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关乎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状态。体育教学中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均是颇有价值的教练模式,而连接这3种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就是定向学习。上述3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点就是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倡导教练作为引导者参与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笔者从教练的角度,结合教学论,对以上3种教学模式,发表几点看法。
关键词:定向学习模式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a)-0143-02
教练中心或学生中心是教学论中始终存在的两种观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观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均要求体育教练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教学,而教练则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定向学习作为上述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明确说明了学生、教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该文即从教学论的角度,对定向学习与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的关系进行探讨。
1 定向学习基本内涵概述
体育教学中,定向学习相关理论被视作广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组成部分。相关学者指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参与者想掌握相应的知识或技能,就需要进行更高级的参与,即在共同体内完成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践参与。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学生不再从教练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知识。
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定向学习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框架,即体育教学并不是固有知识信息的传授,而是学生真实、广泛、自主性的活动。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论原则一致,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原则;(2)体育学习活动应广泛包含身体、社会以及认知方面的成果;(3)学生应在实践共同体中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收获体育知识;(4)教练作为引导者参与教学,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将责任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
2 运动教育、战术、合作学习训练模式结构分析
2.1 运动教育模式分析
运动教育在运动项目学习和运动文化传承间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相关学者认为,体育项目的不可复制性是其吸引力的最基本特征。如将体育训练与体育运动相对比,可发现体育训练持续时间较短,学生分组变化较为频繁,较难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这项运动的精神品质传承。
体育训练过程中,教练通常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比赛,但此类比赛往往不重视比赛的结果。运动教育模式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科学分成人数不同的学习小组,依据实际需求调整小组人数,教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模拟真实的比赛场景,学生作为团队的成员,代表着不同的团队,直接参与比赛项目。比赛与运动赛季相似,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特点,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完成整个“赛季”的比赛,同时承担相同的团队管理责任。学生扮演着比赛中的队员、队长、教练、记分员等角色,从而获得更加复杂、丰富、真实的训练体验。
2.2 戰术教学模式分析
如果将体育训练比喻成学生参与一项游戏,战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这种游戏的系统理解,并使其成为更娴熟的游戏者。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通过相应的战术问题,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战术选择和反应。同时,在解决战术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战术技巧,培养学生战术意识。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定向练习,使运动基本技能可以更好地为战术服务,并在真实的运行场景中,促使学生进行戰术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获得较大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观念和习惯。
以篮球训练为例,在学生日常训练中,穿插着多种战术教学,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比赛练习,如,传切配合战术训练、突分配合战术训练、掩护配合战术训练等,有效提高学生的战术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在面临比赛选择时,迅速做出正确的战术选择。战术互动游戏是较为常见的训练模式,通过游戏的模式进行战术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增强学生训练专注度,创建轻松、高效、竞争的训练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战术技巧水平的目的。
2.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
合作学习的训练主体也是学生,侧重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实际意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个体不仅需要完成自身学习,还需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前,合作学习可大致分为4种方法,即概念化合作学习、结构化合作学习、课程化合作学习以及复杂教学化合作学习。
3 针对3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建议分析
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3种教学模式,均强调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主体化的体育教学奠定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基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学实践者需重点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3.1 科学制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
教练作为引导者需充分认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制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表达,合理调节教学难度,科学看待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3.2 教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体育教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使其积极参与到相应的体育活动中,并在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直观感受体育内容要点和体育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此外,教练还应注意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教学职能。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均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原则,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意识。教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感受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精神,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传银.运动教育、战术游戏、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解析[J].体育学刊,2010(12):62-65.
[2] 韩永红,秦纪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122-124.
[3] 张萍.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教学理念变革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14.
[4] 孟文,李海燕.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网球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5):84-85.
[5] 刘博.体育运动对培养青少年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以篮球、排球运动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4(3):114-115.
关键词:定向学习模式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a)-0143-02
教练中心或学生中心是教学论中始终存在的两种观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观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均要求体育教练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教学,而教练则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定向学习作为上述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明确说明了学生、教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该文即从教学论的角度,对定向学习与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的关系进行探讨。
1 定向学习基本内涵概述
体育教学中,定向学习相关理论被视作广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组成部分。相关学者指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参与者想掌握相应的知识或技能,就需要进行更高级的参与,即在共同体内完成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践参与。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学生不再从教练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知识。
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定向学习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框架,即体育教学并不是固有知识信息的传授,而是学生真实、广泛、自主性的活动。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论原则一致,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原则;(2)体育学习活动应广泛包含身体、社会以及认知方面的成果;(3)学生应在实践共同体中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收获体育知识;(4)教练作为引导者参与教学,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将责任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
2 运动教育、战术、合作学习训练模式结构分析
2.1 运动教育模式分析
运动教育在运动项目学习和运动文化传承间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相关学者认为,体育项目的不可复制性是其吸引力的最基本特征。如将体育训练与体育运动相对比,可发现体育训练持续时间较短,学生分组变化较为频繁,较难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这项运动的精神品质传承。
体育训练过程中,教练通常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比赛,但此类比赛往往不重视比赛的结果。运动教育模式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科学分成人数不同的学习小组,依据实际需求调整小组人数,教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模拟真实的比赛场景,学生作为团队的成员,代表着不同的团队,直接参与比赛项目。比赛与运动赛季相似,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特点,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完成整个“赛季”的比赛,同时承担相同的团队管理责任。学生扮演着比赛中的队员、队长、教练、记分员等角色,从而获得更加复杂、丰富、真实的训练体验。
2.2 戰术教学模式分析
如果将体育训练比喻成学生参与一项游戏,战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这种游戏的系统理解,并使其成为更娴熟的游戏者。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通过相应的战术问题,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战术选择和反应。同时,在解决战术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战术技巧,培养学生战术意识。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定向练习,使运动基本技能可以更好地为战术服务,并在真实的运行场景中,促使学生进行戰术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获得较大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观念和习惯。
以篮球训练为例,在学生日常训练中,穿插着多种战术教学,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比赛练习,如,传切配合战术训练、突分配合战术训练、掩护配合战术训练等,有效提高学生的战术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在面临比赛选择时,迅速做出正确的战术选择。战术互动游戏是较为常见的训练模式,通过游戏的模式进行战术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增强学生训练专注度,创建轻松、高效、竞争的训练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战术技巧水平的目的。
2.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
合作学习的训练主体也是学生,侧重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实际意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个体不仅需要完成自身学习,还需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前,合作学习可大致分为4种方法,即概念化合作学习、结构化合作学习、课程化合作学习以及复杂教学化合作学习。
3 针对3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建议分析
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3种教学模式,均强调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主体化的体育教学奠定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基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学实践者需重点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3.1 科学制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
教练作为引导者需充分认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制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表达,合理调节教学难度,科学看待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3.2 教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体育教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使其积极参与到相应的体育活动中,并在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直观感受体育内容要点和体育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此外,教练还应注意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教学职能。运动教育、战术以及合作学习均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原则,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意识。教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感受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精神,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传银.运动教育、战术游戏、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解析[J].体育学刊,2010(12):62-65.
[2] 韩永红,秦纪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122-124.
[3] 张萍.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教学理念变革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14.
[4] 孟文,李海燕.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网球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5):84-85.
[5] 刘博.体育运动对培养青少年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以篮球、排球运动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4(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