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家范福安:很多“大师”只是“大师傅”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时用扁担挑画上北京,如今画作进了丹麦和平宫
  范福安
  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漆画家,主要作品有《徽山尽染》《渔舟唱晚》《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肖像》《月印徽州》等,现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手工艺大师。
  身穿灰色对襟衫,戴灰色眼镜,眼神明亮,漆画家范福安给《环球人物》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儒雅干练。寒暄过后,范福安带记者走进他的工作室,室内四壁挂满了他的漆画作品——漆画的“画布”是涂了生漆的木板,“颜料”则是金箔、银箔、玉石、蛋壳、贝壳、漆片等天然材料。
  范福安的作品描绘的多是徽州印象,简约、清丽,唯有两张画像风格独特,色彩丰富、明亮,他说:“这可是特殊的命题作品。”2014年,范福安接到一个作画邀请,邀请方是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2015年恰逢中丹建交65周年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75岁寿辰,他们希望范福安为丹麦女王和亨里克亲王夫妇创作漆画肖像。范福安接到任务,忙了大半年,完成了这两件作品。
  2015年5月,范福安去丹麦和平宫赠画。女王开始看上去很威严,但就在红布揭开的一刹那,“我们的关系瞬间拉近了, 我不敢说我的作品征服了她,但真的感受到艺术无国界,能引起共鸣。”后来,丹麦方面甚至专门开会,研究把画摆在哪里。
  在跟女王的交流中,范福安发现女王错以为漆画产于日本,赶紧指出:“漆器原产于中国,在唐朝达到鼎盛。也是在唐朝,中国漆器传入日本。”
  刚去丹麦赠完画,范福安就住院了。那年6月21日是范福安51岁生日。早晨,他是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的,眼睛上蒙着厚厚的纱布。就在前一天,他做了一场大手术。在制作丹麦女王夫妇漆器画像的过程中,他用眼过度,右眼视网膜脱落。对一位漆器画家来说,眼睛意味着一切。
  没做手术前,范福安的右眼裸眼视力是1.0,主治医生问他希望术后视力恢复到多少,他答:“还得是1.0。”医生坦言,手术最好效果也就是0.3—0.4。“我知道这不够,作画必然受影响。”
  等待揭开纱布的日子里,范福安身边的朋友也担心,“如果视力不能恢复怎么办?”范福安回答:“就没有‘如果’两个字!”为得内心宁静,他天天诵读佛经,他说:“我没干过坏事,不会有坏的结果。”纱布揭开,出人意料,范福安的右眼裸眼视力依然是1.0,主治医生也没办法理解,“只能解释说,这是一个教材级别的成功案例。”
  因为动了一场大手术,范福安口口声声告诫自己:“以后悠着点,不能过度疲劳了。”但行动上他还是老样子,激情澎湃,不知疲倦。饿了也不太在乎,直到饿得发慌才知道找饭吃,有时抱着饭碗,还拿着筷子比划,对着画说话。从工作室回到家,脑子还总想着作品,洗脸时,一把水捧在脸上,才发现眼镜还没摘。他坦言自己是一个“自己跟自己玩的人,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里”,“别人看我不正常,我看自己很正常”。
  1964年,范福安出生于安徽黄山的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喜欢唱歌、画画,但家人觉得唱歌是不务正业,画画勉强可以接受。1989年,他从合肥师范学院油画专业毕业,进入安徽省外经贸委工作。那时,他已经接触漆画并沉迷其中,于是边工作边创作,后来更是辞去工作,专心作画。
  几年后,他自觉画出了些成绩,便一心想去北京办画展,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那时,20多岁的他没人脉没资金,但觉得“没什么能阻挡他”。
  范福安买了票,带着四十几张画,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到了北京,他两眼一抹黑,只得用扁擔挑着画,在北京的街头找画廊咨询,画廊的回答很一致:“代卖可以,办展览不可能。”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美国记者。范福安记得,那天下午两三点钟,他带着3幅作品,敲开了记者办公室的门。“看了我的画,她很震惊,让我把作品都拿来”。范福安又赶紧折回去,把画都挑了来。那位女记者又让他买来50个请柬。很快,他在北京友谊宾馆办了人生中第一场画展。
  “全中了!”范福安说,他的画一个下午全部售完。那次画展中,他还结识了在新西兰驻华使馆工作的杨女士。杨女士特别热爱漆画,一下子收藏了他3幅作品。第二年,杨女士找到范福安,说可以介绍他到美国大学当老师。范福安的回答斩钉截铁:“不去,我创作的根就在安徽!”
  徽州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里的景物、那里的人,对范福安来说 “都是极好的素材”。他常常一个人背着画板,徜徉在徽州的青石板路上。
  如今,范福安却为徽州文化的传承深深担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徽州只有几位大师,现在徽州的文化传承人、文化大师多得很,但这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我们是在吃祖宗的老本。”
  去年,他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座谈会。会场上原本一片祥和,直到他来了一段“拆台”的话——“各位,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配得上‘大师’二字?我觉得罗丹是大师,徐悲鸿是大师,李可染是大师,真正的大师就那么几个。在座的各位‘大师’,我有两点建议:第一,你们要对得起你们的材料。玉雕、紫檀雕自不必说,即便是笔墨纸砚,也不可多得。随便雕雕就是大师?如果你们的作品俗不可耐,可对不起这材料啊!我认为你们充其量就是‘大的师傅’,包括我也一样。第二,国家给予我们名号是为了让我们传播知识,我们也得对得起身上的责任和担子。”
其他文献
“下午好!请您注意红绿灯。”“司机您好,停车请勿占用人行道。”在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市中心的繁忙路段,十幾个可爱的“斑马人”随着交通信号灯的变化,不停地与行人和司机打招呼,提示他们遵守交规。  拉巴斯市区马路狭窄崎岖,路况复杂混乱,多年来交通事故频发。于是,以“斑马人”为代表的市民文化活动由此而生:一群身着斑马服的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用亲切活泼的沟通方式,教大家如何正确使用斑马线,宣传行人的责任和权
历史上有很多禅僧在禅堂里打坐没有开悟,在外面行脚却开悟了。宋朝时,大慧宗杲(音同稿)禅师座下有个叫道谦的弟子,参禅20年,仍未开悟。一天,大慧宗杲禅师让他从福建送一封信到湖南长沙。道谦想:“我岁数这么大了,还是一点成果都没有。现在要我去送信,又要耽误很多时间。”他不太愿意送,但又不敢违抗师命。有个叫宗远的同参对他说:“师兄,我陪你一同去送。”两人便一起上路。途中,道谦说:“我修行多年仍未开悟,现在
小时候看电影《杜十娘》,在被潘虹惊艳的同时,难免也要想:如果杜十娘一开始就告诉李甲她有那么多金银财宝,李甲还会出卖她吗?当然李甲不是个好东西,但是杜十娘既然都跟了他了,不是已经把他当成“好东西”了吗?就算对李甲失望,也用不着去死啊!那时候我虽然很小,却也知道钱财就是生路。    后来在《三言二拍》里看到原文,发现杜十娘才是个厉害角色。李甲是个可怜虫,生性软弱,却被强者选中,身不由己地往前走,没有勇
雷子本名王东雷,从事经纪人、导演、制片人工作多年。2012年,他开始了公益之旅,先后创办中社老牛梦想爱心艺术团、盲童合唱团,用艺术照亮病残贫困儿童的成长之路,目前也是至美公益基金会专家志愿者。  《环球人物》:作为影视传媒行业的资深人士,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开始投身公益行业?  雷子:我在工作当中以及参与形形色色的活动时,经常会遇到有梦想也有天赋,但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入系统学习艺术的孩子,他们的数量
冯至之女冯姚平为父亲编选了一本诗集,题为《悲欢的形体》,不久前出版。选入的內容,是冯至每个创作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书的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如同穿越冯至的一生,陪他一起走过“又甜又苦的诗的旅程”。  冯至1905年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一个败落的盐商之家。18岁时,他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德文。当时正是新文学生机勃勃的时代,大学期间冯至就开始发表新诗,成为文学社团沉钟社的代表人物。毕业后他留学德国,学
多产的村上春树又出了一部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是他自己。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部自传性随笔中,村上春树以面对听众的口吻谈自己如何成为小说家的以及小说该如何写等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想尽量具体地、真实地记录下自己作为小说家走过了怎样一条路,又抱着怎样的想法走到了今天。”  村上春树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38岁那年,他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6
6月17日上午,位于柬埔寨西南部的乌达赛村热风阵阵,天空一反常态地布满阴云。一辆在村庄并不常见的豪车宝马X3从这里经过,看样子是要赶往西哈努克省,突然一辆悬挂金边市车牌的汉兰达出租车急速驶来,迎面撞上了这辆银白色宝马的车头。急促的刹车声瞬间打破了这座热带古村落的宁静。  银白色宝马车上坐的可不是等闲之辈,一位是位高权重的柬埔寨前首相拉那烈亲王,一位是仪态万方的“舞后”王妃奥波拉。两人因拍电影结缘,
濮存昕  演员,全国政协委员。1953年生于北京,1987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至今,主演过数十部优秀的话剧、电影、电视剧作品。代表作有话剧《茶馆》《李白》《哈姆雷特》《雷雨》等。  濮存昕65岁了,还是个大忙人。《环球人物》记者对他的采访不得不分两次进行,每次采访一结束,他都不得不迅速撤离,一边匆匆说着“再见”,一边小跑着离开。  第一次见面缘于《同一堂课》的发布会。这是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
“那片笑声,让我抬起头来;那些女孩,让我移不开目光。”小说《女孩们》的开篇,作者艾玛·克莱因这样写道,让人想起歌手朴树的那首经典歌曲《那些花儿》。在公园里女孩们的嬉戏打闹中,在光影斑驳的画面之中,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又在中年伊薇的内心被影影绰绰地唤醒。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期女孩的故事,她们敏感、孤独、渴望成长,又为成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故事背景是1969年的美国,在北加利福尼亚那个躁动不安的夏日,
“他是个公益人,从乡村教师培训到山里孩子脚上的鞋、碗里的菜,他都关注;他是个斗士,常常直面纠结麻烦冲将过去,那不是他的个人利益,而他不管不顾,有得一拼;他是一个无党派、有责任的政协委员;他是一个教师;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是一个认真、较真的人。不管怎样,他还是小崔。”这是2015年敬一丹对崔永元的一段评价。今天看来,这些身份下的崔永元,依然保有他性格里光亮的一面。扎进历史堆里,出不来了  人人热议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