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s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构成数学教学原则诸多因素中,因材施教原则尤为重要.因材施教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教学进行不同的教育,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其教学原则下充实的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一致性,每个学生受到心理、环境、教育影响不同导致学生具有一定差异性以及主观努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致.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因材施教原则深入到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在一般教学原则中注重加强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必须充分考虑这种个别差异,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数学教学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研究,旨在引导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正确的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的关系,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三所中学的数学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查阅文献资料获得教与学的相关书籍互联网材料,为文章提供理论依据.
  二、分析与讨论
  (一)因材施教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界定
  在基础教育中数学教学是一门自然基础科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数学不仅对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成绩有关,同时还可以帮助其他学科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原则较多,因材施教在众多教学原则中依然凸显着重要作用,因材施教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也有利于学习其他学科.因材施教原则在数学与其他学科中普遍存在评价较高的地位.但是在基础教育中,尤其在数学教学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对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重视.对学生而言,只重视少数数学学得好的优秀生,忽视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这就造成同一个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在教学中存在一刀切的思维方法,对因材施教与学生差异性了解甚少.
  (二)因材施教的科学应用方法
  在当下教学中,如何使用与贯彻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没有标准的尺度与评价手段,仍然是学术界一直颇受争议的教学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任何一种教学活动中都表现为一般与普遍的规律,这两种关系构成了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的关系.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此,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了解学生,从因材施教的原则去对待不同群体的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深入地研究教学主体
  对学生的了解、对数学教材的了解、对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的了解,是数学教学中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性条件,其中对学生的了解最为重要,表现在各个学科中具有一般与普遍意义.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还可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以及家访等,从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家庭等综合因素了解学生.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诊断,对学生诊断后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等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
  (四)制订数学教学诊断程序
  1.明确诊断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首先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诊断计划,计划目标的制订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知识体系、生活习惯、教育背景等综合因素.计划必须翔实可靠,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确定诊断的参与者
  对学生进行诊断的群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必须完整,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数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包括确定参加者,通常有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家长等.
  3.制订诊断措施
  在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处理,诊断专家共同诊断后,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详细说明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并列举理由,這种措施必须是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把诊断建议反馈给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4.其他事宜
  组织集体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定学业不良和缺乏修养的主要原因,对教师集体活动做出自我分析,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消除教师的成见,为广大教师接受和采用.诊断阶段不作为最后结论,在不同时期要发展地看待学生的成长.
  三、结论部分
  (一)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统一要求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有了统一要求,教学才会有共同的标准规格,教师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地学好各科基础课.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关注个别案例
  学生差异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同时还会表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种差异是相对的,譬如某同学在数学学习中成绩一般但是在地理学习中成绩优异,比如,在数学思维上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发散思维.学生的众多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作为班主任.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关爱学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用发展的观点、变通的观点对待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可塑性,长期地培养他们.
  (三)因材施教应该突出具体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具体性、灵活性的措施对待成绩优异的、成绩不好的、有特殊专项、特长的学生个体.要做到善于发现、个性指导、具体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具体化特殊化的条件.对于一些数学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动机,深入研究,从他们心理活动特点为着手点,从实际出发,制订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高永奇.对体育教学中教学管理方式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8):132 134.
  [2]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45-48.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9.
  [4]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9.
其他文献
天穆小学,坐落于北辰区天穆回民居住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岁月的长河中,虽然这所小学几经变迁,几易其名,但一直没有变更的是这所学校所独有的多元民族文化特征。也正是基
目的制备mICOSIg腺病毒,研究其对胰岛细胞系NIT-1的感染情况,及可否使后者正确表达分泌mICOSIg:方法从pMIG—ICOSIg质粒上切下ICOSIg融合蛋白的表达框,插入pAdtrack—CMV中构建腺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不仅凸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创新思维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笔者个人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巧设导言,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成功
狂风暴雨中,她在站台等车,准备坐公交车回学校。这时,一辆轿车疾驶而过,溅起的水柱把她的衣裙全打湿了。她看着身旁也湿了裤腿的老人,说:“爷爷,您先到旁边店里躲会儿雨吧,车来了我喊你。”老人笑着说不用,然后从手提袋里拿出一件衣服,说:“孩子,你先穿会儿,别冻着。这是我孙女的,我给她送衣服。”“我们的校服?!”她问,“爷爷!您孙女几年级几班?叫啥?您要没别的事,我把衣服给您捎过去行不?”老人再一说,她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