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怎能成诈骗帮凶

来源 :市场观察·广告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樊登系《管理学家》杂志总策划,国内多家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传播系教师
  
  电视上常常会播出一些有趣的谜语,比如:谜面是“紫杆杆生紫叶,紫叶叶开紫花,紫花花包紫果,紫果果包芝麻。(打一种蔬菜)”虽然谜语有弱智之嫌,但人家还很慷慨地提供奖金,基础奖金为200元,每多一个答错的观众就增加100元,就算你答错了,有时候还会给你100元的参与奖!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难道是中国人民的致富最佳途径?第一个热线打入回答,“草莓!”主持人回答,“答错,现在奖金变为300元,并向这位热心观众送出保底现金100元。”接着,主持人开始做相当露骨的提示(还伴随着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态度):“大家想想是哪种蔬菜呢,紫色的,有圆的,也有长的,紫色的皮很光滑。哦,对了,我们拍照片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词的哦!”天哪!为什么接下来的答案却更加离谱的是:“西红柿”“紫菜”“紫甘蓝”……难道中国人统统傻掉啦?还是说有运气拨通电话的都是傻瓜,正所谓傻人有傻福?
  就是这样挑战中国人智力底线的诈骗手段,竟然在中国的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没日没夜地反复播放。每个受到蛊惑的观众打入电话的时候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话:“欢迎来到××游戏世界,您的电话已经被接入系统平台,请稍加等待,马上到您回答。”只要你不是“自己人”几乎不可能接通。而就在你等待的过程中,你的话费以每分钟2元的速度在增加。这可是千千万万受骗者同时在交钱,这些钱流入了骗子SP的腰包、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腰包、电信移动的腰包,至于那些搔首弄姿花言巧语的主持人,他们每个月只有几千块的工资,人家是非常懂得低成本运作的。
  观众会上当,当然跟他们贪心有关系,这是所有诈骗得以实现的要件之一。同样作为要件的,还有电视台的纵容、包庇、伙同和用品牌作证的效应!电视台是国有的电视台,前一分钟还在播放一本正经的当地新闻,后一分钟就变成了诈骗犯的同伙,观众的心态是很难转换得这么快的。有的电视台会解释说:我们只是提供了播出平台,并没有参与骗钱,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骗钱。嘿,你还真别较这个真儿,要想曝光这些事儿简直易如反掌。业内的从业者多如牛毛,已经有很多人向很多记者透漏了内幕:从外界呼入的电话完全是个死循环,根本打不通。前面答错的全部都是他们回拨给自己人的。有时候会答对,也会出现一两个“幸运儿”,那也是在他们完全控制之下的。决定是否公布正确答案的唯一标准是看呼入平台上的人数和持续的时间。这个流程完全符合诈骗的所有要件:有欺诈的故意、有欺诈的行为、被欺诈人因欺诈陷入错误。我就奇怪了,在巨额的利润之下,电台电视台的领导都完全不清醒了,就听任自己的观众由于看了自己的节目而被骗(曾经有人因为答题话费超过10万元而自杀),难道就不怕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更加不害怕损害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公信力和品牌?
  广电总局也不是没有管过这件事,但终究自己管自己是很难有效率的。不如电视台赶紧加强自律(还只能是自己管自己),趁着还没有消费者展开猛烈的诉讼,或者像对待家乐福、老佛爷一样来个什么短信大串联的抵制行为。呼吁电视台:珍惜品牌,抵制诈骗!
其他文献
2009年,大的经济环境与电视业内竞争的双重压力,使得许多电视台纷纷调整自己的步伐,众多省级电视台不约而同地实行了或张扬或低调的改版。在众多改版的省级卫视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以“人文天下”为定位的陕西卫视。2009年春天,陕西卫视在电视媒体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出了一大步,将陕西卫视独家广告代理权授予了北京瀚唐悦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在短短的两个月后迅速推出了新的形象包装和节目。  纵观各大省级卫视,大
艾莱依的目标消费者们都是高档时尚的追求者,他们选择购物必然不会是大众消费品的集散地,所以艾莱依并不走普通的渠道流程,他们以专卖店的形式开拓市场,以旗舰店形式开创体验式消费,规范管理店铺运营,店面风格都时尚前卫,为目标消费者创建一个高档的消费环境,目前艾莱依的专卖网点已经达到2000家,遍布全国。    比起其他的羽绒服品牌来说,成立于1997年的艾莱依是年轻的,但是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艾莱依已经
2009年9月6日,智诚同辉迎来她两周岁生日。两年前,她的出生在原本激荡的中国电视界荡起了不小涟漪。有人猜疑、有人忧虑、有人踌躇满志,有人嗤之以鼻。  两年过去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公司化运营实现了两台的优势互补,传播叠加更加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在市场竞争中炼就了灵敏的商业意识和雄厚的经营实力。伴随着营销能力的不断增强,两台还主动承担主流媒体传播核心价值的社会责任,实现了经济效
自2005年以来,中国报业在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后,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了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  报纸是一种商品,而任何一种商品的存在和发展,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报业整体运作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与市场联系的脱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是摆在众多报业经营者面前的最大困难,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