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源头活水,焕发语文生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情理相融,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情理相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创设生活情境能有效地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并巧妙将其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结合起来,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动。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熏陶,并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潜在意义,使语文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1.从生活中来。
  语文源于丰富有趣的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启发学生把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语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黄河的主人》一文中,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来说乘客乘皮筏时的样子:“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公共汽车几乎每个同学都坐过,但是羊皮筏子却没人坐过,为了感悟乘客们坐羊皮筏子时候的轻松、从容,我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乘公共汽车的感受。有的说:“汽车开得平稳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说:“公共汽车驶在颠簸的路上一晃一晃的,很舒服。”有的说“乘公共汽车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还有的说“当然高兴,因为一般去市区才坐公共汽车呢!”“是呀,在我们看来羊皮筏子这么小,又在激流中勇进,十分危险,可是乘客们却从容不迫,这又为什么呢?”我找准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起点,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得体验,步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2.到生活中去。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语文课堂应实现读法、学法和写法的完美统一,并学以致用。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要解决课改前语言训练的这一弊端,必须以培育语文素养为导向,关注教材编排特点,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结合起来,把语言学习实践和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使分散的语言训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聚合体,形散而神聚,使语言习得与精神滋养和谐共生。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还要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赶海》一文描写了“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教学第三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赶海时的乐趣”。有的说:“‘嘿’这个叹词中我感受了作者抓海星时非常快乐。”有的说:“我还从这句话中的感叹号中感受到赶海时的高兴。”有的说:“我还从抓海星时的动作中感受到了赶海的有趣。”课堂上我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体会赶海的快乐;通过点拨总结,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最后,通过多媒体补充一系列生活中人们赶海的画面,让学生仿写赶海片断,并试着用上一些叹词。整堂课由“扶”到“放”,由“放”到“创”,既注重语言积累,又注重语言实践,将课堂学习的新知通过练习、巩固,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捕鱼”的本领,自然不愁没鱼吃了。
  二、问题生活化,激发探究欲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充分运用教育艺术,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让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适量地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动力。
  1.情境再现,发现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之中,激活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不仅如此,创设的情境还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究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时,严老师问:“暑假是最热的,这么热的天同学们都在家干什么呢?”“躲在空调里吃冷饮。”“去游泳馆游泳。”随后,严老师又利用多媒体展现了夏天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问:“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疑惑吗?”“这么热的天蚂蚁干吗这么辛苦?”“蚂蚁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蚂蚁们难道不觉得热吗?”真是一投石激起千尺浪,同学们兴趣盎然。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文本的兴趣。
  2.情景再现,解决问题。
  教师有意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番茄太阳》一文的主人公明明是一位盲童,为了让学生体会盲童生活的艰辛,我与学生进行了一番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认为最简单的事在盲童看来却成了最困难的事,如果他要喝水会遇到哪些麻烦呢?”有的说:“他不知道热水瓶在哪里,可能喝不到水。”“他还可能会被开水烫伤……”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盲童生活的不易,我创设了一系列生活情境,把同学们的生活与盲童明明进行对比。如:“春暖花开之际,我们?摇 ?摇,可是明明?摇 ?摇;雪过天晴之际,我们?摇 ?摇,可是明明?摇 ?摇。”想象是创造的原动力,同学们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放飞思维,感受盲童生活的艰辛。
  总之,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流进课堂,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蓄学习语文的后劲,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持续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名富有专业化训练的教师除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本文就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理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学技能 研究理论 典型观点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科学、是技术、是艺术。教学过程是有规可循的,是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的。目前对教学技能的研究有以下几种典型观点作为依据:  1
摘 要: 从2014年开始,新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达到一定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将更受重视。如何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 师范生 教学技能  2014年全国进行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从2014年开始,新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参加全国统
摘 要: 高职国家级骨干示范院校是全国各个高职院校学习的典范,承担着引导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任, 实训条件建设是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高职国家级骨干示范院校实训条件建设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实训条件建设的实践为例,探索了国家级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生实训条件的实践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职 骨干示范院校 实训基地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可审视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免发现朗读教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匆匆过场、草案收场的现象。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读好“朗读”这本书,让学生因扎实的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  一、预设目标,切忌“雾里看花”  在语文课程中,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技能,自身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与各种语言的学习活动有机融
摘 要: 情感是现代散文的灵魂。学习《现代散文选读》时,教师应引领学生感受现代散文的情感,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引领课堂,引领学生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情感 体验 引领  在江苏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中,《现代散文选读》是作为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对中外现代散文的艺术面貌有大概的了解,对散文的艺术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摘 要: 文章探讨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成因,从医学人文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给出可行性建议,对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学 人文课程 课程建设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卫生需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问题的出现,对医学教育提出
摘 要: 初中语文“绿色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绿色课堂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核心定位为促进学生发展,将教学过程和相关评价“并行化”,构建“绿色评价”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多种策略相互配合,力图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绿色评价”体系,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绿色评价 教学策略  
摘 要: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所在,数学思想使学生受益终身。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并适时有效地渗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概念、掌握方法技能的同时积累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案例为例阐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 解决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 数学素养  《义务教
摘 要: 西部地方性二本院校毕业生受制于地方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学校知名度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在如今“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就业率逐年下降。高质量的就业指导课对于他们树立职业生涯观念、建立职业规划、发展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作者通过对陇东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调查和对其就业指导课现状的分析,提出西部地方性二本院校就业指导课应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培养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从来都被认为是教育的理想境界,现代更是推崇“自主教学”这一模式。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主动性。特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更是将“自主预习”提到了很高的高度。我认为,从老师到学生,都应该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将预习作为小学语文中高年段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预习的意义  (一)从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