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均益,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他曾经采访过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许多世界一流的人物,也曾深入最危险的战地,亲身经历子弹从脑后飞过的险境。这样一个男人在女儿面前是怎样的父亲呢?
而立之年,上天赐我一个小公主
水均益的女儿名叫水亦诗,生于1993年,那时候水均益刚到而立之年,还是新华社国际部一个不出名的编辑,生活条件并不好,父母帮不上忙,全靠他一个人来照顾老婆坐月子。水均益这个做父亲的,上任头一个月就“历经磨难”。
首先,为了伺候老婆孩子,水均益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产假”。其次,水均益以前从来不做饭,可这一个月,他每天一大早就跑到市场买菜买肉,买老母鸡买猪蹄,回来后熬汤炒菜,做饭洗衣,忙得头晕脑涨,总算把大小两个女人照顾妥帖。一个月过去,这个荣升为父亲的男人终于可以幸福地走出家门,自豪地向同事们宣布:我做父亲了。不过骄傲之后,更多的还是心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有了水亦诗之后,水均益加倍努力工作,他要给女儿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她更好地成长。水均益到央视后,工作日益忙起来,然而对女儿的思念,却时时刻刻萦绕在他的心头,在伊拉克采访的那些日子,面对战争和危险,水均益心里最想念的除了父母,就是女儿。特别是在美伊战争爆发后重返伊拉克那次,他坐在车上,望着前面通往巴格达的路,向着前方的战火和硝烟,心头不禁生起一阵感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巴格达,又是否有幸安全地在巴格达完成采访,活着回国。那一刻,他特别想念女儿,拨通电话,却无话可说,他静静地听着电话里女儿的声音,不断地在心里祝福这个上天赐与自己的小公主能够早日长大成人,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给孩子品尝成功的机会是父亲最好的礼物
水均益坚决反对溺爱孩子:“如果让孩子形成这么一个思维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将来吃亏的是他自己。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什么一帆风顺的事,要让孩子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水均益觉得,父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物质上的给予,也不是言语上的说教,而是给孩子创造品尝成功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品尝成功。
水亦诗小的时候,有一次,水均益带她去游乐场玩,她被一种攀爬的游戏吸引住了,却因为个子小,无力攀爬,而转身求助于父亲,想让父亲抱自己上去。可是她眼巴巴地恳求了半天,水均益都不管,鼓励她去找服务人员帮忙。最后,是在陌生的服务人员的协助下,水亦诗成功地攀上了顶峰。看着女儿在高处得意地冲他笑,水均益心里乐滋滋的:“真不愧是我的女儿,够胆大。”
为了让女儿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水均益夫妇经常带水亦诗出门游玩,鼓励她积极主动地和人打交道。作为记者,水均益非常看重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注定是社会的一部分,要融入社会,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不断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所以,他要求女儿一定要热情主动、礼貌地和人交往。他对女儿的要求甚至说得上苛刻,一旦发现水亦诗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苗头,他就会毫不留情地遏制。即使是接听电话不太礼貌,他也会批评教育女儿。就是在水均益这样的教导方针下,水亦诗逐渐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女孩。当被问到女儿的优点时,水均益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聪明、悟性好、胆儿大、不怵、和任何人不到两分钟就熟。”
改造小公主,铸就女儿的平民意识
水亦诗一上小学,就表现出超凡的智慧和能力,她成绩突出,能力突出,可就是不太合群,在同学中处处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像个骄傲的“小公主”,连老师都在给她的评语后加上了“骄傲”两个字。水均益下定决心,消除 “小公主”水亦诗的“贵族”心理,把她改造成“平民女儿”。
水均益从培养女儿的平凡意识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造工程。他教育女儿说:“爸爸的工作和送煤球、卖车票、站柜台的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并不比他们高贵。爸爸只是一个电视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也没有丝毫特别之处。”当然,说归说,有些事情还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他是公众人物。有一次,一家杂志社联系到水均益,请他们一家三口做封面人物,水亦诗特别高兴,可水均益告诉女儿,他已经婉言谢绝了杂志社的邀请。水亦诗很难过,眼泪汪汪地问父亲为什么不让她上封面,水均益给女儿擦干眼泪,对她说:“你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上了杂志封面?”女儿摇摇头。水均益又问:“你说说,你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你比他们强在哪里?他们没有上封面,你上封面干什么?”女儿点点头,带着哭腔说:“我听爸爸的。” 此后不久,又有家电视台邀请水均益一家三口做节目,水均益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孰料对方三番五次找上门来,最后还是水均益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们才理解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为了把“小公主”改造成“民女”,水均益不仅让女儿远离媒体,远离鲜花和掌声,还在生活上要求她简朴大方,拒绝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水均益夫妇给女儿的零花钱,每天不超过一元,水亦诗的衣服也很朴素,从不穿名牌。在家里,水均益让她和小阿姨(保姆)同吃同住。小阿姨忙不完家务时,他就指派女儿帮忙打下手。有一次,小阿姨过生日,水均益对女儿说:“你看阿姨一天到晚多辛苦,她马上就要过生日了,我们送不送礼物给她?”水亦诗想了想,就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送给小阿姨。做爸爸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知道女儿渐渐有了平民意识。
成功打造最具爱心的“民女”水亦诗
水均益从点点滴滴启发女儿,改造女儿,不仅让女儿消除了自身的优越感,而且还让她建立了对普通职业普通人的尊重。2000年5月的一天,水均益接女儿放学回家,院子里正好有一位阿姨在做清洁。看到阿姨弯腰从垃圾箱里掏垃圾时,水亦诗赶紧用手捂着鼻子嘟囔:“真脏!”水均益立刻意识到,女儿对职业有着贵贱的区分。当晚,他和女儿说了很多,告诉她如果没有环卫工人,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女儿始终懵懵懂懂地看着他。第二天,水均益从同事那里找到一盘关于垃圾的科幻影碟,晚上,他陪着女儿看完了整部影片,面对银屏上被山一样的垃圾淹没的城市,看着那些苍蝇、老鼠横行的可怕镜头,水亦诗大声地回答父亲的提问:“没有环卫工人坚决不行!他们对于世界真的太重要了!”水均益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亲切地告诉她:“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重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你将来干什么,都要干好。”
要做“民女”,不仅要尊重平民,而且要对所有人都饱含爱心。为了培养女儿的爱心,从2001年开始,每年暑假,水均益都要让女儿到农村的亲戚家去生活一段时间。热情大方的水亦诗很快就和村里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回到北京之后,还经常给他们写信。水均益鼓励女儿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小朋友,水亦诗便把积攒下来的零花钱都寄给了一位父亲常年有病的小朋友,还经常写信鼓励她。后来,不用水均益提醒,水亦诗也会主动帮助别人,因为她体会到了助人的乐趣,体会到了奉献爱心的幸福。
变成“民女”的水亦诗,成了学校里最合群的女孩子。她开朗活泼,聪明热情,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同学们还选她做了干部,“民女”水亦诗开心极了。水均益更是打心眼里为女儿高兴。
现在,水均益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能够多一点时间陪女儿,多一点时间教女儿做人做事,可惜他太忙,只好在心里时刻祝福女儿:健康快乐、乐观大方、心胸坦荡。
而立之年,上天赐我一个小公主
水均益的女儿名叫水亦诗,生于1993年,那时候水均益刚到而立之年,还是新华社国际部一个不出名的编辑,生活条件并不好,父母帮不上忙,全靠他一个人来照顾老婆坐月子。水均益这个做父亲的,上任头一个月就“历经磨难”。
首先,为了伺候老婆孩子,水均益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产假”。其次,水均益以前从来不做饭,可这一个月,他每天一大早就跑到市场买菜买肉,买老母鸡买猪蹄,回来后熬汤炒菜,做饭洗衣,忙得头晕脑涨,总算把大小两个女人照顾妥帖。一个月过去,这个荣升为父亲的男人终于可以幸福地走出家门,自豪地向同事们宣布:我做父亲了。不过骄傲之后,更多的还是心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有了水亦诗之后,水均益加倍努力工作,他要给女儿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她更好地成长。水均益到央视后,工作日益忙起来,然而对女儿的思念,却时时刻刻萦绕在他的心头,在伊拉克采访的那些日子,面对战争和危险,水均益心里最想念的除了父母,就是女儿。特别是在美伊战争爆发后重返伊拉克那次,他坐在车上,望着前面通往巴格达的路,向着前方的战火和硝烟,心头不禁生起一阵感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巴格达,又是否有幸安全地在巴格达完成采访,活着回国。那一刻,他特别想念女儿,拨通电话,却无话可说,他静静地听着电话里女儿的声音,不断地在心里祝福这个上天赐与自己的小公主能够早日长大成人,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给孩子品尝成功的机会是父亲最好的礼物
水均益坚决反对溺爱孩子:“如果让孩子形成这么一个思维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将来吃亏的是他自己。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什么一帆风顺的事,要让孩子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水均益觉得,父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物质上的给予,也不是言语上的说教,而是给孩子创造品尝成功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品尝成功。
水亦诗小的时候,有一次,水均益带她去游乐场玩,她被一种攀爬的游戏吸引住了,却因为个子小,无力攀爬,而转身求助于父亲,想让父亲抱自己上去。可是她眼巴巴地恳求了半天,水均益都不管,鼓励她去找服务人员帮忙。最后,是在陌生的服务人员的协助下,水亦诗成功地攀上了顶峰。看着女儿在高处得意地冲他笑,水均益心里乐滋滋的:“真不愧是我的女儿,够胆大。”
为了让女儿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水均益夫妇经常带水亦诗出门游玩,鼓励她积极主动地和人打交道。作为记者,水均益非常看重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注定是社会的一部分,要融入社会,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不断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所以,他要求女儿一定要热情主动、礼貌地和人交往。他对女儿的要求甚至说得上苛刻,一旦发现水亦诗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苗头,他就会毫不留情地遏制。即使是接听电话不太礼貌,他也会批评教育女儿。就是在水均益这样的教导方针下,水亦诗逐渐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女孩。当被问到女儿的优点时,水均益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聪明、悟性好、胆儿大、不怵、和任何人不到两分钟就熟。”
改造小公主,铸就女儿的平民意识
水亦诗一上小学,就表现出超凡的智慧和能力,她成绩突出,能力突出,可就是不太合群,在同学中处处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像个骄傲的“小公主”,连老师都在给她的评语后加上了“骄傲”两个字。水均益下定决心,消除 “小公主”水亦诗的“贵族”心理,把她改造成“平民女儿”。
水均益从培养女儿的平凡意识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造工程。他教育女儿说:“爸爸的工作和送煤球、卖车票、站柜台的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并不比他们高贵。爸爸只是一个电视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也没有丝毫特别之处。”当然,说归说,有些事情还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他是公众人物。有一次,一家杂志社联系到水均益,请他们一家三口做封面人物,水亦诗特别高兴,可水均益告诉女儿,他已经婉言谢绝了杂志社的邀请。水亦诗很难过,眼泪汪汪地问父亲为什么不让她上封面,水均益给女儿擦干眼泪,对她说:“你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上了杂志封面?”女儿摇摇头。水均益又问:“你说说,你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你比他们强在哪里?他们没有上封面,你上封面干什么?”女儿点点头,带着哭腔说:“我听爸爸的。” 此后不久,又有家电视台邀请水均益一家三口做节目,水均益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孰料对方三番五次找上门来,最后还是水均益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们才理解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为了把“小公主”改造成“民女”,水均益不仅让女儿远离媒体,远离鲜花和掌声,还在生活上要求她简朴大方,拒绝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水均益夫妇给女儿的零花钱,每天不超过一元,水亦诗的衣服也很朴素,从不穿名牌。在家里,水均益让她和小阿姨(保姆)同吃同住。小阿姨忙不完家务时,他就指派女儿帮忙打下手。有一次,小阿姨过生日,水均益对女儿说:“你看阿姨一天到晚多辛苦,她马上就要过生日了,我们送不送礼物给她?”水亦诗想了想,就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送给小阿姨。做爸爸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知道女儿渐渐有了平民意识。
成功打造最具爱心的“民女”水亦诗
水均益从点点滴滴启发女儿,改造女儿,不仅让女儿消除了自身的优越感,而且还让她建立了对普通职业普通人的尊重。2000年5月的一天,水均益接女儿放学回家,院子里正好有一位阿姨在做清洁。看到阿姨弯腰从垃圾箱里掏垃圾时,水亦诗赶紧用手捂着鼻子嘟囔:“真脏!”水均益立刻意识到,女儿对职业有着贵贱的区分。当晚,他和女儿说了很多,告诉她如果没有环卫工人,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女儿始终懵懵懂懂地看着他。第二天,水均益从同事那里找到一盘关于垃圾的科幻影碟,晚上,他陪着女儿看完了整部影片,面对银屏上被山一样的垃圾淹没的城市,看着那些苍蝇、老鼠横行的可怕镜头,水亦诗大声地回答父亲的提问:“没有环卫工人坚决不行!他们对于世界真的太重要了!”水均益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亲切地告诉她:“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重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你将来干什么,都要干好。”
要做“民女”,不仅要尊重平民,而且要对所有人都饱含爱心。为了培养女儿的爱心,从2001年开始,每年暑假,水均益都要让女儿到农村的亲戚家去生活一段时间。热情大方的水亦诗很快就和村里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回到北京之后,还经常给他们写信。水均益鼓励女儿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小朋友,水亦诗便把积攒下来的零花钱都寄给了一位父亲常年有病的小朋友,还经常写信鼓励她。后来,不用水均益提醒,水亦诗也会主动帮助别人,因为她体会到了助人的乐趣,体会到了奉献爱心的幸福。
变成“民女”的水亦诗,成了学校里最合群的女孩子。她开朗活泼,聪明热情,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同学们还选她做了干部,“民女”水亦诗开心极了。水均益更是打心眼里为女儿高兴。
现在,水均益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能够多一点时间陪女儿,多一点时间教女儿做人做事,可惜他太忙,只好在心里时刻祝福女儿:健康快乐、乐观大方、心胸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