分别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
采用贴片法进行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将不同稀释度的肺炎支原体培养液接种于单层细胞中孵育。对次日收集的细胞上清液进行肺炎支原体的PCR反应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冲洗液反
提取Trichinella nativa(T.nativa)肌幼虫的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tiva 49 Ku ES蛋白的结构基因.基因克隆后测序,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TNPG长度为951 bp,核苷
将牛分枝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侵入蛋白4A(Mammalian cell-entry protein 4A,Mce4A)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30-mce4A,转入宿主菌BL21(DE3)中,获得大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