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永生不死?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zi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医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的曾曾孙子长大。
  打造“永生不死”之身
  科学家称,人类在未来20年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不久前,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对外披露,他将实施一个名为“俄罗斯2045”的惊人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作“阿凡达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人的生命,直至实现“不死之身”。据说该计划目前已获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大力支持,已有5000多名科研人员和志愿者报名参加。
  “俄罗斯2045”的设想源自于2002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时间机器》。这部影片讲述,青年工程师亚历山大乘坐自己制造的时光机器来到80万年后的地球,发现在经历了月球破碎、冰河时期等大浩劫后,地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也已经分化成了生活在地面上和地底下的两个种族,人类的科技几乎消失殆尽。不过,亚历山大在一个山谷里遇到了全息“虚拟人”沃克斯。“他”看起来和真人一模一样,拥有人类的感情和记忆,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靠核能驱动的大型数据库。亚历山大曾经在21世纪的纽约图书馆见过沃克斯。也就是说,沃克斯目睹了几十万年中人类的毁灭和重生,堪称“永生之人”。
  “俄罗斯2045”将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2020年),打造出可以通过人脑进行遥控的机器人;第二阶段(到2025年),将已去世的人的大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让其生命在机器人身上得到延续;第三阶段(到2035年),研发出可以存储人的全部性格和记忆的“人造大脑”,当一个人去世后,可以继续他的生命;第四阶段(到2045年左右),最终打造出“虚拟人”,即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情,但没有肉体的全息影像,它将像《时间机器》中的沃克斯一样成为“永生之人”。
  “俄罗斯2045”的终极目标是在2045年左右,实现将人类的思维移植到机器人上,由此打造人类的“不死之身”。而现年61岁的美国科学家雷蒙德·库兹威尔更是爆出惊人言论。他于2012年7月撰文说:在未来20年里,纳米技术将取代人体许多重要器官,科学家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库兹威尔说:“我和其他许多科学家都相信,在未来20年左右时间里,我们将有能力对人类这款还属于‘石器时代’身体的‘软件’进行重新编程,以使我们停止衰老,甚至返老还童,纳米技术将确保我们一直活下去,直到永远。”
  库兹威尔以成功预测多项发明的诞生而著名,他做过的其他重要预言还有:纳米机器人将取代血细胞,其工作效率将提高几千倍;未来25年里,我们在奥运会上可一口气跑完15分钟的短跑冲刺,可深潜4小时不用换气;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今后只要送到医生那里进行一个小手术就行了,纳米血细胞机器人可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纳米技术将大大拓展我们的心智能力,我们将具有在几分钟之内就写出几本书的能力;如果我们想进入虚拟现实模式,纳米机器人将关闭我们的大脑信号,然后将我们带到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全息图可随时进入我们的大脑,为我们答疑解惑……
  库兹威尔的这些预言乍听起来并不现实,但他指出,事实上,这些预言都基于以下事实:人类对基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加速。他在其著名著作《奇点临近》中写道:技术水平上升一倍所需要的时间正在不断缩短。这是一条指数级增长曲线,当抵达一定的临界点后,技术水平的上升将呈现井喷式加速,原本需要20年才能达成的技术进步,将只需要10年、5年,然后是2.5年、0.75年即可实现,如此不断加速。他认为现在我们正处于这一临界点附近,我们即将迎来一轮急剧的技术进步加速阶段。
  库兹威尔说:“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变成了电子人,我们拥有人造的四肢和器官。”
  人工组织替换生物学上的血肉之躯
  医学研究的发展,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延年益寿的希望。
  如果上述两则消息让你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建议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或许你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那里是凯文·沃里克的办公室。沃里克是英国雷丁大学的控制论教授,被人称为“身体黑客”,以将传感器和射频芯片植入自己的身体而著名。在他的办公室里,你将看到几辆微型赛车——这些赛车是如此之小,即使当作你8岁时的生日礼物也会令你感到失望。不过,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玩具车,当它们驰骋在老鼠的大脑里时,可以影响和操纵老鼠的大脑意识。在沃里克看来,未来人类的身体真的会变得不那么重要,身体不过就是大脑活动的工具而已,他甚至预测大脑本身也并非不可替代。
  医学研究的前沿科技,从人工心脏到干细胞研究,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延年益寿、“永生不死”的希望。以下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
  心脏的再生与康复
  十年前,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患者只能在医院里延续他们的生命。而如今,可装在背包里的6千克重的人工心脏泵取代了原先重达180千克的人工心脏泵,使得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55岁的意大利人彼得罗·佐泽托,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之前依靠SynCardia人工心脏维持生命的4年里,每天都能骑自行车和散步。一般来说,在患者死亡或获得捐助者的心脏之前,SynCardia心脏可为患者额外争取到12周的生命,而佐泽托则创下了4年的生存纪录。
  新一代人工心脏也在开发之中。经过15年的动物试验和组件测试,法国生物技术公司Carmat于2012年开始进行Carmat人工心脏的人体临床试验。SynCardia人工心脏的跳动频率是固定的,每分钟125次,而Carmat人工心脏的跳动频率能够根据患者的血压等身体状况自动进行调节。根据设计,Carmat人工心脏可至少维持5年,最长的已使用了7年。科学家相信,人造心脏最终将能够完全模仿天然心脏瓣膜的行为。
  尽管有了这些进步,人工心脏还远远不够完善。Carmat人工心脏的电池重量已从SynCardia人工心脏电池的6千克降低到了2千克,但仍需要每5小时更换一次,同时还需要将电缆穿过皮肤来提供动力。下一代Carmat人工心脏将使用燃料电池和无线动力。让人工心脏像真正的心脏一样完美,这一天也许离我们不太远了。   在心脏病发作病人的心脏再生和修复方面,干细胞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心脏病发作可造成高达40%心肌死亡,死亡的肌肉形成疤痕,往往导致患者最终因心律失常或心脏衰竭死亡。最新研究认为,干细胞可生长为任何其他类型人体组织,因此可利用干细胞的这一本领为患者修复患病的机体组织,比如修复心肌。当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心脏干细胞大量死亡,剩余的干细胞数量太少,无法起到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而通过将大量干细胞注入心脏,就能起到促进愈合过程的作用。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接受干细胞治疗的心脏病发作病人都有了显著的疗效。疤痕减少了47%,在原先瘢痕所在的地方重新长出了健康的心肌组织。这是医学史上真正的治疗性器官再生的首个实例。
  干细胞修复肾脏功能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受着肾功能衰竭的痛苦折磨。与心脏相比,肾脏的功能更为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制造出比肾透析机更小的人工肾脏。墨尔本莫纳什大学再生和干细胞实验室的沙龙·里卡多和她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肾干细胞研究,以期帮助患者修复肾脏功能。她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制造出一个新的肾脏来,技术上的难度太大,修复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修复的途径——将生命时钟倒拨!他们不是从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开始,而是利用成熟的人类肾细胞,设法将它们倒退到胚胎状态。这样的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特性,可以无限制地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里卡多说,“10年之内我们将在这一领域内迈出一大步。”
  人造大脑的进展
  如果说肾脏因为由26种不同类型细胞构成而显得相当复杂,那么大脑就更是一个科学难题了,成千上万的神经元缠结卷绕在一起,形成复杂、动态的“生物电脑”。澳大利亚再生医学研究所的卡斯林正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对斑马鱼的大脑神经网络图像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斑马鱼大脑的可塑性和再生能力比哺乳动物要强得多,他们希望能找出产生斑马鱼大脑强大再生能力的根本原因。卡斯林说,“我想知道斑马鱼是如何做到这些的,然后从斑马鱼大脑奥秘的启示中,找到适合人类的治疗方法。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科学家还在实验室里建造人造大脑。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人造脑组织,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对一些化学物质作出响应。新开发的人造大脑模式将有助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如阿尔茨海默氏症。
  完全人工化的平台
  随着人类的生物学上的血肉之躯渐渐被人工组织和器官所替代,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将不再依赖生物学上的大脑。这听起来很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景,但却正是人类想要真正超越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梦想。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研究所主任、未来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指出,如果人类想要实现永生的梦想,或者至少活得比现在更长,那就需要一个完全人工化的平台。他描述了实现“大脑模拟”的过程:将人类大脑切成非常薄的薄片(就像卡斯林所进行的斑马鱼大脑实验那样),放入机器内,以足够高的分辨率——进行扫描,然后根据这些扫描图片重建大脑的三维神经网络。他说,“如果这种扫描还包括各部分神经的联接方式,并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模拟大脑的运行过程,那么就有可能将有机组织大脑中的意识转移到计算机中,然后在足以以假乱真的人工大脑上运行。”
  伦理学上的困惑
  “永生不死”有望梦想成真,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果科学家对人类未来的憧憬能够梦想成真,人类将最终能够活到200岁甚至1000岁。这令我们欢欣鼓舞。不过,以目前情况看,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并不总是非常理想的。科学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982年,巴尼·克拉克成为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植入的第一名患者,从接受手术到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112天里,克拉克饱受惊厥、肾衰竭、呼吸障碍、意识模糊等的煎熬,最后痛苦地死去。第二个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是威廉·施罗德,他在手术后存活了20个月,创下了人工心脏移植后存活期的最长纪录,但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
  伦理学家也表示了担忧:虽然现在我们还很难描述人类“永生不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将面临一些伦理学上的困惑。例如,如果拥有人造大脑的人犯了罪,那么是他们的错,还是人造大脑创造者的错?即使在今天,对帕金森氏症患者进行的深脑刺激治疗,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未知的副作用。例如,1994年,澳大利亚推出了一些备受争议的治疗方法,包括将长长的电极插入患者大脑的中心部位。当时,沃里克就对某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告诫:如果植入的电极接收到了广播电台的某个信号而导致病人狂躁,那么该由谁来负责?病人?医生?播出该信号的广播电台?抑或当时正在播音的播音员?人造大脑在接收到某种信号后引起患者失控——这是早在40年前,在迈克尔·克莱顿在其所著科幻小说《终端人》里作出的预言!
  当沃里克在实验室里培养脑组织细胞时,他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现在,他的办公室里的鼠脑机器人已有10万个老鼠大脑神经元,而他打算扩大到3000万个人类大脑神经元,然后再扩展到300亿至1000亿,1000亿即是科学家估计的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数量。他指出,“这就将产生一些问题。拥有人类大脑意识的机器人还是机器人吗?如果它跑出去开枪打死了人,那么是否该由我来承担责任呢?”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是,要实现健康长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文献
曝光兩次的胶片,重叠了两次的画面,神奇又梦幻。你可以找到叠影巾的它们吗?  1.雪鹗在哪里?  2.你发现小熊了吗?  3.放反的“10”在哪里?  4.有几个数字“6”或“9”?  5.画面上有几只鹦鹉?  6.它在哪里?  7.有几只鸵鸟?  8.有几个吹泡泡器?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引发物流需求节节攀升。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已跃升为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施接入互联网,物联网逐步形成,物流大数据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与物流行业发展相融合,例如无人机送货、智能配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系统等。2016年7月,国家更是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和推进发展“互联网 ”高效物流。我国物流发
數学大发现
无中生有的味覺叉子
古埃及人使用超声波工具?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埃及学学者弗林德斯·佩特里爵士在对考古挖掘出的大金字塔外层包石(表面装饰石)进行测量后指出,古埃及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当代的美国精密工程专家克里斯多夫·邓恩说,现代石材加工业的公差(标准值与实际数值之间被允许的误差)是0.6毫米,而大金字塔石材的公差则小于0.3毫米。但是,仅仅依靠紫铜或青铜工具是不可能加工出如此精密的直线或平面。邓恩
农村电子商务是全国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天地,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伴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淘宝村”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揭阳军埔淘宝村”便是典型的“淘宝村”之一。  研究“揭阳军埔淘宝村”发展模式,能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这将有助于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原来由政府主导、业务形态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强调农村电子商务经济作用的
钻探地球
期刊
—项具有争议性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引发每年度金牛座流星雨的彗星,有可能在13000年前灭绝了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地质记录显示,随着地球从上—次冰期解冻,13000年前后全球气温陡降了多达8℃,这股寒潮很可能导致了包括剑齿虎和长毛猛犸象在内的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不过,科学家一直对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当时的气候剧变并不确定。  一些天体生物学家认为,13000年前地球气候剧变的元凶是一颗直径在5
在两汉时期,皇帝和高级贵族有用玉衣盛殓遗体的习俗。所谓“玉衣”,就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盛敛遗体用的敛服,又称为“玉匣”。在大型汉墓的出土物中,常常可以见到零散、残碎的带有钻孔的小玉片,经考证都是玉衣的部件。在满城汉墓发掘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整套保存完好的玉衣。直到满城汉墓金缕玉衣出土以后,人们才明白,原来玉衣的外形就是人体的形状。    汉代人相信玉有保持人死后肉体不朽的神奇功能,因此普通人用玉制
昆虫学家近日在马达加斯加新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蜘蛛,其所织网的直径竟然宽达25米。更稀奇的是,它们的网居然能悬挂在河流、湖泊、小溪等流动水体的上方。这种蜘蛛属于达尔文树皮蜘蛛家族的一员,昆虫学家至今对这个家族所知甚少。达尔文树皮蜘蛛的雌蛛体长仅两厘米多一点,雄蛛体长则只有雌蛛的1/5一。它们编织的巨网在抓捕猎物方面卓有成效,这不足为怪,因为网的面积很大,而且网丝的韧度在所有蛛网中都最强。科学家打算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