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F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叶以后至明末清初,戏曲批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现了本色论、情趣论、折中论的相互论争,将中国的曲学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中,本色论前赴后继,声势浩大,形成了由李开先、何良俊、徐渭、沈景、徐复祚、冯梦龙、凌漾初等众多名家构成的巨大阵容。“本色”,涵义主要有二。一指曲词“明白而不难知”,二指按合律、入乐的要求从事曲词创作。明代曲学的本色论,是在历时中相继丰富、逐步积累起来的。
其他文献
"公共领域"虽然是在市民社会理论的羽翼下生长壮大起来的话语系统,但却具有超越市民社会理论范式的理论特征和学术价值:不仅公共领域理论话语克服了市民社会理论范式的社会历史
马克思肯定共同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存在于一切人类和一切历史之中,因此,共同利益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就具有本体论价值。《费尔巴哈》历史性地阐述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