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今日的中国,形势发展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经济,势不可挡地提升着生活水平,已使人们的审美追求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在物质生活急速改善的同时,更渴求着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精品,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多出、快出舞蹈精品,是社会赋于我们的责任。
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前提是创作者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这些专业修养不是一就而成的,是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除具有专业修养外,好的创作我认为还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我们国家的新时代精神
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弦律。弘扬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粹,它蕴含着我们民族开拓奋进,勇往直前,富于创新,敢作敢为,无私奉献等宝贵的优秀品格。而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更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感染人,鼓舞激励人,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平和精神素质。大量民族民间舞蹈能在我国长、期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能顺应人民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从而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
大量好的作品,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中,领悟一种精神情操的美,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这就很好地起到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舞蹈《敦煌彩塑》,作品没有直接歌颂英雄人物,也没有直接赞美某种崇高思想。而是取材借鉴敦隍石窟中的“飛天”,塑造了一群少女的舞蹈形象。作者抓住女性美中最能打动人的几个方面——温柔、端庄、委婉、恬静,刻画出鲜活动人的东方青春少女的美丽群像,使人观后难以忘怀。作品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舞蹈的姿态、动作、造型,与舞蹈意境融洽的音乐,以及营造出特定氛围的舞美灯光,反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绝伦的造像艺术,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通过优美的舞蹈,展示女性美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做为一名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决不能像有些作者那样,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观众低级趣味的需要,为了经济利益,对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优秀的民间舞横加扭曲,无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感情,无视或淡化我们民族所独特的、为国际社会所赞叹的东方美的创作思想。
创作的作品的品格应是崇高的,是健康向上的。让它们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反映生活,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薰陶。因此,它符合当今的新时代精神,就能很好的为其服务。
(二)作品创作来之于观察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熟悉生活的大量素材,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多姿,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如《浪里人》的创作,作者深入到渔民中,观察渔民每天的劳动生活情况,如织网、拉网、撑篷、摇橹;渔民习惯两腿分开站立,走路步伐沉稳有力;战风斗浪形成他们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的性格特征等。把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动作夸张地融入到舞蹈之中,带给观众的是耳目一新的打鱼人的生活写照。树立这种形像是情感升华的表现,绝不是去勉强模仿表现他们劳动的外部形态,作者始终抓住的除了形体的表现外,更具体把主题思想贯穿于“情”之中。从中看出作者对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塑造了生动丰满的舞蹈形象。
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要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善于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薰陶。
(三)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素养
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平时就要多看多学有关舞蹈的语汇,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闲庭信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相处好的作品,还要进行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如创作者就应该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除此外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编导要充份培养自已的想象能力(联想、幻想),使舞蹈具有浪漫抒情色彩,这是作品打动人心、感染观众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更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
总之,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与社会实践中,相信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的心中涌现、从你的手中不断地创作出来。■
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前提是创作者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这些专业修养不是一就而成的,是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除具有专业修养外,好的创作我认为还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我们国家的新时代精神
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弦律。弘扬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粹,它蕴含着我们民族开拓奋进,勇往直前,富于创新,敢作敢为,无私奉献等宝贵的优秀品格。而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更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感染人,鼓舞激励人,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平和精神素质。大量民族民间舞蹈能在我国长、期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能顺应人民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从而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
大量好的作品,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中,领悟一种精神情操的美,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这就很好地起到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舞蹈《敦煌彩塑》,作品没有直接歌颂英雄人物,也没有直接赞美某种崇高思想。而是取材借鉴敦隍石窟中的“飛天”,塑造了一群少女的舞蹈形象。作者抓住女性美中最能打动人的几个方面——温柔、端庄、委婉、恬静,刻画出鲜活动人的东方青春少女的美丽群像,使人观后难以忘怀。作品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舞蹈的姿态、动作、造型,与舞蹈意境融洽的音乐,以及营造出特定氛围的舞美灯光,反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绝伦的造像艺术,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通过优美的舞蹈,展示女性美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做为一名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决不能像有些作者那样,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观众低级趣味的需要,为了经济利益,对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优秀的民间舞横加扭曲,无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感情,无视或淡化我们民族所独特的、为国际社会所赞叹的东方美的创作思想。
创作的作品的品格应是崇高的,是健康向上的。让它们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反映生活,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薰陶。因此,它符合当今的新时代精神,就能很好的为其服务。
(二)作品创作来之于观察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熟悉生活的大量素材,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多姿,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如《浪里人》的创作,作者深入到渔民中,观察渔民每天的劳动生活情况,如织网、拉网、撑篷、摇橹;渔民习惯两腿分开站立,走路步伐沉稳有力;战风斗浪形成他们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的性格特征等。把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动作夸张地融入到舞蹈之中,带给观众的是耳目一新的打鱼人的生活写照。树立这种形像是情感升华的表现,绝不是去勉强模仿表现他们劳动的外部形态,作者始终抓住的除了形体的表现外,更具体把主题思想贯穿于“情”之中。从中看出作者对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塑造了生动丰满的舞蹈形象。
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要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善于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薰陶。
(三)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素养
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平时就要多看多学有关舞蹈的语汇,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闲庭信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相处好的作品,还要进行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如创作者就应该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除此外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编导要充份培养自已的想象能力(联想、幻想),使舞蹈具有浪漫抒情色彩,这是作品打动人心、感染观众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更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
总之,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与社会实践中,相信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的心中涌现、从你的手中不断地创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