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少年华罗庚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学校的走廊或者教室内,都挂有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些句子其实就是华罗庚一生努力成才的写照。有多少人知道,这位誉满海内外的数学家,却只有初中文凭呢?
  
  名字的由来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这年他的父亲华老样已经40岁了,父亲老来得子很高兴,曾说过:“放进箩筐避邪,同根百岁。就叫箩根吧。”原来华老祥担心他的独生儿子养不大。据说放进箩筐可以生根,容易养活。后来将“箩”字去掉“竹”字头取了罗字。而“根”与庚同音,那年又是庚戍年,又用了一个“庚”字,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来历,其中包含着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祝愿。家里人与乡里人还亲热地称华罗庚为“罗罗”。
  
  童年时代
  
  华罗庚上学时,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他口齿不清,行动不灵。总是笨手笨脚的。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罗呆子”。而且背地里常常议论:“华老样家的‘罗呆子’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其实。华罗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动脑筋。只是他平时少言寡语,因此别人总是察觉不到。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他常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起去城郊玩耍。看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说:“我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10岁那年,他曾跟着庙会的“出神”队伍走了七八里路。弄明白了庙会上的菩萨是人装扮的他赶紧跑回家告诉母亲说:“妈,您往后别给菩萨磕头了。那全是骗人的。”弄得父母哭笑不得。
  
  进入中学
  
  在华罗庚念完小学的时候,金坛有一个知识分子叫韩大受。有志在家乡办教育。在1922年。他开办了金坛县立初中。华罗庚就进入了这所中学。韩大受非常关心华罗庚的成长。当他得知华家经济困难。就免去了华罗庚的学费。韩大受教育华罗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他说:“做人要正,待人要诚。学习要勤,工作要实。生活要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之后的数十年。华罗庚一直与韩大受通信。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心得。每当收到华罗庚的信,韩大受都要拿给金坛的学生看。并要大家向华罗庚学习。
  刚进初一的华罗庚。童心未脱,十分贪玩。第一学期华罗庚的数学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曾胃犯了我的老师,从而老师故意不给我及格,而是我小时候太贪玩了。未好好学习,再加上试卷写得很潦草。所以怪不得老师的。”
  
  锋芒初露
  
  如果说华罗庚是一匹“千里马”,那么发现并培养他的王维克老师就是一位“伯乐”。王维克老师仔细阅读华罗庚的作业后发现。虽然华罗庚的数学习题本写得很不工整,而且经常涂改。但那是因为华罗庚在不断地改进和简化自己的数学习题的解法。于是。他认为华罗庚是一个肯思考、有创意的学生。从此便注意培养他。
  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在中学读书时,华罗庚还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数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凭着这一点改进,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语文老师让华罗庚读文学大师胡适的著作《尝试集》,并让他写一篇读后感。《尝试集》的扉页上有胡适的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出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艰难困苦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职业养家糊口。学校虽已给他免除了学费,但膳食费家里也无能为力,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退学并没有动摇华罗庚学习数学的热情。他又从王维克老师手中借到一些数学书籍,开始自学。在店里的柜台上,一边是账册、算盘,另一边是他的数学书。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做顾客应付的货款。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这时,华罗庚总是死死抱着书不放。
  杂货铺白天做生意,晚上算账。有一回父亲怎么也算不清账目。华罗庚说:“让我来算吧。”父亲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两大本账簿交给他,结果华罗庚一会儿就把账算清了,父亲这才明白儿子的学问是有用的。也就不再干涉儿子学数学了。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就在这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后来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大器终成
  
  身体的原因并没有影响华罗庚的学习,相反。他更加投入地进入了数学研究领域。1930年12月。他写的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篇文章惊动了清华大学的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当他得知华罗庚仅念过初中时,当即决定:“请他到清华来!”1931年,华罗庚被破例录用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图书管理员,这为他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到一年半的光景,华罗庚旁听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现代数学基础。在杨武之教授(杨振宁之父)的指导下,两年之中,华罗庚写出了一批很有质量的论文。凭借他的天赋和雄厚的学力。1933年。清华大学破格任命这位“初中毕业生”为数学系的助教。一个乡间来的青年人,只有初中文凭。居然能登上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的《大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材缺乏权威性、针对性、选文缺乏合理性等问题。针对问题,理应明确大学语文的定位,教材编写应体现创新的理念,并尽快编写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要求逐步改善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引入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
去年初夏,有一家印数不小的报纸,在刊出一篇谈“反腐”的言论后,受到了《中国青年报》的批评,被指提出的“可以允许适度腐败”的观点是为贪官开脱,并为反腐不力作辩解。这是
摘 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这一道理从古至今一直适用。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立足,就是不断的进行企业优化,培养适用的人才,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位员工对于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通过技能培训,从物质上和精神不断的完善与激励员工,将企业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同时也让员工实现自我。这是当今企业的共同目标,对于我国石油企业也同样重要。本
当前网络世界的发展速度迅速,大学生网络普及率几乎百分之百,大学生作为青年学生,在虚拟世界里面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做
一只方向盘牵痛近14亿根大众神经rn俯瞰窗外,江水滔滔.飞跨大江的桥面上,车轮滚滚,车流疾驰.一辆公交车车厢内的女乘客,因为坐过站头要求驾驶员违规停车,遭到拒绝后与驾驶员
期刊
有一天我会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统统扔掉,回到最初,还给自己一份最完整的心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有了太多的东西。和墙一样宽的书橱,从空空荡荡到想尽办法却再也塞不进一本书;衣服从衣柜,渐渐侵占到沙发,然后到床;闲来无事想整理储藏室,却差点被掉下的不明物体砸得脑袋开花,定睛一看,是前年爸爸送的网球拍,三年了,从没用过,甚至忘记了它是什么样子……  那么多的东西,杂乱,无从整理,又不忍抛弃。像奶奶的
引言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4月22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正式启动。主要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
人事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重新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各个岗位职责落到实处,促进不同岗位间的高效、有序合作,以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同
据记载,北京大学有位新生报到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将行李信手交给一位迎面而来的老者看管,竟自一人痛痛快快地逛了一趟北大校园。等他尽兴而归再去取行李时,见老人还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