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4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历史教学课堂的激情是需要教师们在不断的积累中总结的,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动态。教师自身要充满激情才行,这是点燃历史课堂激情的首要前提,做到这些,教师就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学生们先爱上历史课,那么课堂的效果自然非常好,激情得以点燃,而效果也得以提高。
  关键词:乡土文化 乡土史 中学历史教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历史能提高师生对历史知识教与学的质量,能更好地完成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乡土历史总是为历史教学服务的,不能一味去追求,更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教师只有尽可能地搜集、介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乡土历史知识,因势利导,使之和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展示出它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独特的价值,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教学意义
  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教师教育学生认识世界。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目前,在各地历史考试命题中,乡土史内容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乡土教材在教学巾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可以说,乡土史教学已成为实践历史新课标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自从国家教育部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后,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不足。乡土资源是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属于乡土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上乡土历史包括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内容。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指出历史教材中,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地方史资料来源于当地,具有明显的本土性质,有的还是典型的“草根”,它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当地的人物和事件有着较大联系,从而容易使学生接受和认同,因此有助于教学双边的配合。在历史教育中,乡土史教学兼具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它是天然的传承历史的最佳媒体,它既是古代的遗留,同时又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可以眼观手触的现实。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历史资源,学生可以从心理上首先与其沟通并形成接纳。所以说乡土历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教师作为乡土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者,应当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通过对家乡历史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提高。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作用
  1.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乡土历史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了解历史发展的变化,家乡历史上名人的非凡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而家乡历史又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能进一步培养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
  2.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不论大小,在历史上都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由于篇幅所限,历史教科书不可能把每一民族的历史都详尽地写出来,而乡土历史教学却有条件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辽宁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我们只有通过观看影视资料,参观民居等多种教学形式,介绍本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由来,讲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保卫祖国边疆的历史,介绍为促进民族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历史人物,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各族人民、珍视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与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根治传统历史教学中缺乏民主气氛和弊端,激活教学主体,使教与学更加和谐、融洽,从而建立多向沟通的教学机制。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与实践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与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教材中补充一些地方史的内容,形成教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更好地激发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德昌.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J].中学教师,2016
  [2]周黎霞.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J].新天地,2016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国际教育界公认,中国的汉字,是世界文字中最难的文字,各种学科的教学中,识字教学难度最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生识字。  关键词:识字 教学方法 例谈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基础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跨越的,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生识字,夯实教育基础。  一.看
内容摘要:近年来,应用文写作越来越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绝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大部分学生不太重视公修课,有关知识只能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来掌握,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值得大家共同研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 效率  近年来,应用文写作越来越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有人统计,一个人
内容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为主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采用现代技术将艺术教学形象生动的展现,利于小学生更好掌握艺术知识。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技能技法示范传授教学方式,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图书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文献检索中合理运用信息虚拟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创新图书馆运营模式和阅读模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中存在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从提供咨询服务、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构建立体场景等方面,探究了信息虚拟技术在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信息虚拟技术 图书馆 文献检索  一.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男女两性的社会特征越来越趋于同化,兼具了两性优点的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这就要求教育要对孩子进行双性化的性别教育。本文首先对于性别角色和双性化教育进行了简单的界定,简单论述了幼儿双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并且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了几条实施幼儿双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幼儿双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健词:幼儿 性别角色 双性化教育  一.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