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绒毛膜多胎妊娠不同孕周选择性减胎术后临床结局分析

来源 :实用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绒毛膜多胎妊娠不同孕周选择性减胎术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98例双绒毛膜多胎妊娠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选择性减胎术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减胎术孕周分为3组:G1组(孕14~19+6周,19例)、G2组(孕20~27+6周,30例),G3组(≥孕28周,49例),比较不同孕周行选择性减胎术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98例中行选择性减胎术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25例)、胎儿结构畸形(68例)及其他母胎合并症(5例)等。②G1组母体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减胎术后2周G2
其他文献
这份《明万历十四年张希贤夫妇诰命》系其子张孔修为官升迁得到嘉奖,朝廷对张孔修已故父母张希贤夫妇颁发的诰命。此诰命的内容、图案、形制皆完整可见,为研究明晚期诰命提供
陶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明器,是人们"事死如事生"观念在现实生活的反映,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广安市发掘出土的汉代陶俑采用圆雕、线刻、贴塑、捏制技法,风格拙朴、粗
摘 要:铜镜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实状况。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辽金时期的铜镜是一批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镜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研究辽金时期社会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及考古学价值。  关键词:铜镜;辽金;人物故事镜;
20世纪众多的楚墓被考古发掘,大量漆器的出土再次为世人打开了神秘古老的荆楚之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彩漆木雕小座屏代表了楚漆器最高的工艺造诣,文章对此件文物的造
我国铜镜起源于商周时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逐渐成熟,铜镜开始广泛流行,至汉代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期,隋唐时期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期。金代在铜镜制作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目的:观察有胰岛素抵抗及子宫内膜增殖大鼠模型中血浆脂联素(Adipo)等脂肪因子的水平,检测Adipo和脂联素受体(AdipoR)在大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