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绽放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的昆虫,一生短暂,长不过两三年,短不过数日,在这短短的时间中要成长繁衍后代直至死去,年复一年上演着短暂而精彩的生命戏剧。夏末秋初,正是这出戏进展到第三幕,挣扎或绽放,正是精彩,不妨带上相机去田野,感受它们的微观世界。
  时间 时机 器材使用
  拍摄小昆虫难度极大,一定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尽量多地了解昆虫习性,清楚其生活、飞行和取食特点。早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昆虫处于半休眠状态,行动十分缓慢。这时比较容易拍摄。上午和中午昆虫最为活跃,光线也好,是拍摄昆虫的大好时机。二是静心等待,千万不能急躁。我们应遵循昆虫习性,耐心等待,密切跟踪,寻找最佳时机,不要企图让小虫按自己拍摄构想行事。三是备好必要器材。最好有台具备连拍功能的单反相机,有一个大光圈的长焦镜头或微距镜头,卡片机微距功能虽然虚化背景稍差,但拍出的效果也非常不错。三脚架可能不太适用,因为昆虫行动变化莫测,来回挪动三脚架十分不便,往往错失良机。手持相机稳定性差,可以多拍些照片,通过后期选择来弥补。
  光线
  利用早晚自然光,以侧光突出物体的质感,以逆光拍摄画面的立体感,侧光下的主体,测光不用补偿,逆光时,可根据背景进行曝光补偿。乡村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自然摄影舞台,在乡村拍片,选择光线与被摄体的角度还是比较的容易的,因此,大多数我的片子都能保持在侧逆光、侧光或逆光进行。
  曝光
  微距摄影构图取景之时,我较喜欢一步到位,尽量做到后期不剪裁,因为微距摄影可以达到1:1,如果再剪裁放大,颗粒特别粗,由于拍摄时已考虑到了画面的饱满性,自动测光相对比较准确的,但为了密度加大,还是要减少0.7-1挡。逆光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增加补偿,好在数码相机直方图现场就能看出来,可以适时调整,但我基本不看,也没出现过大的问题。选择正确曝光时,还应注意曝光速度的把握,保证自己能稳定快门速度,而快门“挤压”应“有意聚焦,无意击发”,与步兵射击差不多。
  焦距
  手动对焦是我对微距摄影的首选,正常情况下,根据主题对构图需要,我先选择调好固定焦距,定好后我是不再调整对焦环的,而靠移动身体寻找聚焦点,根据拍摄需要,无论使用大光圈还是小光圈,都会将焦点对准在需要表现的近端,比如眼睛。
  需要说明的是,手持相机在野外拍摄有生机的自然生态微距片,这种方式尽管很累,但很实用,当然,这需要多次的训练,否则,你在后期看到的会全是废片。
  景深
  微距摄影镜头与被摄物近,景深很短,同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如果用小光圈来补短,快门速度就慢,慢速的问题在于较难稳住相机,此时,如果提高感光度,颗粒就粗,这么多的矛盾在一起,怎么解决?主要根据摄影主题进行合理调整,比如两只红蜻蜒的眼睛都清晰,适宜用较小的光圈值以增加景深,还要考虑能将两只晴蜒与镜头距离相对相等,这样既保证两只蜻蜒都较清楚。打开微距镜头的防抖功能是第一步,第二就要看拍摄的功夫了。我曾试过多次,才保证整体清楚,所有这些必须平时多练,练习手持相机与自己的身体、呼吸与被摄保持高度的一致,因为这里需要小光圈,而又不方便使用三脚架。
  微距环闪 给照片增色
  除了利用自然光,闪光灯也可给照片增色不少,各品牌都推出了环形闪光灯,微距拍摄中,加环形闪灯与不加有不小区别。特别是在晨光的逆光情况下,进行闪光补偿效果特别好。有些环形闪光灯还别有特色。
  『静止昆虫的拍摄』
  有些小昆虫,落在花上,忘情吸食花蜜,顾嘴不顾身,对拍摄者似乎无动于衷。此时你应选好角度,精心拍摄。有些小昆虫,面对陌生造访者一脸惊诧,瞪着眼睛对着镜头,似乎在探究对方情况。机会难得,快速按下快门吧。有些小昆虫,面对镜头异常兴奋,表演欲望特强,对着镜头扭来扭去,还不时摆出一些造型,T型台上的模特一样尽情展示着自己。这就考验你的抓拍功夫了。
  『飞翔昆虫的拍摄』
  昆虫飞行较快,忽停忽飞,稍一惊动,迅疾飞去,并且昆虫飞行不似鸟类那样一直向前,上下左右前后,它们都能自如飞行。昆虫飞行难以预测,拍摄难度极大。拍摄飞行中的昆虫有静候和跟踪两种方法。静候拍摄就是摸清昆虫的飞行习性,测好光,调好焦距,在花朵旁静静等候昆虫出现。一旦昆虫进入画面,可用连拍方式拍摄,要不就快速多拍几张。情景稍纵即逝,宁可多拍几张,回来再行选择;否则可能错过大好时机。用具备3D跟踪对焦的相机跟踪拍摄最为方便,对昆虫对焦后,紧紧跟踪昆虫,尽量多拍,容易选出好的片子。另外,拍摄飞行中的昆虫,快门要在1/250秒以上,这样才能把昆虫拍清晰。
  『清晨外拍,别错过露珠』
  清晨是拍摄微距的最佳时间,因为许多小生灵喜欢在清晨赶露,同时,这时候也是它们最“乖”的时候。当许多人还沉静在睡梦之时,一场甘露洒向大地,逆光下,无论蜗牛还是露珠都会显得晶莹剔透。
  日清MF-18环闪灯
  这款环闪左右灯管可独立控制光量对比,输出量可进行非常细致的微调,还可做主灯控制多灯引闪,在不闪光时,提供LED辅助对焦,可以预示闪光效果,也可用于拍摄视频的补光。
其他文献
古城展新韵,花开在荆门,2009年《大众摄影》杂志与湖北荆门共同举办的“荆门印象”全国摄影大展,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摄影人拍摄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楚文化发祥地。在经历了拍摄和评选后,46位摄影人脱颖而出。                  此次大展的举办,使全国摄影人有了认识、拍摄荆门的机会。种植面积达到170万亩以上、曾有“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荆门”美誉的荆门油菜花,一陇陇鲜
思锐新S-N系列三脚架    平板三脚架可以将三条腿收合在一个平面上,减少了携带时所占的立体空间,因此从问世起就受到不少旅游摄影爱好者的关注。而思锐最新改进的S-N系列平板三脚架又在稳固上做了进一步提高,具有更良好的使用性。下面,笔者以试用的S-2204-N三脚架为例,来解析该系列脚架最突出的特色和优点。    『可锁定的“平板”』  平板三脚架收折起来厚度小,很容易放入旅行箱、背包甚至一些挎包中
老题材还能拍出新味道?这是一个让不少摄影师感到困惑和棘手的问题。喜爱挑战自我,永不服输的摄影人沙万泉,就有这么一股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劲和钻劲。    因北京奥运我和“鸟巢”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鸟巢”的光辉形象随便在搜索引擎上一搜就达百万张之多,但是我依然对它充满了新鲜感。我相信每个人的眼中和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鸟巢”。  这张在雪天中的“鸟巢”洗去铅尘,宛若处子般闲静。一改往日“富
“最近有什么新作?”是我们编辑经常向影友问起的一句话。不过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影友听到这样的提问会皱着眉头抱怨:“现在工作太忙了,除了法定的长假外,实在没时间外出创作。”所以,对于疲于工作,又渴望摄影创作的影友而言,我们的建议是:“关注身边,拍摄身边。”    “关注身边,拍摄身边”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但是能做到并做好的摄影人却寥寥无几。因为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对每天接触的
航拍鸟瞰角度的拍摄    航拍是各种摄影方式中,最具变化性、戏剧性与挑战性的摄影。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一天不同的时间里,拍摄出来的照片大不一样。  摄影构图很讲究角度,不同的角度拍出不同的画面。航拍的魅力优势在于可以随时控制直升机的高度、位置,彻底解放视角来面对事物,从而带来异乎寻常的全新体验。空中的视角不仅使我们可以方便地飞掠大地之美,而且带给我们许多奇妙的感觉:我们的胸怀忽然变得异常宽广,似乎
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莫日格勒河流域,遍布了我脚印,这里每位牧人甚至他们的马群、牛、羊都是我的朋友和伙伴。无论是敖包旁、莫日格勒河边、马群中、马背上、蒙古包里都曾出现过一个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画面,我把它们铭刻在心里,用相机去捕捉、去珍藏。  热爱和熟悉可能是拍出这组有新意的照片的原因。呼伦贝尔草原地平线远景、近景变化较小且非常平坦,不是一望无际,是几望都无际。这样为表现层次与立体感带来难题,导致我们
AF-S VR 尼克尔70-200mm 1∶2.8G IF-ED是尼康上市的第二只VR防震镜头,发布于2003年6月,在经过两年实际使用的检验,被事实证明是一只比较出色的大口径变焦镜头,而且70-200mm焦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焦距段,对于日常的拍摄只要再配一只广角头就可以基本应付各类拍摄题材了,特别是它的竹节样的外观比较奇特,被国内影友亲切地称作“小竹炮”。      AF-S VR 尼克尔
摄影作品中的背景大致可分为信息量较少的简化型背景、加工型背景和信息量较多的说明型背景。简化型背景是突出主体人物最常用的方法,发现被摄体后,经过细致的观察、选择、和提炼,当我们发现不需要背景交代许多信息量就能表现好主题时,就可以选用简化型背景。    『简化型背景』  仰视简化背景  仰视的视角在户外拍摄时能够避开视平线中诸多的元素,比如远处的树木、房屋、近处的其他人物等。如左图,只取入天空、太阳、
『摄影的本质是什么?是记录。』  当摄影器材全面数码化之后,记录的手段更加丰富。除了庞大身材的DSLR相机之外,百姓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还是小型便携DC。影像处理技术的飞跃,使得小DC的性能大幅提高,我们终于可以用极其轻松的方式随时随地记录身边稍纵即逝的每个瞬间。  而且,便携机再也不简单只是印象中的民用娱乐工具,运用得当,依然可以拍摄出比肩高端单反相机的作品,它们是摄影“武器”中的“手枪”,随身带,
“陈复礼的摄影作品是艺苑奇葩,而他跨越半个世纪之久的摄影实践是探求中国当代摄影美历程的重要坐标。”  ——丁遵新    蜚声海内外    1916年,陈复礼出生于广东潮安县官塘乡。1935年,他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师范,翌年赴南洋一带谋生。1944年,陈复礼在越南涉足摄影,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摄影一生。  陈复礼早期热衷于集锦摄影和沙龙摄影,尤其是以风光摄影见长。上个世纪60年代,他就明确提出了“建立