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饮食行为数据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饮食行为数据的变化,分析其与电针治疗下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从西安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抽取前来就诊的60例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针刺组,每组30例。每周治疗3次,4周后比较两组饮食行为数据的差异。饮食行为数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耶鲁大学食物成瘾量表、三因素饮食问卷、荷兰饮食(抑制性、情绪性、外界刺激性进食)问卷,并观察BMI、腰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电针组组内、组间比较耶鲁大学食物成瘾量表、三因素饮食问卷得分、抑制性进食得分、BMI、腰围指标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性和外部刺激性进食得分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针刺组组内比较外部刺激性进食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能有效改善BMI指数、腰围指标,并对食物成瘾、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和自己的饮食行为有抑制作用,但未显现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及对外部环境刺激下饮食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微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和庞大的数量,传播内容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在便捷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拟从“微时代”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其发病率,改善患儿神经发育预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康复住院治疗的早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