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展现代产业的分析与建议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以来,山东积极发展现代产业,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解决。
  一、山东现代产业的发展现状
  1.农业平稳发展,产业化稳步推进。2013年,山东第一产业增加值4742.6亿元,居全国首位。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粮食总产居全国第3位,棉花、油料产量居全国第2位,蔬菜、肉类、水果和水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产业化程度提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9万户,居全国首位。产业布局优化。基本形成了胶东半岛的水果、水产业,鲁中南地区的瓜菜和畜牧业,鲁西平原的粮棉油和畜牧业,以及沿交通干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八大高效产业带。产品竞争力较强。出口总额达152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2.工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2013年,山东工业增加值24222.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23%,比2011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产业聚集度提升。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单位数达到5517家,比2011年末增加354家。24个行业利润超过100亿元,13个行业利润超过300亿,比2011年多6个。区域优势产业凸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和临港产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石油装备、现代化工和轻纺产业,省会城市群的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新能源装备、现代煤化工、新医药和机械制造产业,均已形成产业优势。产品竞争力保持领先。钢材、纱、布、皮革等百余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其中40多种产品产量超过全国的10%。工业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2万亿元,利润8715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32.4%和22.8%。
  3.服务业发展加快,对经济社会贡献提高。2013年,山东服务业增加值22519.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GDP比重为41.2%,比2011年提高2.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金融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分别比2011年提高0.3、0.4和0.4个百分点。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39.5亿美元,旅游收入5183.9亿元,软件业务收入2263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72.6%、38.7%和70.2%。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46%,比2010年提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增加。2013年,服务业税收3583.8亿元,占税收收入的43.4%;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3.8%,比2011年提高1.6个百分点。
  4.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增强。2013年,山东万元GDP能耗比2008年下降20.7%。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11年下降6.9%、6.4%和10%。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的76.5%降至2013年的73.8%。
  5.产业创新能力增强。2013年,全省R&D人员达到40.9万人,比2011年增加8.2万人。自主创新投入强度增大。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15%,比2011年提高0.29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量8913件,较2011年增长52.2%。
  二、山东现代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2013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仅22297元,而江苏、浙江分别达37459元和34688元。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土地流转率仅16.9%,低于全国,江苏、浙江均高于40%。农产品增产依赖高投入。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不足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土地污染、土壤退化问题突出。
  2.高技术产业规模偏小。2012年高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广东已超20%。高能耗行业比重偏高。2013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7%,广东仅21.9%。重工业及传统产业比重较高,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工业产品多处于初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不高。服装业与纺织业产值比仅为0.27:1,广东为1.25:1。
  3.服务业比重低,结构不优。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4.9个百分点,比苏、浙、粤分别低3.5、4.9和6.6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的50.9%,比苏、浙、粤分别高12.4、15.3和12.8个百分点。
  4.创新活力不足。2012年有R&D活动单位占比仅9.6%,低于全国6.0个百分点。R&D人员中研究人员仅占41.2%,低于全国3.6个百分点。
  三、主要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山东应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1.努力建设现代农业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村技术服务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嚴格市场准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及出口竞争力。
  2.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性能与层次,通过供给创新激活市场需求。突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生产要素集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层次;突出发展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强化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优化布局,引导重点园区产业集聚。
  4.完善要素保障体系
  更加注重培养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科研成果收益分配与转化风险补偿机制,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加强综合运输及生产保障体系建设,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经济运行各环节衔接顺畅。
  作者简介:
  曹亮(1983-),男,济南人,研究生,统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运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其他文献
【摘 要】公司坚持以财务预算主导项目预算,大力强化项目预算的集中管控,持续加强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协同融合,推动项目预算的编制、下达、执行、分析、考核全过程向业务前端延伸。项目实施范围100%覆盖所有基层单位,项目预算管控精益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关键词】项目预算;项目执行;精益化管理;成效分析  一、问题诊断分析  随着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现代财务
以产业集群为平台的供应链(以下称为集群式供应链)有着基于同一产业的多单链性.多单链性和生产产品的同类性,使得集群式供应链具有进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优势,为了实现这种优
【摘 要】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持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方式正由大规模刺激转为定向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渐收窄,导致工程咨询业处于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面临的挑战日渐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工程咨询行业规模扩张趋缓,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客观上要求工程咨询机构需要做到“两个并重”,即规模扩张与能力建设并重,业务多元扩张与专业化建设并重,并逐渐实现“一个转变”,即公司成长模式由机会——资源型转变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