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与汉代的经义阐释

来源 :国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065781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先秦传说到汉代经典,“河图”“洛书”经历了漫长的释义变迁.“河图”“洛书”是儒家经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汉代儒家群体的阐释与建构之后,“河图”“洛书”兼具了经学的人文精神与纬学的神话色彩两种特质,既含有儒家的王道理想,也为帝王提供了受命理论.此外,围绕“河图”“洛书”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王朝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文化.梳理“河图”“洛书”在两汉时期的演变脉络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政治文化的特质及其历史影响.
其他文献
1918年6月,《新青年》杂志出版"易卜生专号"后,"娜拉"形象从西方历史语境进入中国新文学,并穿越了过去一个多世纪的不同历史时期,组成了绵延不绝的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新女性人物画廊.不同年代的作家对于"娜拉"的解码方式有所不同,从鲁迅对"出走的娜拉"的思考,到茅盾笔下"性解放"运动的先驱,再到张爱玲刻画的"寻找真爱的娜拉",中国社会经历了封建家族的崩盘、革命激情的幻灭,又回归一夫一妻制的变革.1982年,香港地区作家亦舒以《我的前半生》致敬鲁迅《伤逝》,从现代女性的角度重新回答"娜拉走后怎样"这一个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家庭林业经营水平.然而,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服务外包作为专业化分工后形成的生产方式,能推动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与现代林业发展衔接,促进我国林业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农户从事林业生产所具备的人力、物质、地理资产专用性较高,导致其与服务组织达成合作的交易费用增加,外包行为发生的概率随之下降.当林业生产环节交易频率与外包服务供给市场活跃度上升时,则会降低交易费用,激发农户购买外包服务需求.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