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人的心智活动结晶,并被历史实践所充分证明其内在的真理价值和丰富的情理表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共同体的成员、环境、传承、生长四个维度上,具有坚韧共荣、和谐相容、代际互溶、价值通融的特质,其价值基因构成了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人文底色.以新时代现实需要烛照传统,则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现实精神力量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义在于时代化,即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不断促使其生成新的文化形态,同时实现其内在的价值生长,不断焕发出新的精神生命光
【机 构】
: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1189;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南京210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人的心智活动结晶,并被历史实践所充分证明其内在的真理价值和丰富的情理表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共同体的成员、环境、传承、生长四个维度上,具有坚韧共荣、和谐相容、代际互溶、价值通融的特质,其价值基因构成了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人文底色.以新时代现实需要烛照传统,则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现实精神力量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义在于时代化,即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不断促使其生成新的文化形态,同时实现其内在的价值生长,不断焕发出新的精神生命光彩.活化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知、行、用、心”四个方面不断创新和拓展路径,以充沛的文化养分滋润心灵,在满足人们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不断筑牢文化自信,增添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立足于新文科提出的现实语境,着眼于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基于已有相关研究,论文提出新文科的五大理念:第一,新文科倡导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学科与非学科之间界限的“超学科视野”,推动文科教育的融合发展;第二,新文科呼吁以强大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学术和学科”为一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体系的创新发展;第三,新文科重新阐发并弘扬中国传统的“大文化观念”,为文科的内部融通和具有大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培养提供基础;第四,新文科以“生态人文主义”对既有人文主义进行更新,使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文科具有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
作为当下主流的现实表征方式,短视频的技术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引发了诸多讨论.旨在展开现实建构的纪实类短视频典型地体现出短视频技术所引发的新的视听话语形态及现实建构特征.短视频实践所带来的"主体间性"和"具身真实"革新了当下社会现实的表征方式,但也带来了碎片化和视觉超载的困境.进一步地,短视频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与形态,也启发了众创式纪录片的影像实验,形成了以"社会缝合"的共同体建构为特征的新的视听话语形态.
作为第一批由古而今、贯通中西的中国美学家的重要代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是意境和境界两个概念.不过,学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角度,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观照,可以说,王国维美学的核心并非意境,而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中国哲学与美学都以天人合一为归宿,其核心在于超越与自由.封建社会中后期,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化,具有"文""官"双重身份的士人,面对现实中的各种困境,通过审美,获得精神境界的超越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美学的最高追求是一种境界之美.
在视觉文化语境下,网络公共事件越来越多地由图像驱动而成,本质上体现为图像事件(image events).新冠肺炎防控中的图像事件侧重于建构平民化、多元化、人性、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英雄形象,而较少塑造精英化、模式化、神性、个体主义价值观的英雄形象.其中主要运用了符号凝缩、仪式征用、原型激活的视觉修辞方式,分别指向意义生产的图像流动、视觉发明和意象再造实践.借助图像事件及其修辞力量建构英雄形象,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视觉化生产,最终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并增强国家认同.
儿童养育成本高是中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国民收入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儿童养育的属性已经从私人品供给演变为公共品供给,从私人投资演变为社会投资,需要重塑儿童养育成本负担主体,构建儿童养育成本政府与家庭分担机制,化解儿童养育成本家庭化与养育收益社会化的矛盾.因而,建立政府托幼服务成本、生育时间支持成本和儿童教育成本社会化机制,实施儿童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制度,以降低儿童养育成本,有助于提升家庭生育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