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典雅的文化名人铜像与雄伟气派的教学楼相得益彰,古朴的濂溪亭与精致的濂溪桥遥相呼应,而赫然矗立在校门口的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雕像,更是引人注目。俏立于武功山麓的萍乡市芦溪中学,其前身、其文脉可追溯到周敦颐在芦溪县创办的濂溪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芦溪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包括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综合实践研究等在内的教育改革,使学校管理日趋科学,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素质教育花红果硕,教学质量一再攀上新的高峰,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透视一张新课表
在记者手头,有一份该校2011年高二年级课程表。与以前的课表相比,这张课表大变了脸:从上午的主课到晚上的自习课,每天共有13节,总学习时间为530分钟。其中,上午4节主课,每节45分钟;下午4节、晚上3节自习课,每节50分钟,其间穿插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为75分钟,另外还有40分钟的午休时间。
虽说这是一次课表的调整,但传递的是该校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的信息,是该校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每天只安排4节主课,而且学校严格控制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学生的自修时间,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其动作何其大也!
校长聂超剑说,新课表内容明确具体,从上午的主课到晚上的自习课,师生要做什么都有细致的规定。新的课程表大幅度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要从传统的教学惯性中挣脱出来,需要下一番苦工夫。该校多措并举,更新教师的理念,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扎扎实实地抓新课程培训,组织教师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兖州一中等改革名校取经,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
新理念牵引新课改,芦溪中学构建了一套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基础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名为“三案一体,四段八步”,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二年级的易成钰同学说,实施新课表后,虽然上课的时间减少了,但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而且学校严格按照新制定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进行管理,保证了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因此学习起来感到并不吃力。
曹正乾老师说:“一节课配套一节自习,上课更有针对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有了保证,教学任务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踏实。”
一“减”一“加”的课程改革,把学生从繁重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课堂的效果明显提高。2010年的高考,该校实现了名牌再突破、总量增幅大、高分人数多、单科成绩优的目标,并荣膺全省“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11高考,该校破解了“五改六”带来的生源萎缩、基础薄弱的难题,超额完成了高考指标,实现了“逆境突围,文理双线成绩上扬,特色领跑,体艺招飞多头并进,强者恒强,上线增幅再攀新高”的高考目标,综合录取率全市第一,彰显课程改革成效。
扫描一组课改镜头
去年春季,黄贤纲老师带领易久安等几十名高二学生先后到宣风镇马塘新村、芦溪镇江霞新村和更田村这三个不同类型的移民新村做社会调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交谈,对70多户移民作问卷调查,历时1个多月,写出了《山区县移民新村居民生活幸福感》调查报告。芦溪县有不少移民,他们家庭生活状况如何,就成了该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
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芦溪中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两个以上规模较大的科技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该校教师文信芝、黄贤钢还带领学生深入县城的大街小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县城污水处理管道合理铺设实践研究》荣获省第二届普通高中《现汉》首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一等奖。
该校地理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对县城袁河固体垃圾污染的调查,写出《芦溪县袁河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送交上级环保部门。县委、县政府获悉后,立即提出整改方案,使芦溪“母亲河”的固体垃圾污染大大减少。
在《探究地转偏向力等对水流形成的旋涡方向的影响》这一科技实践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工具,做了大量实验。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毫不气馁,认真总结分析,重新实验,终于获得成功。林汉卿同学在实验心得中写道:“实验中会产生许许多多被忽略的小问题,需要一一解决,对每一个实验结果都要谨慎对待……”
在开展有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该校注重与学科整合。各学科教师带领学生,收集了大量关于武功山的历史、地理、传说等资料,编成校本教材《武功山旅游》。该书图文并茂,语言精练,追溯了武功山的历史渊源,重点介绍了旅游景区特点、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及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整体开发的对策,是一本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校本教材,获得省一等奖。
芦溪中学还通过演讲、座谈、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科技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关心自然等人文意识。学校成立了多个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多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该校学生周纯曾荣获了全省一等奖、全国优秀项目三等奖及教育部授予的“明天小小科学家提名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提高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学生家长林永鸿说,自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特别喜欢动脑筋,也更自信了。“这次社会调查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让我更真实、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农民,尤其移民新村的农民的生活状况,更激励了我发奋读书,将来有能力了再回来带动家乡经济发展,使家乡的农民都富裕起来……”该校学生易久安在《社会实践心得》中这样写道。
浏览一张闪亮的名片
8月25日,即将走进民航飞行学院深造的易鹏同学特意来到学校道谢:“十分感谢学校的培养,没有学校对我的严格训练,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功。”像易鹏同学一样,从2004年恢复高中选飞以来,芦溪中学连续6年已有33人录取到空军和民航飞行学院,招收为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空保、空乘,创下一所学校输送飞行学员的全省之最。2011年该校又有3名学生被录取到民航飞行学院。“接受祖国挑选,献身国防事业!”芦溪中学学子豪迈誓言响彻云霄,输送飞行员已成为该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学校体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芦溪中学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扬优成势,为国家输送飞行员。校长聂超剑说:“校园里仅有琅琅读书声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欢声笑语、叮咚的琴声及震天的加油喝彩声,在这样各种声音汇成的美丽的交响曲中,孩子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造品牌之路充满艰辛与拼搏。
国家需要大量的飞行员,而现状却是飞行员奇缺,“选飞”的确是“万中选一”,能够被选上不亚于考取名牌大学。芦溪中学大力营造“选飞”的浓厚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选飞”的重大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考上大学是成功,选上飞行员不仅能报效国家,而且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同样是人生的成功。
每一名入选的飞行员背后,都站着许多默默奉献的老师,成功的花环是用汗水编织的。该校在全省率先实行选飞专人负责制。在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校就开始挑选苗子予以重点培养。学校安排教师对参加招飞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跳绳、跳马、往返跑等高难度的训练。
易鹏同学说,“说实话,刚进校时,我感觉不太好,主要是体育训练太多了,又是晨跑、两操,又是专门的体育活动课。我当时想,我是来考大学的,不是来玩的。现在我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和身体的硬条件一样,“选飞”对文化课的要求同样是很高的,特别是英语。当学生通过“选飞”的身体检查后,学校就会强化对这些学生的文化课补习,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特别是加强英语辅导。
飞行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而“选飞”对心理素质考核特别严格。该校安排心理健康辅导室教师,长期坚持对参加“选飞”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训练。有的学生认为体检过关后就万事大吉,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心理老师就提醒他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饮食要清淡、日常坐姿要端正等等。
有个名叫邓德芳的学生,第一年参加空军检飞,可惜文化没上线。第二年文化上线,但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此时,这个学生心理将近崩溃,老师得知后,采取面谈和心理测试量表等办法,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改报民航,结果顺利录取了,该生家长十分感激,逢人便夸学校教导有方。
为了巩固“选飞”成果,总结经验,芦溪中学每学期都会安排专人到入选学生就读的学校看望他们,跟踪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以不断完善培养飞行员方法,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飞行员。◆
近年来,芦溪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包括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综合实践研究等在内的教育改革,使学校管理日趋科学,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素质教育花红果硕,教学质量一再攀上新的高峰,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透视一张新课表
在记者手头,有一份该校2011年高二年级课程表。与以前的课表相比,这张课表大变了脸:从上午的主课到晚上的自习课,每天共有13节,总学习时间为530分钟。其中,上午4节主课,每节45分钟;下午4节、晚上3节自习课,每节50分钟,其间穿插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为75分钟,另外还有40分钟的午休时间。
虽说这是一次课表的调整,但传递的是该校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的信息,是该校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每天只安排4节主课,而且学校严格控制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学生的自修时间,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其动作何其大也!
校长聂超剑说,新课表内容明确具体,从上午的主课到晚上的自习课,师生要做什么都有细致的规定。新的课程表大幅度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要从传统的教学惯性中挣脱出来,需要下一番苦工夫。该校多措并举,更新教师的理念,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扎扎实实地抓新课程培训,组织教师去河北衡水中学、山东兖州一中等改革名校取经,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
新理念牵引新课改,芦溪中学构建了一套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基础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名为“三案一体,四段八步”,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二年级的易成钰同学说,实施新课表后,虽然上课的时间减少了,但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而且学校严格按照新制定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进行管理,保证了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因此学习起来感到并不吃力。
曹正乾老师说:“一节课配套一节自习,上课更有针对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有了保证,教学任务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踏实。”
一“减”一“加”的课程改革,把学生从繁重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课堂的效果明显提高。2010年的高考,该校实现了名牌再突破、总量增幅大、高分人数多、单科成绩优的目标,并荣膺全省“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11高考,该校破解了“五改六”带来的生源萎缩、基础薄弱的难题,超额完成了高考指标,实现了“逆境突围,文理双线成绩上扬,特色领跑,体艺招飞多头并进,强者恒强,上线增幅再攀新高”的高考目标,综合录取率全市第一,彰显课程改革成效。
扫描一组课改镜头
去年春季,黄贤纲老师带领易久安等几十名高二学生先后到宣风镇马塘新村、芦溪镇江霞新村和更田村这三个不同类型的移民新村做社会调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交谈,对70多户移民作问卷调查,历时1个多月,写出了《山区县移民新村居民生活幸福感》调查报告。芦溪县有不少移民,他们家庭生活状况如何,就成了该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
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芦溪中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两个以上规模较大的科技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该校教师文信芝、黄贤钢还带领学生深入县城的大街小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县城污水处理管道合理铺设实践研究》荣获省第二届普通高中《现汉》首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一等奖。
该校地理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对县城袁河固体垃圾污染的调查,写出《芦溪县袁河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送交上级环保部门。县委、县政府获悉后,立即提出整改方案,使芦溪“母亲河”的固体垃圾污染大大减少。
在《探究地转偏向力等对水流形成的旋涡方向的影响》这一科技实践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工具,做了大量实验。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毫不气馁,认真总结分析,重新实验,终于获得成功。林汉卿同学在实验心得中写道:“实验中会产生许许多多被忽略的小问题,需要一一解决,对每一个实验结果都要谨慎对待……”
在开展有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该校注重与学科整合。各学科教师带领学生,收集了大量关于武功山的历史、地理、传说等资料,编成校本教材《武功山旅游》。该书图文并茂,语言精练,追溯了武功山的历史渊源,重点介绍了旅游景区特点、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及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整体开发的对策,是一本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校本教材,获得省一等奖。
芦溪中学还通过演讲、座谈、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科技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关心自然等人文意识。学校成立了多个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多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该校学生周纯曾荣获了全省一等奖、全国优秀项目三等奖及教育部授予的“明天小小科学家提名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提高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学生家长林永鸿说,自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特别喜欢动脑筋,也更自信了。“这次社会调查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让我更真实、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农民,尤其移民新村的农民的生活状况,更激励了我发奋读书,将来有能力了再回来带动家乡经济发展,使家乡的农民都富裕起来……”该校学生易久安在《社会实践心得》中这样写道。
浏览一张闪亮的名片
8月25日,即将走进民航飞行学院深造的易鹏同学特意来到学校道谢:“十分感谢学校的培养,没有学校对我的严格训练,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功。”像易鹏同学一样,从2004年恢复高中选飞以来,芦溪中学连续6年已有33人录取到空军和民航飞行学院,招收为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空保、空乘,创下一所学校输送飞行学员的全省之最。2011年该校又有3名学生被录取到民航飞行学院。“接受祖国挑选,献身国防事业!”芦溪中学学子豪迈誓言响彻云霄,输送飞行员已成为该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学校体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芦溪中学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扬优成势,为国家输送飞行员。校长聂超剑说:“校园里仅有琅琅读书声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欢声笑语、叮咚的琴声及震天的加油喝彩声,在这样各种声音汇成的美丽的交响曲中,孩子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造品牌之路充满艰辛与拼搏。
国家需要大量的飞行员,而现状却是飞行员奇缺,“选飞”的确是“万中选一”,能够被选上不亚于考取名牌大学。芦溪中学大力营造“选飞”的浓厚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选飞”的重大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考上大学是成功,选上飞行员不仅能报效国家,而且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同样是人生的成功。
每一名入选的飞行员背后,都站着许多默默奉献的老师,成功的花环是用汗水编织的。该校在全省率先实行选飞专人负责制。在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校就开始挑选苗子予以重点培养。学校安排教师对参加招飞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跳绳、跳马、往返跑等高难度的训练。
易鹏同学说,“说实话,刚进校时,我感觉不太好,主要是体育训练太多了,又是晨跑、两操,又是专门的体育活动课。我当时想,我是来考大学的,不是来玩的。现在我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和身体的硬条件一样,“选飞”对文化课的要求同样是很高的,特别是英语。当学生通过“选飞”的身体检查后,学校就会强化对这些学生的文化课补习,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特别是加强英语辅导。
飞行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而“选飞”对心理素质考核特别严格。该校安排心理健康辅导室教师,长期坚持对参加“选飞”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训练。有的学生认为体检过关后就万事大吉,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心理老师就提醒他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饮食要清淡、日常坐姿要端正等等。
有个名叫邓德芳的学生,第一年参加空军检飞,可惜文化没上线。第二年文化上线,但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此时,这个学生心理将近崩溃,老师得知后,采取面谈和心理测试量表等办法,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改报民航,结果顺利录取了,该生家长十分感激,逢人便夸学校教导有方。
为了巩固“选飞”成果,总结经验,芦溪中学每学期都会安排专人到入选学生就读的学校看望他们,跟踪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以不断完善培养飞行员方法,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