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香菇,就吃阜平老乡菇,强身健体,身体倍儿棒!”“枣夹核桃,美容养颜、好吃不贵。”“素版驴肉火烧,满口留香,特别好吃!”……2020年5月5日,河北省阜平县县长贾瑞生出现在直播间,为阜平特产亲自带货,他边吃边介绍,金句迭出,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馋得流口水,买买买!”“一口气下单了十几只硒鸽,自己吃也能送亲友,好吃不贵。”“支持贾县长,来一瓶香菇酱!”……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带来的效应非常好,成交量达2万多单,销售额达68万元。贾瑞生“吃播”中不忘和网友互动:“老贾带货,多多拜托!”
“贾县长,您现在可是网红了。”今年深秋,《环球人物》记者在阜平县对贾瑞生进行了专访,谈到直播带货的事儿,贾瑞生开心地说:“受疫情影响,县内的一些农副产品出现了滞销,我就想着宣传宣传我们阜平,没想到能有这么大流量。”
2018年7月,贾瑞生从保定市莲池区调任阜平县,担任阜平县长。今年初,阜平县宣布脱贫“摘帽”,贾瑞生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阜平离不开三种文化。一是红色文化:阜平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在阜平城南庄吹响了‘建国大业’的号角,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交相辉映。阜平人为什么能吃苦,就是因为有红色血液在流淌,这是精神层面最基本的东西。二是生态文化:阜平从最东边到最西边70多公里有着2000多米的海拔差,这就使得阜平拥有了丰富的地理风貌,这也是将来阜平旅游业最大的资源。三是传统文化:有句老话说‘先有仙人寺,后有五台山’,传统文化更能反映阜平文化的厚重。”贾瑞生说,“我在阜平这几年,有荣誉感和厚重的历史成就感,对我们所有参与脱贫攻坚的同事来说,我们又走了一次胜利的‘长征路’。”


与阜平结缘已久
贾瑞生虽然调任阜平只有两年多,但他对阜平并不陌生。早在2005年,时任高碑店市梁家营乡党委书记的他被抽调来阜平负责党建督导工作。那时,他走遍了阜平的各个乡镇,与阜平进行了深度接触。而2018年调任阜平之际,他就先被阜平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念吸引住了。
“我来到阜平时,距离总书记考察阜平已经过了5年多的时间,阜平县也已经向着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攻坚奋斗了5年。在中央、省、市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扶贫产业、基础建设、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这是贾瑞生当县长之后对阜平的第一印象。
当时全县贫困发生率已经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54.4%下降到13.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从10.81万人下降到了2.66万人,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剩余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他到任后,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县13个乡镇、22个深度贫困村和3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他看到,县里乡里在建工程,山里也在开垦种树,整个阜平“动起来了”。贾瑞生心安了:“通过掌握基层一线情况,我坚定了信心,只要贯彻好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高质量打赢阜平的脱贫攻坚战。”
贾瑞生的目标不只是脱贫,他一直提倡在脱贫的同时振兴乡村,尽快实现小康。“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8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后,我们就开始着手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工作。根据阜平现有的资源禀赋,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核心靶向,通过农民职业化实现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再通过村庄整治提升和民宿共享,实现‘农村’向‘社区’的转化,最后实现‘三农化一农’(‘一农’即农业现代化)。”
“让外面的龙头企业进来”
阜平如今有六大扶贫支柱产业:食用菌、林果、规模养殖、中药材、手工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布局上,考虑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短的产业要立马见效,比如食用菌;长远来说有生产性工业、林果业、中药材、旅游等。
对阜平来说,脱贫的主要难点在于思想解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低,基础设施底子弱、公共服务水平弱、产业支撑弱、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撑弱。“脱贫的难点就是如何补齐这些短板弱项,追平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贾瑞生把目光瞄向了引进先进技术龙头企业。
2018年,已经颇有成效的食用菌产业急需链条的延伸,贾瑞生决定引进能进行深加工的大型企业,他带着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一开始,他接触了几个做食品饮料的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并不愿进驻阜平,原因是阜平生产的食用菌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多产量,于是,食用菌的冷藏保存项目被提上了日程。2019年,嘉鑫种植有限公司开始使用新技术建设果蔬冰温库及香菇烘干项目。公司总经理齐建立告诉记者:“鲜香菇在冰温库里能保存两个月,这样就能迎来下一波价格上升期。而且冰温库非常节电,用电量是一般冷库的1/10,整个库房都是自动化设置。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动用了20台烘干机来烘干香菇,现在库存都卖完了。” 就在记者采访几天前,贾瑞生去考察当地一个做帽子的车间。在那里,他了解到,一顶旅行帽的出厂价格是15元,而到了顾客手里就成了129元。“我们挣得太少了,所以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通自己的销售渠道。车间做不到,就让专门做这件事的企业去做——打造品牌、制定标准、质量保障、寻找客户等。产业要形成一定规模,就得让外面的龙头企业进来,进行服务外包。就像你一边种菜、一边还要想着卖菜,那两头都做不好。”
在这方面,贾瑞生特别提到了县里的养殖业。“我们县里的硒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发展很好。还有肉鸡的养殖效果也很明显,我们引进了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来管理,现在一个鸡舍能养4.5万只鸡,一只鸡能挣2块钱,一茬鸡就是十来万元,而一茬鸡40至45天出厂,整个鸡舍是标准化管理的绿色产业,基本上没有污染、没有异味。”
让各产业都参与到旅游业中来
除了传统产业外,贾瑞生也将目光放到了新型园区的建设上来。今年以来,贾瑞生带着县里的干部洽谈引进了34个生产性项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是“三大园区”。
阜平和住建部、雄安集团联合共建了阜平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住建部提供技术支持,雄安提供市场,阜平负责原料和生产。规划三期,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园区一期由一站式综合服务配套区、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区、新型墙体材料及门窗模具加工生产区、绿色新型建材部品生产加工区和产品技术展示示范区组成,总投资20亿元,到2022年可实现销售50亿元,安排就业2000余人。此外,阜平县还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创建了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方向是医疗器械、无人机等高技术设备制造;在阜平建立了北京文创园,让北京迁移出来的文创企业包括文化装备企业落户到阜平。

“这三大园区的设计同时具备旅游景区的美感。”贾瑞生说,他希望阜平将来能让各个产业都参与到旅游业当中来。他曾去过深圳的一个垃圾处理厂考察,看到那里风景秀丽,没有任何异味,垃圾焚烧炉旁边甚至有一家咖啡厅。“我就想,能不能在阜平也打造这样一个垃圾处理厂,我们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区内也设一处茶歇,整个厂区能达到3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阜平县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视。今年4月份,习总书记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阜平县也在狠抓生态保护。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太行山郁郁葱葱,看不到一只食草的羊;曾经的私挖盗采现象也消失了,金矿、花岗岩、铁矿等的环境都在逐步修复。如今,荒山治理成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道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