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掌握农户层面的土地利用现状,基于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规模、斑块形状以及斑块整体特征3个层面研究分析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耕地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阳山县七拱镇农户拥有的耕地斑块数量普遍较少,绝大多数仅有一块,且斑块面积较小,耕地权属过于分散;②农户分散经营下的耕地形状较为规整,权属界线清晰,耕地规模经营的自然潜力较大;③农户间的耕地斑块边缘长度较长,破碎度较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经营。为此,从土地整理、流转经营、规划布局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改善耕地经营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景观格局;确权;广东阳山;七拱镇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346-02
Study on Cultivated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Household′s Perspective
CHENG Ying-xuan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on the level of farmers,this paper use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to study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farmland from the patch size,patch shape and plaque integral features three aspe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verification in Qigong Town,Yangshan County,Qing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ly,the cultivated land ownership was too fragmented because the quantity 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less. Besides,the cultivated land shape was neat and the ownership boundaries were clear under the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so the potential of cultivated land scale operation was large.Thirdly,It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s the longer plaque edge length and higher fragmentation.Therefore,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land management,such as land consolidation,circulation management,planning and layout,and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landscape pattern;right verification;Yangshan Guangdong;Qigong Town
目前,农用地利用普遍存在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土地产权界限模糊不清、宅基地侵占优质耕地等一系列问题[1],不仅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不便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201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结合耕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2015年农业部等联合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确权登记颁证,解决好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为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贴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也是广东地区农用地确权的试点县,从2013年7月开始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探索与试验。基于阳山县七拱镇确权数据库,研究分析以户为单位的农用地景观格局,探讨目前耕地利用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阳山县七拱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矢量图库,以及2011年《阳山统计年鉴》。
1.2 数据处理
通过ArcGIS的要素转面工具,将原始确权的权属边界数据转化为面图层;然后通过ArcGIS的属性连接工具,将提取出的耕地斑块与农户的属性值和耕地的空间信息属性进行挂接,建立阳山县七拱镇农用地空间数据库。
1.3 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格局主要是指构成景观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形状、比例和空间配置[2],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3]。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可以较好地揭示景观斑块镶嵌中潜在的规律性[4],从而反映区域耕地的景观特征、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为研究集体用地权属关系和空间格局,基于ArcGIS 10.0平台的Patch Analyst组件,从斑块规模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斑块整体特征指数3个层面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其中斑块规模指数包括斑块总面积(CA)、斑块数量(NP);斑块形状指数包括斑块平均大小(MPS)、斑块面积周长比(MPAR)、分维数(MPFD)、景观形状指数(MSI);斑块整体特征指数包括景观破碎度指数(AWMPFD)、边缘密度指数(ED),具体的计算公式参考已有文献[2,5-7]。 2 研究区概况
七拱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部(2004年5月12日区域调整时原新圩镇并入七拱镇),是全县3个中心城镇之一。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0 km,省道S114贯穿南北,省道S260线经圩镇而过。镇总面积326 km2,辖18个村(居)委会(其中1个居委会),4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6 888人。2011年,全镇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强劲: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07 027.6万元,较2010年增长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68万元,较2010年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513元,较2010年增长9.1%,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3 结果分析
七拱镇耕地面积34.23 km2,户均用地规模0.21 hm2,户是农用地承包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土地利用的基本单位,因此以户为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查清土地利用的现状,理顺集体土地承包利用的权属关系,为承包经营权入市流转,以及土地利用的集约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结果见表1。
3.1 斑块规模指数分析
结果显示,家庭户拥有耕地斑块的数目从1~11块不等,均值为4,众数为1,可见绝大多数的农户拥有的耕地斑块较少,而少部分拥有的斑块数量远远大于平均水平,种植大户的集中优势比较明显。结合家庭户所拥有的斑块面积从0~0.49 hm2,均值为0.21 hm2,可知农户不仅拥有的耕地总面积较小,而且比较破碎。而单块耕地面积则更小,平均0.06 hm2,从而可知七拱镇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人多地少,土地利用规模较小;田块数目较多,且较为分散,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
3.2 斑块形状指数分析
从斑块形状指数来看,斑块平均大小0~8.10 hm2,均值为0.06 hm2,这一规模太过狭小,农用机械无法开展工作,只能依靠人工,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劳动效率。斑块分维数在1.53左右波动,景观形状指数在1.31左右波动,离散度仅为0.1,较为稳定。此外,各户斑块形状指数的平均值,虽然可以看出斑块的一般形状,但是对于斑块形状指数落在各个区间的频率并不清楚,因此建立户尺度下景观形状指数的频率分布表(表2),有助于从单个农户的尺度把握耕地斑块,根据落入不同指数区间的农户数目,而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耕地整理的投入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斑块形状指数分布在1.049 1~1.544 7之间,而形状指数的值越大,则斑块形状越不整齐,因此七拱镇的绝大多数耕地地块形状较为整齐,权属界线清晰,便于集中经营。
分维数度量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MPFD的值为1~2,MPFD越靠近1,斑块形状越简单;相反,MPFD越靠近2,斑块形状越复杂通常,较低的分维数值表示斑块体几何形状比较简单,其斑块边缘趋向直线型,而较高分维数值表示斑块体因自然形成而边缘趋向曲线化。斑块分维数频率分布(表3)显示,七拱镇的耕地斑块的分维数90%处于1.306 0~1.479 5之间,结合面积权重形状指数,分析可得七拱镇的土地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是形状并不复杂,经过实地调查得知,斑块形状以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主,虽然不像北方耕地为规则的矩形,但也方便耕地的耕作,日后可以通过整体的耕地整理和耕地置换,使其形状更均匀,降低其形状指数和分维度指标,为土地的规模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3.3 斑块整体特征指数分析
斑块整体特征来看,边缘密度从0.06~1 092.84,数据差异较大,但均值在2.31。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斑块数量越多,形状越复杂,其边界总长度越大,七拱镇户均总边缘数均值在380.36 m,可知斑块的边缘较长,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耕地单块规模较小而数量较多,降低了灌溉的效率,影响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了基础设施的负担,带来田间管理的不便。
经过调查得知,全镇共有斑块数47 902块,斑块总面积为23.90 km2,户均用地规模为4.11块,斑块破碎度最低为1.3,最大为2,整个镇的平均破碎度为1.53,整个镇斑块平均大小为561 m2,整个镇平均每户拥有的最大耕地面积为28 600 m2,但数量极少,除集体自留地外,只有极少数农户拥有,最小为21 m2。破碎度指数从1.36~2.00不等,反映农户利用耕地的不同便利程度,且和地块数量并无显性的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七拱镇耕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景观整体边缘长度较长、景观趋于破碎的同时,斑块的平均形状却趋于规则,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土地利用方式趋于集约[7]。
4 结论
耕地景观格局是在各种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下,耕地景观要素时空组织形态,是一切生态过程作用于耕地景观的结果。基于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规模、斑块形状以及斑块整体特征(下转第350页)
(上接第347页)
3个层面研究分析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农用地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阳山县七拱镇农户拥有的耕地斑块数量普遍较少,绝大多数仅有一块,且斑块面积较小,耕地权属过于分散;②农户分散经营下的耕地形状较为规整,权属界线清晰,耕地规模经营的自然潜力较大;③农户间的耕地斑块边缘长度较长,破碎度较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经营。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合理布局农村道路,减少对地块的切割;加强土地整理,减少斑块破碎度,提高斑块通达度,使斑块更为整齐,从而便于机械耕作。②引导农地流转和股权制改革,进行合作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田适度经营规模。③合理分区规划,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划定农业生产片区和农业产业园;合理规划土地布局,根据菜、果、稻、养种(养)植规模确定农田规模,从而使土地规划与产业发展相协调。④合理规划农业基础设施,构建完善农田水利网络格局。
5 参考文献
[1] 陈良,张云.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1):30-33.
[2]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巍巍,王根绪,邓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18-24.
[4] 曹宇,欧阳华,肖笃宁,等.基于APACK的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76-785.
[5] 肖笃宁,赵羿,孙中伟,等.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0,1(1):75-84.
[6] 王根绪,程国栋.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J].干旱区研究,1999,16(3):6-11.
[7] 路超.山区县域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关键词 耕地;景观格局;确权;广东阳山;七拱镇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346-02
Study on Cultivated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Household′s Perspective
CHENG Ying-xuan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on the level of farmers,this paper use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to study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farmland from the patch size,patch shape and plaque integral features three aspe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verification in Qigong Town,Yangshan County,Qing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ly,the cultivated land ownership was too fragmented because the quantity 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less. Besides,the cultivated land shape was neat and the ownership boundaries were clear under the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so the potential of cultivated land scale operation was large.Thirdly,It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s the longer plaque edge length and higher fragmentation.Therefore,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land management,such as land consolidation,circulation management,planning and layout,and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landscape pattern;right verification;Yangshan Guangdong;Qigong Town
目前,农用地利用普遍存在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土地产权界限模糊不清、宅基地侵占优质耕地等一系列问题[1],不仅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不便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201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结合耕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2015年农业部等联合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确权登记颁证,解决好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为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贴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也是广东地区农用地确权的试点县,从2013年7月开始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探索与试验。基于阳山县七拱镇确权数据库,研究分析以户为单位的农用地景观格局,探讨目前耕地利用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阳山县七拱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矢量图库,以及2011年《阳山统计年鉴》。
1.2 数据处理
通过ArcGIS的要素转面工具,将原始确权的权属边界数据转化为面图层;然后通过ArcGIS的属性连接工具,将提取出的耕地斑块与农户的属性值和耕地的空间信息属性进行挂接,建立阳山县七拱镇农用地空间数据库。
1.3 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格局主要是指构成景观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形状、比例和空间配置[2],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3]。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可以较好地揭示景观斑块镶嵌中潜在的规律性[4],从而反映区域耕地的景观特征、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为研究集体用地权属关系和空间格局,基于ArcGIS 10.0平台的Patch Analyst组件,从斑块规模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斑块整体特征指数3个层面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其中斑块规模指数包括斑块总面积(CA)、斑块数量(NP);斑块形状指数包括斑块平均大小(MPS)、斑块面积周长比(MPAR)、分维数(MPFD)、景观形状指数(MSI);斑块整体特征指数包括景观破碎度指数(AWMPFD)、边缘密度指数(ED),具体的计算公式参考已有文献[2,5-7]。 2 研究区概况
七拱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部(2004年5月12日区域调整时原新圩镇并入七拱镇),是全县3个中心城镇之一。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0 km,省道S114贯穿南北,省道S260线经圩镇而过。镇总面积326 km2,辖18个村(居)委会(其中1个居委会),4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6 888人。2011年,全镇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强劲: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07 027.6万元,较2010年增长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68万元,较2010年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513元,较2010年增长9.1%,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3 结果分析
七拱镇耕地面积34.23 km2,户均用地规模0.21 hm2,户是农用地承包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土地利用的基本单位,因此以户为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查清土地利用的现状,理顺集体土地承包利用的权属关系,为承包经营权入市流转,以及土地利用的集约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结果见表1。
3.1 斑块规模指数分析
结果显示,家庭户拥有耕地斑块的数目从1~11块不等,均值为4,众数为1,可见绝大多数的农户拥有的耕地斑块较少,而少部分拥有的斑块数量远远大于平均水平,种植大户的集中优势比较明显。结合家庭户所拥有的斑块面积从0~0.49 hm2,均值为0.21 hm2,可知农户不仅拥有的耕地总面积较小,而且比较破碎。而单块耕地面积则更小,平均0.06 hm2,从而可知七拱镇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人多地少,土地利用规模较小;田块数目较多,且较为分散,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
3.2 斑块形状指数分析
从斑块形状指数来看,斑块平均大小0~8.10 hm2,均值为0.06 hm2,这一规模太过狭小,农用机械无法开展工作,只能依靠人工,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劳动效率。斑块分维数在1.53左右波动,景观形状指数在1.31左右波动,离散度仅为0.1,较为稳定。此外,各户斑块形状指数的平均值,虽然可以看出斑块的一般形状,但是对于斑块形状指数落在各个区间的频率并不清楚,因此建立户尺度下景观形状指数的频率分布表(表2),有助于从单个农户的尺度把握耕地斑块,根据落入不同指数区间的农户数目,而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耕地整理的投入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斑块形状指数分布在1.049 1~1.544 7之间,而形状指数的值越大,则斑块形状越不整齐,因此七拱镇的绝大多数耕地地块形状较为整齐,权属界线清晰,便于集中经营。
分维数度量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MPFD的值为1~2,MPFD越靠近1,斑块形状越简单;相反,MPFD越靠近2,斑块形状越复杂通常,较低的分维数值表示斑块体几何形状比较简单,其斑块边缘趋向直线型,而较高分维数值表示斑块体因自然形成而边缘趋向曲线化。斑块分维数频率分布(表3)显示,七拱镇的耕地斑块的分维数90%处于1.306 0~1.479 5之间,结合面积权重形状指数,分析可得七拱镇的土地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是形状并不复杂,经过实地调查得知,斑块形状以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主,虽然不像北方耕地为规则的矩形,但也方便耕地的耕作,日后可以通过整体的耕地整理和耕地置换,使其形状更均匀,降低其形状指数和分维度指标,为土地的规模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3.3 斑块整体特征指数分析
斑块整体特征来看,边缘密度从0.06~1 092.84,数据差异较大,但均值在2.31。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斑块数量越多,形状越复杂,其边界总长度越大,七拱镇户均总边缘数均值在380.36 m,可知斑块的边缘较长,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耕地单块规模较小而数量较多,降低了灌溉的效率,影响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了基础设施的负担,带来田间管理的不便。
经过调查得知,全镇共有斑块数47 902块,斑块总面积为23.90 km2,户均用地规模为4.11块,斑块破碎度最低为1.3,最大为2,整个镇的平均破碎度为1.53,整个镇斑块平均大小为561 m2,整个镇平均每户拥有的最大耕地面积为28 600 m2,但数量极少,除集体自留地外,只有极少数农户拥有,最小为21 m2。破碎度指数从1.36~2.00不等,反映农户利用耕地的不同便利程度,且和地块数量并无显性的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七拱镇耕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景观整体边缘长度较长、景观趋于破碎的同时,斑块的平均形状却趋于规则,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土地利用方式趋于集约[7]。
4 结论
耕地景观格局是在各种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下,耕地景观要素时空组织形态,是一切生态过程作用于耕地景观的结果。基于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规模、斑块形状以及斑块整体特征(下转第350页)
(上接第347页)
3个层面研究分析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农用地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阳山县七拱镇农户拥有的耕地斑块数量普遍较少,绝大多数仅有一块,且斑块面积较小,耕地权属过于分散;②农户分散经营下的耕地形状较为规整,权属界线清晰,耕地规模经营的自然潜力较大;③农户间的耕地斑块边缘长度较长,破碎度较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经营。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合理布局农村道路,减少对地块的切割;加强土地整理,减少斑块破碎度,提高斑块通达度,使斑块更为整齐,从而便于机械耕作。②引导农地流转和股权制改革,进行合作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田适度经营规模。③合理分区规划,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划定农业生产片区和农业产业园;合理规划土地布局,根据菜、果、稻、养种(养)植规模确定农田规模,从而使土地规划与产业发展相协调。④合理规划农业基础设施,构建完善农田水利网络格局。
5 参考文献
[1] 陈良,张云.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1):30-33.
[2]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巍巍,王根绪,邓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18-24.
[4] 曹宇,欧阳华,肖笃宁,等.基于APACK的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76-785.
[5] 肖笃宁,赵羿,孙中伟,等.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0,1(1):75-84.
[6] 王根绪,程国栋.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J].干旱区研究,1999,16(3):6-11.
[7] 路超.山区县域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