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非宾格和非作格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及物动词具有不同的句法特点,英语的某些特殊构式具有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结合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现象,研究发现there构式的动词具有非宾格性,同源宾语构式的动词具有非作格性,这两个构式特有的句法语义特点,是对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非宾格动词 非作格动词 there构式 同源宾语构式
  Perlmutter(1978)首次把不及物动词分成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Burzio(1986),Lumsden(1988)等研究表明there构式的动词只允许表示存在或出现的非宾格动词出现,非作格动词不能出现在there构式中。Marantz(1992)及Levin and Rappaport Hovav(1995)等对way构式做出的研究指出way构式只允许非作格动词而不允许非宾格动词出现出现。Kuno and Takami(2004)研究指出以上这些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区分研究是建立在少量的数据基础上的,是不正确的,这些構式里既有非宾格动词,又有非作格动词,非宾格和非作格的区分不能够解释这些语言现象。那么语言中的一些特殊构式可否作为评判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标准呢?本文将试图通过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现象研究回答这些问题:哪些特殊构式能够作为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标准,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区分标准
  Perlmutter(1978:162-163)结合动词的语义内容对英语中的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作了如下区分。
  (1)非作格谓词
  ①描述意志或意愿动作的谓词:work,play,speak,frown,think,meditate,daydream,skate,ski,swim,hunt,etc.
  这一类别包括言语方式动词,例如:whisper,shout,mumble,etc.和描述动物声音的谓词,例如:bark,neigh,whinny,quack,meow,etc.
  ②某些无意识的身体过程:cough,sneeze,hiccough,sleep,cry,breathe,etc.
  (2)非宾格谓词
  ①英语中由形容词来表达的谓词:包括描述大小、形状、重量、颜色、气味、心理状态等。
  ②谓词的主语语义上是受试者:burn,fall,drop,sink,float,slide,slip,glide,soar,flow,ooze,seep,trickle,drip,blow away,boil,seethe,etc.
  ③存在和发生的谓词:exist,happen,transpire,occur,take place,和一些始发动词arise,ensue,result,pop up,vanish,disappear,etc.
  ④影响感知的无意识刺激激发(light,smell,etc.)的谓词:shine,sparkle,glitter,glisten,(involuntary),crackle,stink,etc.
  ⑤体谓词:begin,start,continue,end,etc.
  ⑥持续性谓词:last,remain,survive,etc.
  关系语法学派和生成语法学派则从句法上对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进行了区分。在关系语法的框架下,非作格动词的主语在最初就被分析为主语,而非宾格动词的主语在开始被分析作宾语,后来升到主语的位置。生成语法的管约论认为非作格动词的主语在S-结构和D-结构中都处于IP的指示语位置,而非宾格动词在D-结构中占直接宾语的位置,然后移动到S-结构IP的指示语位置而获得主格,这就是著名的非宾格假说。
  2.构式压制与动词的非作格和非宾格性
  构式语法认为一个句式结构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各成分意义的相加并不一定能得出其构式意义。对句子成分与构式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动词与构式的融合,以及动作参加者与构式论元结构的论元的融合上。Goldberg(1995)指出这种融合主要遵循语义连贯原则和对应原则,但是语言中往往有动作参加者与构式论元结构的论元融合具有角色数量的不对称匹配,如果要生成可以接受的句子,构式就会出现压制现象,给进入该构式的动词增加、减少或合并参加者。
  Goldberg(1995)以致使位移构式中的动词sneeze为例解释构式压制现象,有些动词(如push)本身带有致使位移意义,能够遵循语义连贯原则和对应原则,实现与构式论元的融合。而有些动词(如sneeze)本身并不含有这一意义,但由于构式意义,也能表示致使位移意义,并通过构式的论元结构CAUSE-MOVE获得一个目标论元和一个客体论元,也可以说致使-位移构式赋予了sneeze两个论元。例如:
  a.Frank pushed the tissue off the table.
  b.Frank sneezed the tissue off the table.
  push表示“推”的意思,带有“使……移动”的意义,动作的参加者与构式论元的角色完全一致并相融合,自然就能生成完全可接受的句子a;sneeze表示“打喷嚏”的意思,并不含有“使……移动”的意义,但是由于构式压制的作用,给只有一个动作参加者的sneeze增加了目标和客体论元,实现了动词与构式的融合,生成了可接受的b句,sneeze在b句也可以解释为致使位移,含有Frank sneezed and thus caused the tissue to be swept off the table.的意思。
  Goldberg指出语法结构是任何语义和形式的结合体,而且形式和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直接从构式的构成部分或者其他业已建立的构式中推导出来(1995:4)。构式与动词之间具有互动性,构式对动词有选择作用,动词也会影响构式,构式压制对语言的一些异质现象有解释作用。本文发现英语中的there构式和同源宾语构式能够作为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标准。   There构式里的动词具有非宾格性,而非作格动词则不能自然地出现在there构式里,如:
  a.There are three bedrooms in this house.
  b.*There ate an apple Mary.
  c.*There saw three children the pigs.
  如果非作格动词需要合法地出现在there构式里,则需要发挥构式的压制作用,凸显存在或出现的意义。如Deep within him there burned an undying passion,非作格动词burn通过表示场所的短语Deep within him凸显了出现的意思,才能合法出现在构式里。
  同样,同源宾语构式中的不及物动词具有非作格性,非宾格动词不能随意地出现在同源宾语构式中,如:
  a.Bill sighed a weary sigh.
  b.Sue slept a sound sleep.
  c.*The snow melted a slow melt.
  同源宾语构式的概念语义是指某一动作导致了动作的某一具体状态的结果。非作格动词能够满足这种概念语义结构,所以能自然地进入同源宾语构式中,而非宾格动词不含有过程性,本身就表示一种结果,若要进入同源宾语构式中,就必然受到构式的压制,非宾格动词grew在“The tree grew a century’s growth within only ten years.”句中通过表时间性的短语within only ten years凸显了动作性,因此合法。
  究其原因,there构式和同源宾语构式的句法结构形式比较封闭,开放性不足,对动词的可容纳性也就不大。there构式的基本句式There Vi NP2只会选择非宾格动词,非作格动词被允许出现在there构式中必须追加表示时间或方位的介词短于PP凸显动作的存在意义;同样同源宾语构式的基本句式NP1 Vi NP2(a Adj 动词的同源宾语)也只会选择非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被允许出现在同源宾语构式中必须追加附加成分凸显动作的过程性。
  参考文献:
  [1]Burzio,Luigi.Italian syntax:A government-binding approach. Dordrecht: Reidel,1986.
  [2]Goldberg,Adel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3]Kuno,S.
其他文献
旅游业是衣、食、住、行等多要素的集合体,其产业链较长,但是也正因此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自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黄金周这一特色休假制度以来,旅游业呈现淡旺季交替的现象
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是贵州最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利益价值。以贵州省黔东南为例,从顾客的需求特征视角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一个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